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天命灾异是董仲舒之天的哲学的重要内容。董仲舒诠释《春秋》、《公羊传》,大谈灾异与人事的天人感应。灾异是天之所命,是天意的表现。人君的行为失道,天以灾异谴告、警惧,人君见灾异,"内动于心志,外见于事情,修身审己,明善心以反道者也",灾异自会消失;如果人君不能反省改过,则伤败乃至。因此,天命灾异表现了天的道德理性,肯定了人君的主体性,加强了人君无可逃避的责任感。董仲舒著《灾异之记》,以阴阳之道解释《春秋》灾异。董仲舒的天命灾异思想,虽无知识的意义,但有道德的价值。

  • 标签: 董仲舒 《春秋》 诠释 灾异 道德性 主体性
  • 简介:西汉时期,董仲舒综汇儒家经典,博采诸子百家,完善规范了祥瑞灾异之说。这一学说,对此后的历史影响极大,但也不断有人提出批评。北宋以后,随着儒学的发展,知识界对董仲舒的部分观点进行了比较严厉的否定。

  • 标签: 祥瑞灾异 儒学 董仲舒 批评
  • 简介: 摘要:本文以“灾异论”为视角,洞察建立在儒家天人感应基础上的灾异学说对封建君主的制约作用。灾异论在上千年的封建时代里灾异论不断被改造和利用,既巩固了统治的合法性,又维持了权力在统治阶级内部平衡。本文认为灾异论能否有效限制君权,关键在于皇权与士大夫集团权力的此消彼长。文章最后分析了古代中国没能从限制君权走向民主共和的重要原因,即对君权的制约局限在(封建)制度和文化层面,缺乏法治实践,只有成文法和宪法才能更好地捍卫共和。

  • 标签: 灾异论 限制君权 民主 天人感应
  • 简介:《聊斋志异》创作的主体时间在康熙时期。清朝康熙时期虽然是清朝鼎盛时期的开端,但同时自然灾害也时常发生。《清史稿》灾异卷记载康熙时期的自然灾害为蒲松龄设计《聊斋志异》人物形象提供了灵感。

  • 标签: 《清史稿》 《聊斋志异》 自然灾害
  • 简介:灾异、符应,是秦史中的重要记事内容。依据这些原始的灾异、符应记录,后世史家或灾异家展开了新的书写与建构。在《史记》的相关年表、本纪中,司马迁保留了来自不同史源的灾异记录,并通过将春秋之後的灾异记事系之於秦史的做法,认可了以秦继周的历史事实。刘向、班固则分别通过《洪范五行传论》、《汉书·五行志》等灾异作品,对秦之灾异进行了新的编撰与解释,以此强化秦因暴政致灾、因而亡国之一观点,从而达到黜秦尊汉之目的。对於秦史中的符应记录,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系统地保留了秦祠时体系建立过程中的诸般符应,但自刘向父子建立新的“五德终始说”后,秦沦为“闰位”,与秦相关的符应记录被解构为秦之灾异,甚至成为汉之符应。

  • 标签: 灾异 符应 闫位 史家建构
  • 简介:日本第一部官修正史《日本书纪》中存有大量关于祥瑞灾异的记载。对此,先学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围绕着《日本书纪》中有关祥瑞灾异记载的一些内容,针对成说值得商榷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前人未曾论及的部分出源问题,在广泛收集中国史书五行志、天文志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新的发掘与诠释。

  • 标签: 祥瑞灾异记载 阴阳五行说 影响研究
  • 简介:古今学者围绕《高宗肜日》篇争论的问题颇多,殷墟甲骨文的相关记载,证明了《高宗肜日》所载之事在商代有其史料来源。此文在解读上博简《竞建内之》与《高宗肜日》相关的内容之后,比较两者异同,认为上博简《竞建内之》是《高宗肜日》文本内容的流变。本文由此又探讨了《高宗肜日》及甲骨文材料中反映的商人灾异观及对灾异的救助方法。

  • 标签: 《高宗肜日》 甲骨文 《竞建内之》 史源学 灾异观
  • 简介:儒家"灾异谴告"说认为,人间权力主要由君主行使。君主为政若违背"天道",上天将通过自然灾害向君王示警,若君主漠视上天谴告,上天会革除其统治权。在基督教"上帝审判"理论中,人间权力由君王、祭司、先知乃至百姓等分别行使。任何权力主体若违背上帝"律法",上帝就会降灾,但最终审判前上帝会差遣先知传达"上帝之言",权力主体若悔改,有时会免遭刑罚。两种超验的权力制约理论具有相似之处:均认为人间权力最终来源于天或上帝;天与上帝都是具有感情和意志的超验生命存在体;都以自然灾害警告来制约人间的权力行使。这种制约权力的目的,都是让权力运行回归上天设定的轨道。两种权力制约观也有不同之处:"天"与"上帝"的内涵有异,权力超验制约的对象范围也不同。权力制约的方式,前者为"天—王"纵向式单线型制约,后者为纵横复合型制约。直至当代,中西方信仰"灾异谴告"与"上帝审判"者依然众多;对人间灾难的起因解释,除了科学性解释外,神学性解释也值得关注。而这,可赋予权力制约及权利保障等法治理念以更深的文化心理基础,也有益于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世界道德的建立和维系。

  • 标签: 儒家 基督教 权力制约
  • 简介:太史令是古代天官,以天文占验为业,兼掌文史星历。在灾异政治逐渐兴起的汉代,司马迁长期担任太史令一职,身份较为特殊。故“李陵事件”后,司马迁惨遭宫刑,穷究其中原因,也不能忽略其太史令身份所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太史令 司马迁 灾异政治 宫刑
  • 简介: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灾异被当作上苍对人事变动的昭示,从而为皇权、阁权、宦权的互动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平台.文章试图以灾异作为切入点,来审视这种政治互动.

  • 标签: 灾异 政治互动 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