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饮茶习惯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54例,依据术前访视情况分为饮茶组与非饮茶组(每组127例)。年龄>65岁,性别不限,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Ⅱ级。术前1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量表评估认知状态,术后1~7 d(或出院前)同一时间段于PACU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方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CAM)判断是否发生POD。采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茶多酚、咖啡因的浓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脑脊液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丁酰胆碱酯酶(butylcholinesterase, BuChE)的活性。经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饮茶习惯对老年患者POD的影响因素、预防和治疗价值。结果饮茶组POD发生率为8.62%,非饮茶组POD发生率为23.08%,POD总发生率为15.8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长和失血量后,每月饮茶量多[比值比(odds ratio,OR)=0.776,95%CI 0.569~0.847]、饮用绿茶(OR=0.801,95%CI 0.638~0.920)、每月饮用绿茶量多(OR=0.891,95%CI 0.626~0.934)、脑脊液中高浓度咖啡因(OR=0.933,95%CI 0.872~0.999)和茶多酚(校正后OR=0.803,95%CI 0.438~0.820)为POD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每月饮用绿茶量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843(P<0.001),脑脊液中咖啡因浓度AUC为0.914(P<0.001),茶多酚浓度AUC为0.932(P<0.001),三者对老年患者POD的预防和治疗价值较高。结论每月饮用绿茶量多、脑脊液中高浓度咖啡因和茶多酚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保护因素,可能与饮茶习惯,尤其是饮用绿茶有关。

  • 标签: 饮茶 胆碱能 术后谵妄 老年人
  • 简介:摘要: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内容丰富,各呈风采。同时在茶事活动中,茶桌礼仪虽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它可以代替语言成为交流的载体,展现一个人的素养。

  • 标签: 茶礼,茶俗,饮茶习俗,礼仪
  • 作者: 白灵 彭阳 邹云锋 杨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学内分泌代谢科 广西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精准医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南宁 530021
  • 简介:摘要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紊乱症状同时存在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目前,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严重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茶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饮料,饮茶被发现具有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等诸多功效。现就饮茶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代谢综合征X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青海省治多县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为进一步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依据青海省治多县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历史流行情况,选择3个乡(镇)的4 ~ 6年级学生、乡村医生、成人及僧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宣传,并发放健康教育材料,举办健康教育活动。在健康教育前后对目标人群(4 ~ 6年级学生、乡村医生、成人及僧侣)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评价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结果干预后分别调查4 ~ 6年级学生、乡村医生、成人、僧侣86、40、42、20人,4 ~ 6年级学生、乡村医生、成人、僧侣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7.98%(227/258)、96.67%(116/120)、81.75%(103/126)、83.33%(50/60),较干预前[38.38%(76/198)、83.33%(100/120)、15.45%(19/123)、28.89%(13/45)]均提高(P均< 0.05);干预后4 ~ 6年级学生、乡村医生、成人、僧侣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4.42%(128/172)、72.50%(58/80)、52.38%(44/84)、60.00%(24/40),较干预前[14.39%(19/132)、38.75%(31/80)、3.66%(3/82)、0(0/28)]均提高(P均< 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当地居民的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其不良饮茶习惯,对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氟中毒 砖茶 健康教育 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人群病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8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连续1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的6个旗县的30个病区村,调查居民饮茶习惯,在每个监测村抽取10户家庭,采集其砖茶样本,检测砖茶氟含量,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在每个监测村,采集集中式供水水样1份,检测水氟含量;茶氟及水氟检测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同时检查监测村所有8 ~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并对监测村所有36 ~ 45岁且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X线检查及氟骨症诊断。结果2009-2018年,共采集砖茶3 000份,茶氟几何均值为522.01 mg/kg,常住人口年人均砖茶消耗量为2.52 kg,人日均茶氟摄入量为4.11 mg。依据《人群总摄氟量》(WS/T 87-2016)标准,10年间有6年危险商> 1;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有5年危险商> 1,即存在健康风险。2012-2018年共检测水样210份,水氟几何均值为0.90 mg/L,合格率为84.76%(178/210)。共检查8 ~ 12岁儿童5 384人,检出氟斑牙患者1 562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9.01%(1 562/5 384),氟斑牙指数为0.62,流行强度为极轻度流行。共对1 890名36 ~ 45岁成人进行X线拍片,氟骨症检出率为18.10%(342/1 890),其中,中、重度氟骨症患者共77例。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居民饮用的砖茶氟含量较高,存在健康风险,而8 ~ 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呈极轻度流行,成人检出中、重度氟骨症患者。应持续强化砖茶市场监管,加强居民健康教育。

  • 标签: 氟中毒,牙 氟骨症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