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百花竟放,孕生了一批著名的文学社团、文学组织和文学派别,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作家。这些社团、组织和派别包括文学研究会、左联、创造社、语丝社、新月、湖畔、鸳鸯蝴蝶……跻身于不同阵营的著名作家更是数不胜数:鲁迅、茅盾、郭沫若、徐志摩、郁达夫、闻一多、沈从文、林徽因、谢冰心、叶圣陶、冯雪峰、张恨水……这些文学团体、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当时,铸造了文坛的辉煌;在当今,依旧是文学重铸辉煌不可抹去的绚缦底色。本刊摘编孙郁先生在其所著《在民国(修订版)》中介绍新月的文字,以窥当年文坛风貌之一隅。

  • 标签: 徐志摩 语丝社 文学社团 那些人那些事 林徽因 鸳鸯蝴蝶派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月,由于"倾向"模糊,色彩灰暗,人员复杂,长期以来,都未能在文学史的描述中呈现过真正清晰的面容,这需要我们从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去审睇它的历史状貌,去衡定它的历史价值。

  • 标签: 新月派 梁实秋 文学社 徐志摩 新古典主义 理性原则
  • 简介:<正>一、关于新诗格律的“三美”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三日,闻一多在《晨报副刊镌》(第七号)发表了《的格律》一文.如果按照朱自清的说法,视新月为格律诗的话,那《的格律》就算得上是新月的艺术宣言.因此,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近半个世纪了,这篇论文的观点不断地被引用,不断地被阐述,但往往被误解.似乎人们就不懂得闻一多说了些什么,尤其不知道他想说什么.而且随着这几年闻一多研究者的增多,对于“三美”的误解也在加深,而且愈益系统化.我指的不是关于“三美”的评价,而是指对于“三美”

  • 标签: 新月派 徐志摩 三美 绘画美 朱自清 札记
  • 简介:摘要:新月是一个追求艺术美的诗歌流派,对新诗的理论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理性与节制的诗学观念对五四以来泛滥的抒情主义起到了反拨作用,而且在艺术表现上善于将主观情感转化到客观意象上,增添了含蓄深沉的诗意美感;最重要的是,新月诗歌采用“和谐”“均齐”的新诗格律形式和客观化的抒情方式来对情感进行节制,这为新诗现代化抒情观念的探索与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 标签: 理性 节制 客观化抒情
  • 简介:崛起于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年的“普罗”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新诗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传统,与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血肉相联。但他们过分强调的社会功利性,忽视了艺术审美特征,以致大部分诗作陷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病。革命的思想内容与粗糙的艺术形式形

  • 标签: 普罗诗派 诗歌形式 审美特征 反帝反封建 文学运动 工农大众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新月”的代表人物凌叔华、徐志摩、陈西滢、萧乾与以伍尔夫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意识流小说创作理念等之间的关系.阐释了中国现代流散作家如何主动译介和尝试意识流小说创作,致力于参与世界现代主义文学的建构,实践着一种中国式的世界文学交流途径和模式。从而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梳理了中国现代流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以及文化翻译、写作规范化在世界文学领域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学的输出起到启示作用。

  • 标签: 世界文学 流散文学 新月派 伍尔夫 文化翻译 意识流
  • 简介:<正>造成文学各种流派的许多因素之一就是艺术观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现实主义的艺术观是通过艺术来反映客观世界。人的思想意识是一面镜子,诗人举着这面镜子,让自然中的美丑善恶都照照镜子。莎士比亚也许可以算是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正式提出这种艺术观的人之一。他通过哈姆雷特对演员们的演技进行辅导,说出了这个观点。在这种现实主义的艺术观中,客观世界是表达的对

  • 标签: 意象派 现实主义 现代派诗 艺术观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 简介:“大学生”同“非非主义”、“星期五”等一样,都是继“朦胧”之后出现在中国诗坛上的诗歌流派。曾有人用“后朦胧”概括他们,可又不得不取消这个名称,因为它是以反“朦胧”为目的而涌现出来的,它也不具备朦胧的任何特点。“大学生”于1985年成立于成都,主要成员大都来自正在高校念书的莘莘学子。其中代表人物有尚仲敏、燕晓冬等。他们创办了《大学生报》,发表他们的诗作和理论。作为一个探索中的青年诗人群

  • 标签: 大学生诗派 “朦胧诗” 中国诗坛 后朦胧诗 诗报 诗人群
  • 简介:本文论述了在具有普遍性的时代文艺思潮背景下,七月得以形成的若干特殊因素及表现形式;探讨了与此密切相关的艺术创作特点和基本风格特征。尽管由于客观因素的种种局限,这一没有充分时间结出丰硕的果实,但七月诗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罕见的硬汉子性格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却谱写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独特一页,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中所亟需补充的。

