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具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抗氧化性较强,可以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生物酶系统免遭破坏,保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同时,其在药用、食用、园林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黑果腺肋花楸自20世纪90年代引种到国内以来,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关注和欢迎,栽培面积迅速增加,应用前景广泛。

  • 标签: 黑果花楸 根际土壤 功能 微生物 筛选
  • 简介:土壤微生是植物修复及其强化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土壤微生生态效应有助于深入探索修复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修复效率。微生生态效应反映土壤生态变化,对于有效评估强化调控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根微生生态效应研究的基础上,综述强化调控措施与土壤微生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利用微生分子生态学技术评估强化调控措施施用风险的可行性。

  • 标签: 环境学 强化措施 植物修复 根际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 简介:摘要:本论文通过连续4a实验研究重点探讨了O3对微生量氮的积累效应。结果显示,对照组土壤微生量氮随着小麦生长过程有先升高后降低的时序特征,且实验四年,变化相同,在臭氧熏气下,土壤微生量氮也有同样的变化趋势,但是臭氧浓度的升高抑制了土壤微生量氮含量,并且臭氧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第一年,T2处理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T1处理组,随着浓度的上升,抑制率从0.4%上升到了1%。在长时间臭氧胁迫下,臭氧对土壤微生量氮的抑制作用随臭氧作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强,T2浓度实验下,第四年与第一年抽穗期微生量氮差最大。

  • 标签: 小麦 微生物量氮 抑制率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土壤微生组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首先,我们介绍了土壤微生组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研究土壤微生组的主要方法,包括直接计数法、分子生物学技术、高通量测序等。接着,我们探讨了土壤微生组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提高作物抗病性、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最后,我们对土壤微生组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土壤根际微生物组 研究方法 农业应用 微生物生态学
  • 简介:以浮床栽培蕹菜根微生中的细菌为例,分别在水箱中栽培25%、50%面积的蕹菜以及不栽培蕹菜的空白对照组,采用PFU法定期观察培养期间细菌的动态特征,以及细菌总数与水中COD含量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1)25%和50%栽培面积的细菌数比对照组高1个数量级;(2)蕹菜生长4周内,蕹菜的栽培面积与细菌总数呈正相关关系,生长4周后水中细菌总数与栽培面积无明显相关;(3)50%栽培面积的COD去除率为63.54%,25%栽培面积的去除率为47.92%,对照组为25%,故浮床栽培植物微生的生长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有显著作用.研究从微生角度定量地论证了浮床栽培植物的微生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作用,从而完善了浮床栽培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图2,表3,参8.

  • 标签: 浮床栽培 根际微生物 细菌总数 COD PFU法
  • 简介:摘要:果树、土地、细菌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土地则更多的是充当水果和微生之间的作用媒介,它们共同组成一张复杂的关系网。目前,关于微生的研究多在农作物上,而对果树根微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植物—微生互作机制的研究重心也不在果树上。通过总结近10年果树的微生学研究成果,总结出水果的本体、细菌、土壤三者的功能联系以及发展水果微生学实验技术,并结合其他植物—微生相关理论的研究,联系果树根微生,以期为果树未来微生的研究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果树 根际微生物 植物—微生物互作 根际土壤
  • 简介:【背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海南省南部三亚、乐东、陵水等地形成的南繁育种区是我国的"种业硅谷",其天然气候与环境优势,为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提供了条件。大量的育种材料汇集于南繁区域,在利用南繁优势的同时,也造成了潜在的生态风险,因而在南繁区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平板培养计数和分子鉴定手段,对海南三亚南繁区种植的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TT51及其对照常规水稻明恢63(MH63)的土壤微生进行了监测。【结果】连续3个种植周期(42个采样时间点)的监测发现,TT51与MH63土壤微生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转基因水稻未对土壤微生数量变化趋势造成明显影响。TT51与MH63土壤细菌类群主要种属组成一致。【结论与意义】种植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TT51不会对土壤微生数量和种类组成造成明显影响。本研究可为在我国南繁育种区开展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转cry1Ab/cry1Ac稻 根际微生物 平板培养计数 分子鉴定 南繁
  • 简介: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了镉在北京褐潮土中对玉米(品种郑单958)幼苗的毒性效应及其生物富集特性,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口cR—DG旺)技术,探讨了镉对玉米微生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100mg·k-1)镉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北京褐潮土中镉引起玉米幼苗株高下降1/2的效应浓度(EC50)为654.6mg·k-1,引起玉米根部和地上部干质量下降1/2的EC50分别为3236和1102mg·k-1,玉米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干质量)可作为评价重金属生态毒性的适宜终点。玉米幼苗对镉有一定的吸收累积效应,镉在玉米幼苗各组织中的浓度分布为〉茎〉叶,其中根部对镉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生物富集系数BAF〉1)。镉污染可引起玉米微生群落结构发生改变,高浓度(1000mg·k-1)镉可导致部分微生种群数量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表明镉污染可对植物幼苗、植物微生以及植物一微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重要的干扰和威胁。

