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食管、胃部肿瘤患者的人数逐渐减少,但食管远端以及胃食管连接的肿瘤问题却愈发严重,且预后效果较差,确诊之后基本没有手术机会。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文章深入分析了胃食管连接肿瘤化疗现状,明确了具体的化疗方法。

  • 标签: 胃食管连接部 肿瘤化疗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UPJO)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报告经手术治疗2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盂输尿管连接狭窄引起梗阻15例,纤维索带压迫1例,输尿管肾盂高位连接2例,异位血管压迫6例,行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20例,肾盂Y-V成形术1例,纤维条索松解术1例,异位血管切断肾盂复位术1例,肾切除1例。结果22例术后随访3—36个月,21例痊愈,1例发生再次狭窄,二次行肾盂成形术后痊愈。结论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外科手术 泌尿系
  • 简介:摘要目的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导致肾积水造成肾功能损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可造成肾功能不可逆损伤,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及时发现并积极手术治疗非常重要。开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曾经被誉为治疗UPJO的“金标准”。近年来腔镜器械及技术飞速发展,UPJO微创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已达到开放手术水平,逐渐成为治疗UPJO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各种微创手术方式的比较
  • 简介:摘要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狭窄的主要方法,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该技术对于手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吻合技术要求极高,且完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手术时间较长,尽管机械缝合逐渐进入手术治疗中,但完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还是需要完善。本文通过分析21例UPJO患者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得出此方式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患者肾盂输尿管狭窄。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UPJ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和88%。本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减少麻醉时间和费用,减少患者风险,增加耐受性,易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 简介:目的评价两镜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肾造瘘通道和经尿道通道顺行和逆行两个方向分别置镜,以斑马导丝为引导,通过球囊扩张、冷刀切开、钬激光切开等手段处理狭窄,术后经导丝放置双J管,留置肾造瘘管。结果42例患者手术中无中转开放手术及大出血,术后无尿外渗并发症发生,术后8周拔双J管,顺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显示原狭窄段得到解除,拔肾造瘘管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30个月,40例患者行IVP检查,结果见患侧肾及输尿管显影良好、原狭窄段通畅无梗阻,均达到临床治愈,2例患者再次出现狭窄,行二期两镜联合手术后狭窄解除。结论两镜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狭窄术式安全,疗效可靠。

  • 标签: 两镜联合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报告63例(70侧)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治疗,48侧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6侧行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成,5侧行Y—V成形术,11例行肾切除术。8例巨大及重度肾积水病人在A—H肾盂成形术基础上加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全部病例均放置输尿管支架引流。11例患儿应用改良式双J管内引流。结果51例随访6个月~5年,均治愈。结论A—H肾盂成形术为最佳术式:巨大肾积水A—H肾盂成形术加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不仅改善外观。更利于引流及功能的恢复。改良后的双J管也可用于儿童患者内引流。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手术治疗 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 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术 Y-V成形术 肾切除术
  • 简介:为了研究结构连接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利用螺栓连接质量系统进行实验平台搭建,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和响应预测,并讨论了非线性动力学参数识别问题.首先,通过不同的基础激励完成系统的正弦扫频实验及模态测试,以研究集中质量的刚体运动.然后,基于谐波平衡法原理,利用不同基础激励下的振动测试结果,对不同激励力下的连接非线性进行识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连接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力可以通过多项式的形式表达和逼近.识别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力可对螺栓结合面的振动响应进行预测,并可在一定范围内反映由于连接接触引起的振动非线性,以及峰值频率偏移和阻尼硬化的现象.

  • 标签: 结构连接 振动传递 非线性识别 谐波平衡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诊治肾盂输尿管连接(UPJ)梗阻的方法。方法UPJ梗阻患者20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CT、逆行肾盂造影和利尿性B超检查。外科治疗采用离断式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结果B超和逆行肾盂造影对UPJ梗阻的确诊率分别为80.2%和100%。离断式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后吻合口更通畅,无狭窄或漏尿并发症。结论在UPJ梗阻的术前诊断中,逆行肾盂造影明显优于IVU,B超检查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离断式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疗效满意。

  • 标签: 尿路梗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肾盂成形术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胃连接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13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胃连接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复习国内外报道的肺外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组13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5.5岁(46~77岁)。4例患者术前确诊,9例术前存在误诊。1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接受术后化疗,4例接受术后放疗。本组13例全部获得随访,2例术后生存时间超过40个月,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3%、37.5%、16.7%,中位生存期为14.0个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晚、广泛期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食管胃连接小细胞癌发病率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特别,应视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

