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1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4-05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按我南大之源流,盖中西并蓄而文理成驱者。即以吾国诗教论,其为文也,道亦久矣,而我校亦幸历历焉有人。远绍王伯沆、汪辟疆、黄季刚、胡小石诸公;乃至沈祖菜先生,独擅斜阳之誉;近交蒋山青学长,有令祭酒之名。况夫现今校内,俊彦济济,多士盈盈,好于此者,殊非称少。惜乎校中素无一专此之平台,而使其鸣其蹈,率多自娱,欲以叩先生,结同好,引后学则不能也。

  • 标签: 诗社 王伯沆 汪辟疆 黄季刚 胡小石
  • 简介:左侧是一幅一人高的壁画,画着一群男孩学生仰慕地看着一个代表自由的女子。右侧的壁画表现一群青年男子在公司会议室聚集在一位实业家周围。两幅壁画之间,站着一个男孩。

  • 标签: 诗社 死亡 壁画 个代表 实业家 会议室
  • 简介:1931年夏,当时担任中央通讯社副主任的聂绀弩,和担任南京《新民报》副刊《葫芦》主编的金满成,在南京发起成立甚么诗社,社员达百余人。诗社曾在南京一家日报上编辑副刊《甚么诗刊》,并出版过单行本刊物《甚么月刊》,专登新诗,大多是聂绀弩的作品。同年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成立了文艺青年反日会,甚么诗社遂告解散。

  • 标签: 聂绀弩 金满成 甚么诗社 《甚么月刊》
  • 简介:首先谈谈平仄问题。自南朝沈约、周颐等人发现了汉语的四声之后,中国的文人们好像终于找到了作诗的不二法门,于是在诗歌的创作当中,极尽声调抑扬顿挫之能事,形成了繁复庞杂的“四声八病”之说。这些规矩并没有给诗歌带来想象中的音律谐美,反而像重重枷锁束缚了诗歌原本自由歌唱的生命。今天我们的历史能有如此美丽的诗歌记忆,还得感谢伟大的唐人,他们大刀阔斧,

  • 标签: 诗的格律 不二法门 诗歌 四声 平仄 沈约
  • 简介:二十多年前,民间诗社像野草一样在大地蔓延,星罗棋布,争奇斗艳。出刊物,办网站,设论坛,办诗会,搞朗诵,空气中无处不弥漫着诗歌的气味。我所在的广西北流市(县级市),一个粤桂边城,偏僻封闭,素无诗歌传统,彼时竟也听到有人在兜售"口语诗"和"下半身写作",信报箱里不仅被塞进广告单,还有诗歌报。诗歌像粉尘一样飘浮在县城上空,仿佛还被分了行。我忽然觉得,如果诗歌是一个女人,她又一次来月经了。

  • 标签: 诗社 诗歌传统 纪事 兴衰 县级市 北流市
  • 简介:近体诗的对仗艺术王新霞中国古代近体诗的对仗艺术成就甚高。对仗艺术之所以受到历代诗人的重视与喜爱,不是没有原因的。对仗的形式是古代诗人们从汉语结构的特点出发,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有效表现形式之一,又是中国语言文字之美的综合体现。按照近体诗的结构...

  • 标签: 流水对 杜甫《春夜喜雨》 近体 并列关系 刘禹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简介:解救太阳我对自己提到你谈起流落在荒地的时光我没想到啤酒决堤在胡杨后浇灭太阳

  • 标签: 诗社 火种 太阳 荒地
  • 简介:1945年柳亚子、郭沫若等人组织“革命诗社”,发表“征诗”启事,创办“革命诗选”专栏于《民主与科学》杂志,为和平民主呼号。

  • 标签: 郭沫若 革命诗社 革命诗选
  • 简介:王十朋(1112-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乐清左原梅溪村人。作为在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南宋诗人和文艺理论批评家,王十朋热衷诗坛结社,一生结诗社八家,以“楚东诗社”闻名诗坛。入仕前组结的乐清三诗社是南宋起步最早、