  • 标签: 土壤 玉米幼苗 根际微生物 生态毒性
  • 简介:浮床栽培植物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作用来改善水质的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温棚内浮床栽培蕹菜试验为基础,采用PFU法定期监测脱氮细菌变化情况,并与水中总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在浮床栽培植物情况下脱氮细菌的特征及其与水中总氮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栽培蕹菜有利于脱氮细菌的稳定生长;2)脱氮细菌的生长与总氮的去除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为浮床栽培植物净化水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表5,参10.

  • 标签: 浮床栽培 蕹菜 脱氮细菌 总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生制药是近年出现在临床上的新型制药技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使用微生制药的方式进行微生药物制备,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临床上的多种疾病都有了更加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医学的先进程度,以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微生制药与微生药物之间的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很多患者对这两种名词的概念存在混淆的情况,那么本文首先对其概念进行分析,并介绍微生制药类型,微生药物的开发技术以及微生药物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药物 概念 类型
  • 简介:摘要微生能对人体细胞进行侵害,不仅使人类产生诸多疾病,同时也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破坏,为人类带来灾难。但微生具有两面性,它不仅能对人类造成威胁,同时也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将微生转换成对人类有利的药物,为提升人类健康标准、促进医学领域不断拓宽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微生制药技术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药物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医疗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微生制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对其进行科学应用能够制造出各种新的药物,为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首先分析微生制药类型和药物开发技术,然后以此为基础,综合探究相关药物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其相关人员具体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物 制药 药物分析
  • 简介:摘要:微生制药是近几年开始研究开发的新型制药技术,随着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制药技术以及研发微生药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此技术的研究开发不仅对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医药行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医治效率都有了重大的提升,本文从生物制药的概念进行分析,探究目前阶段生物制药的发展应用,并对生物药物的成果以及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药物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微生制药是近几年开始研究开发的新型制药技术,随着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制药技术以及研发微生药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此技术的研究开发不仅对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医药行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医治效率都有了重大的提升,本文从生物制药的概念进行分析,探究目前阶段生物制药的发展应用,并对生物药物的成果以及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药物 研究分析
  • 简介:上海联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坚持“引领中国绿色有机农业、建设节能环保生态家园”的核心理念,立足于“土壤地力提升”和“水肥一体化”两大农业领域,专业从事有机肥、复合微生肥料、有机物料腐熟剂、根瘤菌剂、水溶肥料、缓释肥料、农用地膜、节水灌溉等节能高效农资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 标签: 微生物肥料 复合 高科技民营企业 绿色有机农业 节能环保 2008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昆明烟区原烟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及其巨豆三烯酮质量分数、土壤微生酶活性、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及其巨豆三烯酮质量分数,随土壤及其细菌总数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提高呈增加趋势;烟叶4种巨豆三烯酮的质量分数随速效磷质量分数上升呈增加态势;土壤酶活性与原烟烟叶4种巨豆三烯酮及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质量分数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巨豆三烯酮 中性致香物质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