  • 标签: 胃食管连接部 肺外小细胞癌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价MRCP诊断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癌的价值。方法对35例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癌MRCP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T2加权成像,并用呼吸触发、脂肪抑制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的三维重建方法。结果MRCP和MRCP结合资源MRI图像显示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癌的主要表现如下:①共同管充盈缺损(不均匀或略低信号缺失);②共同管浅杯口征、肩征、不规则狭窄:⑨双管征(胆胰管扩张);④十二指肠乳头增大和胆总管壁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狭窄;⑤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及肝内胆管扩张(软藤征)。结论MRCP结合资源。MRI图像对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癌具有诊断价值,优于US和CT,且可替代侵入性的ERCP/PTC检查。

  • 标签: MRCP 诊断 胆胰管癌 十二指肠癌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孤立肾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UPJO)的手术治疗时机对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收治的孤立肾合并UPJO 23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首诊年龄为1 d~15岁8个月,平均2岁2个月。全组患儿平均保守治疗时间2年9个月。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患儿均接受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H术),手术时年龄10个月~16岁4个月,平均4岁11个月。<1岁者2例,分别为10个月、11个月。术后保留双J管2个月,术后3个月时复查静脉肾盂造影(IVP),显示肾盂积水较前无明显变化或不同程度减轻;3例术前IVP 40 min仍不显影者,术后显影明显改善,在10~20 min时显影。随访1年1个月~10年,平均随访3年9个月,泌尿系统超声提示肾盂扩张程度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孤立肾并UPJO在严密观察下的密切随访及保守治疗至6个月以后是安全的,首选手术方式为肾盂离断成形术。

  • 标签: 孤立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功能 手术
  • 简介: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是先天性肾积水的常见原因,肾盂输尿管连接瓣膜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相对少见。我院自2011-02—2013-08收治此类患者3例,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除瓣膜,随访至今,肾积水好转,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男,22岁,以"左侧腰腹部疼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无发热,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查体:双肾区无隆起,右肾区无叩击痛,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双输尿管移行区无压痛,耻骨上膀胱区无隆起,无压痛。入院后查尿常规示:WBC-,RBC+。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肾积水 输尿管镜 钬激光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发病机理及腹腔镜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5例经过腹腔镜手术的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中,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在腹腔镜下1例行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周围压迫组织松解术,3例行Y-V成形术,1例行离断成形术.术后随访0.5~3年.结论: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创伤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可以作为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治疗首选方法并成为金标准.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UPJO)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复习32例32侧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病人,31例应用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治愈,1侧行肾切除。结果31例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术后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有效保护肾功能进一步受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肿瘤发生在食管-胃连接,位于黏膜下层。组织学形态表现为含双层上皮细胞的导管,呈腺丛状、囊状分布。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成多层,形成乳头状、微腺体状结构。瘤细胞温和/或轻度异型,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内淋巴组织丰富,见淋巴滤泡形成。病理医师可能认识不足,容易漏诊、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病人的护理疗效。方法对运用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术和传统的开放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术的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对比.结果9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0~150min,平均116min;出血30~110ml,平均60ml;术后经B超、IVP检查,手术侧肾积水减轻或消失,肾盂输尿管连接无狭窄。结论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上应加强护理,确保手术成功。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狭窄(UPJO)造成肾积水的。肾轴旋转异常。方法通过CT增强检查及三维重建回顾分析近2年来两家医院50例UPJO合并肾积水的肾轴,测量其冠状面侧夹角(IA)、横切面后夹角(PP)、矢状面前夹角(AA)。结果cT三维重建测量肾轴显示,肾内型肾盂,肾积水的肾轴旋转无明显异常。肾外型肾盂,积水未超过中线,肾轴冠状面侧夹角减小,横切面后夹角增大,矢状面前夹角无明显变化。肾外型。肾盂,积水超过中线,肾轴冠状面侧夹角减小更明显,横切面后夹角减小(甚至水平状),矢状面前夹角无明显变化。结论UPJO引起肾积水的肾轴有旋转异常,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异常旋转患肾的辩认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肾积水 肾轴 小儿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科自2020年10月23—2021年8月以来 10例肾孟输尿管连接梗阻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患儿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及留置尿管的护理,康复早期活动、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分析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患儿术后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实施完善、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工作,能够为患者更快恢复健康提供保障,减少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情况,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深入研究。

  • 标签: 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