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相比传统的修复方法,吻合神经的修复方法对患者伤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差异。方法于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急诊室64例腹缺损的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修复方法,治疗组的32例患者实施吻合神经的修复方法,术后随访2至24个月,调查不同时间段里两种手术方法患者手指感觉功能的恢复差别。结果从长期看来,两种手术方法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采取吻合神经的修复方法在短期内患者的早期感觉功能恢复明显好于传统的修复方法。结论吻合神经修复方法治疗效果较好,长期结果两种方法影响相近。

  • 标签: 外科手术 吻合神经 指腹损伤 传统修复 感觉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血管神经蒂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带血管神经共修复16例共18末节部分缺损病例。[结果]所有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18月,血运、弹性、质地良好,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带血管神经修复手指末节部分缺损,具有手术简便易行、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荐。

  • 标签: 手指末节 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随着工矿企业,建筑工地工伤事故以及交通事故的频发,各种手外伤屡见不鲜,其中以手指组织缺损较多见,包括掌侧及背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甲床缺损等,我科近年来收治腹、指端皮肤缺损及甲床缺损病人38例,共42,均采用修复创面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有动脉顺行岛状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固有动脉顺行岛状修复软组织缺损20例,面积1.8cm×1.5cm~3.6cm×2.2cm。结果20例固有动脉顺行岛状均成活,伤的外形和功能良好。结论固有动脉顺行岛状修复近、中节软组织缺损成活率高,伤形态和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指固有动脉 岛状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指端缺损修复中采取动脉岛状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指端缺损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25,采取动脉岛状治疗)与研究组(n=25,采取治疗),对比温度差、两点间辨别感觉、痛觉、触觉以及持物稳定性。结果:研究组温度差较小,两点间辨别感觉较好,P<0.05;两组痛觉与持物稳定性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触觉优良率较高,P<0.05。结论:在指端缺损修复中采取治疗可减小温差,改善痛觉与持物稳定性且触觉恢复更高,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指端缺损 指动脉岛状皮瓣 邻指皮瓣 皮温 触觉
  • 简介:外伤性手指皮肤缺损临床常见,其中对于较大面积的全腹缺损而指甲完整者,多采用腹部带蒂、鱼际或足部游离,前者需二次手术断蒂、治疗时间长,后者则需血管吻合、手术难度较大。而同一手逆行侧方岛状由于血管蒂长度有限难以采用。为此我们参考王进刚等法自2005年6月~2007年1月应用逆行指指动脉岛状修复12例全腹缺损,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岛状皮瓣修复 邻指指动脉 指腹缺损 手指皮肤缺损 腹部带蒂皮瓣 鱼际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指端缺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修复,试验组患者采用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修复,对两组患者患指指间关节活动度、指端耐寒性、外观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仅有1名患者关节活动度丧失10°,无体萎缩,耐寒性良好,对照组中有3名患者关节活动度丧失10°,2例体萎缩,3例耐寒性差,1例关节活动度丧失20°,试验组患指指间关节活动度、指端耐寒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两点辨别觉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外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

  • 标签: 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 邻指皮瓣 指端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我院于2007年6月-2008年6月应用顺行岛状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断指患者共6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岛状皮瓣 转位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指远端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术治疗中吻合固有神经背侧支的修复方案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手指远端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共25例参与本次研究,对患者患皮肤缺损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患者手指损伤情况选用不同进行修复处理。对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结果:在对25例患者应用不同的修复处理治疗方案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手指指腹均饱满,色泽正常,并且手指使用功能良好。在术后6周,感觉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在手指远端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术治疗中,应当对患者手指缺损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选择不同的进行修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指功能和外观。

  • 标签: 手指远端掌侧软组织缺损 邻指皮瓣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侧方联合V-Y推进接力修复同指末节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们采用携带背神经的近节侧方筋膜皮逆行修复末节腹缺损患者9例共9侧方携带的背神经与固有神经缝合,供区用近节掌侧V-Y横行推进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5 cm×1.6 cm~2.5 cm×3.0 cm。结果术后9例18个全部存活,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3个月,外观饱满、不臃肿,色泽、质地良好,供区无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末次随访时侧方两点分辨觉为4~9 mm,平均5.9 mm;掌侧V-Y推进两点分辨觉为5~9 mm,平均6.7 mm。蹼无挛缩及瘢痕增生。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优7例,良2例。结论采用携带背神经支的侧方联合近节掌侧横行V-Y推进接力修复同指末节腹缺损可重建良好的手指感觉及外形,不牺牲动脉,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感觉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节背筋膜皮修复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中节背筋膜皮修复皮肤缺损8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全部成活。结论采用中节背筋膜皮修复皮肤缺损创伤性小,安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筋膜皮瓣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指动脉背侧的临床解剖与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与效血管网,并与背侧动脉终末支相交通成网。一般设计在手指中节背侧,两侧中线之间。蒂部保留宽约0.3cm筋膜蒂,转移覆盖指端缺损创面。结果19例均成活,2例术后轻度肿胀,予拆线处理。结论动脉背侧是一种安全、稳定、简单的修复指端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动脉皮支 指固有动脉皮支皮瓣
  • 简介:示、中、环末节背侧皮肤血运是由掌侧血管分支供应,如果其腹缺损用含两侧固有血管神经的推移修复,可能导致远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血坏死,而用含一侧掌侧固有血管神经为蒂的侧方岛状在屈指状态下向掌前侧移位修复,就可以避免这种并发症.在伸锻炼中,固有神经被延长,存留良好的感觉功能.自1996年至今,我们应用这种方法治疗示、中、环指指腹缺损9例12,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岛状皮瓣 指腹缺损 临床资料 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根部逆行岛状修复腹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价值。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对24例28腹指端缺损采用由固有动静脉及神经背侧支为蒂的逆行岛状修复。结果术后除1边缘有少量坏死外,其余均完全成活,外形、质地及弹性均满意,无一出现瘢痕过度生长及挛缩。结论根部逆行岛状适用于修复腹指端各种深度的软组织损伤。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带血管蒂修复术治疗手指末节皮肤脱套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手指末节皮肤脱套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腹部管修复术,观察组采用带血管蒂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带血管蒂修复术治疗手指末节皮肤脱套伤疗效确切,其成活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指末节皮肤脱套伤 带血管蒂邻指皮瓣修复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先天性并畸形是发生率第二的先天性肢体畸形。分指手术主要包括分指、蹼重建和体侧方皮肤覆盖3个方面,其中指蹼重建是最关键的。作者通过回顾文献,介绍蹼解剖知识,总结分指手术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解读Z字、双三角、矩形及以掌背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的设计原理与应用情况,也介绍了近年国内出现的不植皮重建蹼的方法。

  • 标签: 并指 外科皮瓣 指蹼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