  • 标签: 七月诗派 七月派诗人 《七月》 七月诗人 艺术个性 “主观战斗精神”
  • 简介: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的元白,除元、白外,还有李绅、张籍、王建等。与崇尚奇崛险怪的韩孟不同,这一诗人群体,总的创作风格却是倾向平易浅近,所以又称浅切,亦称通俗。这诗人继承并发展了我国自《诗经》开始到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他们的创作,特别是乐府,有意识地学习杜甫"即事名篇"的新乐府传统,自创新题,以写时事,并形成了颇具规模、影响颇大的新乐府运动。

  • 标签: 元白诗派 继承发展 杜诗艺术
  • 简介:出自文艺评论家笔下和写进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中的“七月”或者“七月”诗人,作为一个艺术流派,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文学见解和艺术风格近似自然形成的,自觉结合的,而不是由谁有意发起并发表什么宣言之后组织起来的文学社团。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一声炮响,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 标签: “七月”诗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七月派”诗人 文艺评论家 艺术流派 艺术风格
  • 简介:作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后现代诗歌的先驱,黑山创造性地将诗歌创作定义为宇宙能量的投射,并从三个方面对传统诗学发起挑战:一是在创作内容上专注感觉的快速传递,竭力抗拒理性意识对内心世界的侵蚀;二是在创作形式上主张用能量爆破诗体,以诗行变化来顺应生命的自由呼吸;三是在创作风格上追求个性与非个人化的统一,降解主体意识的同时又保留鲜明的个性印记。三者相互支撑,合力将美国诗歌带入非理性、反技艺、消解主体的后现代主义创作轨道。

  • 标签: 黑山诗派 后现代诗学 美国诗歌
  • 简介:<正>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美国出现了富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深层意象诗歌,带头人是罗伯特·布莱(RobertBly,1926—),骨干成员有詹姆斯·赖特(Jameswright,1927—1980)、路易斯·辛普森(LouisSimpson,1923—)和威廉·斯塔福德(WilliamStafford,1914—)等。布莱很早受荣格的影响,创作超现实主义诗歌。1956年,他去挪威奥斯陆教书时开始对智利的聂鲁达

  • 标签: 意象派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 诗歌理论 象征派诗歌 艺术手法 潜意识
  • 简介:俄罗斯新农民诗歌是至今缺乏研究的20世纪俄国文学史的独特现象,俄罗斯新农民诗歌表现出对农民的独特立场、独特的世界感知和在世间的地位、使命的自信和高扬,具有强烈的宗法传统意识和浓重的宗教意识。在反思现代化的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 标签: 俄罗斯新农民诗歌 农民的天堂 东正教
  • 简介:阿联酋红新月会按照总统谢赫哈立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的要求,在斋月来临之前开始向部分友好国家赠椰枣。

  • 标签: 阿联酋 椰枣 国家 斋月
  • 简介:那是一个秋季,金风送爽,碗口大的菊花开遍了整个大院。清晨你背着包走进来。看门的阿叔放下扫帚,问:'你找谁?'你说来报到。阿叔热情地为你倒了杯水,让你先坐下歇会儿。你却拿起扫帚'刷刷'地扫起了院子。上班的人都用新奇的目光打量你,整个机关部知道有个年轻的公务员来报到了。领导说:'这丫头挺勤的,就放办公室里锻炼一下吧。'办公室人不多,科长是个矮胖的中年人,戴一副黑框眼镜成天乐

  • 标签:
  • 简介:一群羊刚走到朝鲁图湖边就扎成一堆,仿佛被施了魔法似的低着头停滞不动了。几年来日思夜盼的一场透雨到了今年才"降贵纡尊"光顾了我们的家乡。群羊也好像与渴望已久的草场突然相遇而喧闹奔跑欢喜不已。草原上的繁花争先恐后纵情怒放,恨不能与鸟儿比翼起飞婉转歌唱。每每想起今夜宝日玛(蒙古名字)放假归来,我就如坐针毡,时间像墙角的蜗牛,日长似岁。我静坐在花丛中。在如此肥沃丰美的草场上放牧羊群虽说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但暴晒在炎炎烈日下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啦!出来之前宝日玛的妈妈再三嘱咐我带上太阳伞,

  • 标签: 宝日 花丛中 太阳伞 在草原上 对我说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