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有。方法临床治疗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间隙。结果12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手术。结论间隙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颈椎间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临床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前组患者给予颈椎间隙治疗;后组患者均给予后正中治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住院时间等均显著更少,腰背痛VAS评分更优,各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体高度、Cobb角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多裂MRI横断位面积显著少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相应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颈椎间隙治疗后,可以避免传统后正中治疗存在的剥离伤害,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手术后的腰背痛感。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 胸腰椎骨折 腰背痛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间隙同传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n=25)和观察组(间隙治疗,n=25)。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VAS评分),影像学指标(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率、体高度矫正率、伤Cobb角矫正率)及住院时间费用。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2周和6周的VAS评分四项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率、体高度矫正率、伤Cobb角矫正率三项影像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隙同传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相比于后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椎旁间隙入路 传统入路 胸腰段骨折
  • 简介:摘要胸腰椎压缩骨折为脊柱外科常见疾病,骨折发生后可产生局部疼痛、出血,伴发神经损伤时可出现相应阶段的神经症状,造成瘫痪或不全瘫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后路手术为常用术式,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剥离和牵拉,由此造成的缺血坏死和失神经支配所导致的腰背肌无力和顽固性腰背疼痛等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为了减少对的损伤,各种腰椎后路微创方法应用而生。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体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体骨折患者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岁(22~60岁)。T11骨折4例,T12骨折12例,L1骨折16例,L2骨折10例;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3例,余下的29例为爆裂型骨折,并且椎管占位均小于1/3,所有骨折后柱均完整。经人路沿最长与多裂间隙进入,保留肌肉的完整性,既可行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操作,也可行横突尖或关节突的植骨融合。术后一般无须放置引流管,术后早期患者即可佩带支具下床行走。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疗效观察,发现经手术与传统后正中手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上差异不大,但在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6~24个月),所有随访患者的骨折体均获得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远期疗效无差异。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间隙及过伸复位在简单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间隙结合过伸复位.结果2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手术,所有患者伤体高度均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间隙治疗简单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过伸复位 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单纯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采用间隙手术36例,传统骶棘剥离手术34例。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体塌陷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等。结果2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内固定后间隙VAS评分高。结论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手法 骨科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间隙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最佳显露方式。方法搜集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采用经间隙方式的为A组,采用传统后方式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感觉程度VAS评分)、切口并发症方面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间隙显露方式虽具有操作容易、软组织受损轻微、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间隙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JOA评分、伤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采用间隙内固定融合术,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 治疗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间隙或后正中一期减压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期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后正中,观察组患者采取间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资料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是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间隙一期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一期减压重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间隙与传统后正中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手术治疗分别经由间隙、传统后正中进行,对比两组体高度矫正情况和手术耗时、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矫正(83.5±9.4)%,对照组矫正(85.1±8.2)%,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耗时(96.8±11.3)min、出血量(133.4±27.5)mL均低于对照(120.8±25.9)min、(247.8±31.9)mL,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间隙对比传统后正中,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体高度矫正作用相趋近,但手术耗时量与出血量更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间隙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无神经损害的胸腰段骨患者的资料,全部患者无需椎管减压。采用后正中切口,经多裂与最长间隙分离肌肉,直达伤上下相邻双侧关节突、横突基底,以“人”字嵴为进针点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2周佩戴支具下地活动。结果全部患者经11~15个月随访,平均13.5个月。本组手术时间50~60分钟,平均55分钟,出血量100~250ml,平均180ml,切口全部一期愈合,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终末随访,体高度均无丢失,无断钉,松动及神经症状发生。结论经多裂与最长间隙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体骨折,可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的完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用传统的手术器械达到了微创的治疗,对无神经损伤的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间隙治疗胸腰段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74例胸腰段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间隙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无发生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不良状况;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更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间隙治疗胸腰段体压缩性骨折方法安全、疗效显著、操作简便、预后良好,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关键词间隙;治疗;胸腰段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2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体骨折手术中,采用间隙与后正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7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体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后正中,观察组使用间隙,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表现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后的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相比后正中间隙更具安全性、有效性,值得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体骨折手术中应用。

  • 标签: 胸腰段椎体骨折 无神经损伤 手术 椎旁肌间隙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胸腰椎骨折术中采取后正中间隙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68例纳为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后正中;后者实施间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优劣。结果干预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功能障碍与疼痛均得到改善,但干预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间隙应用在胸腰椎骨折术中的效果优于后正中,不仅能增强手术效果,还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 后正中入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