  • 标签: 诗社 乐清 南宋 文艺理论批评家 述论 文学批评史
  • 简介:历史上,杭州的文人们特别喜欢结社,比如明代杭州的诗社就特别多。其实,宋代杭州诗社也很多,这些诗社大多是"行都士夫及寓居诗人"所结,一般以西湖为社团活动中心。这些诗社对文人们的创作及生活都有影响,周密吟社对清雅词派的影响就尤其为人所重视。

  • 标签: 宋代 杭州 诗社
  • 简介: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7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诗人龙沙是这个诗社的中心人物,围绕着他的还有诗人杜贝莱、巴伊夫、德.蒂亚尔、佩勒蒂耶、若代尔等。七星诗社的宗旨在于研究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并以此为借鉴,对法国诗歌进行革新。1549年,七星诗社发表了有名的宣言《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代表七星诗社的主张,宣言要旨如下:

  • 标签: 七星诗社 文学团体 罗马文学 巴伊夫 蒂亚尔 中心人物
  • 简介: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菊城小学“菊花少儿诗社”聘请国际格林奖评委、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共同会长蒋风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编审、儿童诗坛泰斗圣野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小学校园文学社联谊会会长樊发稼教授,获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奖、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诗社 少儿 菊花 少年儿童出版社 简介
  • 简介:唐代近体诗中的对偶形态有形式和内容两种,形式上的对偶是声律上的平仄相间、相对、相粘,它们构成三维对偶状态,体现出汉语文化的精妙;近体诗内容上独具特色的对偶只有偷春格、蜂腰格、扇对格、全首对格和俱不对格五种。

  • 标签: 近体诗 对偶 声律 对仗
  • 简介:近体诗"拗救"的讨论,前人多为臆说。本文在调查唐代律诗中的"拗"病分布的前提下,结合永明诗病进行甄别考辨,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唐代律诗"拗"病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惯犯"拗"病的"对子(联)"集中出现在五言绝句第一联和五言律诗尾、首两联上;其次是七言绝句第二联和五言律句颔、颈两联上,七言律诗犯"拗"病的很少。第二,惯犯"拗"病的律句是首(绝句为第一联)、尾(绝句为第二联)两联的出句,单句易犯"拗"病,偶句很少犯病。据此推断,"拗"病的犯病习惯初始形成于五言绝句,其后再向五言律诗的首、尾两联扩展,然后逐步向颔、颈两联蔓延。其病因都与五言诗病密切相关。二、律诗惯犯"拗"病的普遍规律是:第一,惯犯"拗"病的对子是首、尾两联。第二,惯犯"拗"病的诗句是五言句。第三,惯犯"拗"病的字音是第三、第四两个音节。律句所犯"拗"病与古体诗是一脉相承的;在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等四种拗病中,蜂腰拗、鹤膝拗居律诗犯拗之首,与古体诗多蜂腰、鹤膝句式相吻合。三、律诗初创时虽有禁忌、规避诗病的规定,而唐人作诗并无避忌的意识和习惯,由此证明"拗救"理论无实践依据。

  • 标签: 拗救 永明诗病 沿流讨源 近体诗 拗救研究
  • 简介:所谓近体诗,就是唐代繁荣起来的绝句和律诗的统称。二者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这两种诗体,必须符合相关的格律,否则称不得近体诗

  • 标签: 近体诗 写作 朋友 青年 中华民族 律诗
  • 简介: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由于它对诗的字句、声韵、对仗等有严格的规定,而有别于唐以前的古体诗,所以后世叫它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其中又以律诗为代表。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讲律诗的格律。弄懂了律诗的格律,绝句和排律的格律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律诗的格律便自然成为教学的重点。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将律诗的特点概括为:

  • 标签: 孤平 今体诗 三平调 入韵 仄起 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