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孩子今年3岁,前两天发高热、我不敢给孩子乱吃药,又听说物理降温效果好,就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我想咨询一下,小儿发高热时,是用药物降温好,还是用物理降温好?

  • 标签: 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 Or 降温效果 孩子 高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致热原性高热患者酒精擦浴和服用药物降温的自身对照观察,有效提高降温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观察高热住院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高热患者,采用物理降温法疗效不确定,降温幅度过小,与药物降温联合使用,快速达到降温。讨论高热患者选用解热镇痛药能迅速、有效、安全降温,可成为致热原性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措施,物理降温起到辅助效果。

  • 标签: 物理降温 酒精擦浴 解热镇痛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高热患儿物理降温的方法及原理.方法对我院儿科自2003年3月~2005年4月住院高热患儿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分析.结果多种物理降温方法均可以达到目标体温.结论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比更经济,降温快,简便易行,安全易控制.

  • 标签: 患儿 高热 物理降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物理降温方法对低热患儿实施后的效果评价。方法随机抽取90例低热患儿实施温水擦浴,冰枕枕敷,温水擦浴结合冰枕枕敷三种方法降温,分别观察30分钟,60分钟的降温效果。结果温水擦浴加冰枕枕敷降温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结论温水擦浴结合冰枕枕敷的效果优于单纯温水擦浴和单纯冰枕枕敷的效果。

  • 标签: 低热患儿 物理降温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在急诊高热的患儿,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采取物理降温以及药物降温对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门诊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60例患儿,分别采取物理降温以及药物降温两种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降温效果,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9例,占比98.33%,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8例,占比63.33%,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

  • 标签: 急诊高热患儿 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物理降温在小儿发热治疗中的作用,以期寻找适合的降温方式,降低不适方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方法对临床42名发热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综合健康指导。结果临床的42名发热患儿体温均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结论物理降温可以有效的控制体温上升、并且降低体温、促进体温恢复正常、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液软包装制作冰袋用于患者物理降温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70例发生高热的神经外科患者设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为35例,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输液软包装制作冰袋进行物理降温,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冷水蘸投毛巾进行物理降温,对两组患者的物理降温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进行物理降温1小时后、12小时后以及24小时后的体温分别为(38.6±0.8)℃、(37.4±0.6)℃和(36.8±0.3)℃,对照组患者进行物理降温1小时后、12小时后以及24小时后的体温分别为(38.9±1.1)℃、(38.6±0.9)℃和(37.9±0.8)℃,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输液软包装制作冰袋对神经外科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能够起到更有效且更持续的降温效果,有利于对患者进行体脑保护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输液软包装制作冰袋 物理降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脑出血患者易出现体温异常,多为中枢性高热,是由于脑出血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颤,抗生素治疗效果差,体温在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达39℃,多为稽留热,且皮肤干燥无汗,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物理降温则效果较好,现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出血 中枢性高热 物理降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冰袋在临床物理降温中的效果。方法通过2016年4月-2017年3月152名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效果对比。结果自制冰袋的降温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冰袋效果。结论自制冰袋在临床降温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乙醇冰袋与清水冰袋在脑外伤发热患者中的降温效果,寻找切实有效的冰敷降温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40例脑外伤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清水冰袋进行冰敷降温,观察组患者采用乙醇冰袋进行冰敷降温,冰敷持续3h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际降温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降温效果明显较好,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醇冰袋较为松软,易于操作。结论乙醇冰袋的临床降温效果显著优于清水冰袋,材料易取、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经济适用,且冰袋可以重复使用,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乙醇 清水 冰袋 降温效果
  • 简介:摘要临床上对高热患者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是快速、有效的,对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擦浴方法、冰袋冷敷降温的方法、静脉降温法和灌肠降温方法,在物理降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物理降温的适用性、脑组织对缺氧状态的耐受性等。

  • 标签: 高热患者 物理降温 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