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前段时间,甘肃武威司法机关对记者采取强制措施,追究记者敲诈勒索刑事责任的新闻被报道后,新闻界一片哗然。近些年来,新闻界发生多起敲诈勒索案件,一些记者被判处有期徒刑。分析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探讨记者的职业特征,对于保护记者合法权利,维护良好新闻舆论环境至关重要。

  • 标签: 敲诈勒索罪 记者 新闻界 强制措施 司法机关 刑事责任
  • 简介:小邢得到了一份去分公司做主管的任命,回到家里,妻子非常不开心,还说道:“你要去就去吧,以后就再也不要理我跟孩子了。”小邢不死心,跟她解释:“分公司容易出成绩。”话音未落,妻子就抢着说:“从结婚到现在,你看我为家付出了多少,头发都白了……如果你一定要去,

  • 标签: 心理成长 空间设置 感情因素 关系论 大众卫生报 外在压力
  • 简介:本刊讯日前,由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简称消法研究会)、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3.15打假论坛组委会主办,京师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部协办的“打假索赔与敲诈勒索专题研讨会”在京师大厦召开。

  • 标签: 专题研讨会 敲诈勒索 打假 索赔 消费者权益保护 中国法学会
  • 简介:以敲诈勒索罪规制信访行为已然成为当前地方政府减少、遏制各类非正常信访的惯用手法,但该定罪逻辑表面上似乎于法有据,实则并未对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展开规范诠释,属于背离规范目的的僵化适用刑法规定。信访行为虽然给政府造成巨大压力,但因不具有法律上的“可非难性”,不能评价为对政府的威胁或要挟。政府是敲诈勒索罪适格对象的前提预设不能成立,政府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行政,不具有被精神强制的可能性,也不可能基于精神强制处分公共财物。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处分公共财物的权能和地位,“三角恐吓”理论不能证成信访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在信访维权过程中,信访人主观上缺乏“非法占有的目的”,其从政府处获得财物具备相应的法律依据和事实根据。因此,以敲诈勒索罪规制信访行为并无正当性和合法性。

  • 标签: 信访行为 “要挟”政府 敲诈勒索罪 教义学批判
  • 简介:对于消费纠纷中过度维权行为的构罪问题,应采取适度扩张的态度,以媒体曝光为要挟手段向商家索要巨额赔偿的行为,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对于债务纠纷中的过度维权行为,应在充分考虑其特殊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合理限制的态度,除了以非法手段为要挟实现衍生债权的行为可以构成敲诈勒索罪外,对于以非法手段为要挟实现原始债权的行为不能认定构成敲诈勒索罪,对于因民间纠纷产生了精神损害的,行为人以非法手段为要挟索要财物的行为,即使可以认定构成敲诈勒索罪,也应严格限制其入罪标准。

  • 标签: 敲诈勒索 过度维权 扩张与限制 界限区分
  • 简介:权利的行使必须以合法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界,否则有可能触及犯罪。因权益纠纷引发的敲诈勒索行为与正当行使权利的行为之间存有模糊之处,成为学界争议的焦点。通过探讨敲诈勒索行为的有罪性及其侵害到的社会公共利益,可以此作为判断行使权利与犯罪之间临界点的一般理论。

  • 标签: 权利 敲诈勒索罪 公共利益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的几率大,传播途径多。抗病毒免疫因病毒具有生物学特征,所以在大多数免疫中情况占主导地位。本文介绍了病毒感染类型,说明了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阐述了抗病毒免疫的具体体现。

  • 标签: 病毒 感染 免疫
  • 简介:夏天到了,大家晚上总会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没错,'吸血鬼'蚊子又出来折腾人了。大家不知道的是,蚊子除了会吸人血、使人感到瘙痒以外,还会传播各种疾病,比如疟疾、登革热、脑膜炎等,以及尤其引人注意的寨卡病毒。什么是寨卡病毒?它从哪里来?

  • 标签: 卡病毒 寨卡 杀手寨
  • 简介:新闻事件: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消息称,春节期间。该局从两名入境幼儿身上检出人博卡病毒。据悉。此为重庆口岸首次检出人博卡病毒感染病例。检验检疫人员在江北国际机场进行出入境人员检疫查验时,经体温监测,分别从香港、澳门飞往重庆的两班次航班旅客中发现2名幼儿出现发热等症状,两名患儿被诊断为人博卡病毒感染病例。

  • 标签: 人博卡病毒 HUMAN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重庆口岸 检验检疫人员 感染病例
  • 简介:从去年开始,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寨卡病毒开始暴发流行,现在已经有超过三十个国家出现这种病毒的传播。疫情最严重的是巴西、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连中国都已经出现了好几例感染病例。

  • 标签: 病毒 美洲国家 哥伦比亚 传播
  • 简介: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偶然在乌干达维多利亚湖畔寨卡丛林的恒河猴身上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1]。2014年2月份开始,美洲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确认存在寨卡病毒的传播,

  • 标签: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感染 伊蚊 格林巴利综合征 小头畸形 流行
  • 简介:摘要细小病毒病是通过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主要引起初产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死亡。PPV近年来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发生较多,是导致很多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之一。由于此病毒不引起猪只的大量死亡,许多的养殖户给忽视了,到发生此病时才知道没有搞好防疫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猪细小病毒病的一些临床症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供养殖业者进行参考。

  • 标签: 细小病毒 临床症状 防治
  • 简介:生活应用类试题是近年来生物高考命题的一大热点.这类试题把生物知识与技能放在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新情境下去考核,拉近了生物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取向.有鉴于此,笔者以牵动全球神经的寨卡病毒疫情为背景,编制了几道生物学原创试题,以求抛砖引玉.

  • 标签: 卡病毒 寨卡 热点聚焦
  • 简介:目的:研究探索在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收诊的90例疑似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和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对患儿进行检测,比较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与治疗前后患儿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的阳性率58.89%(53/90)、特异性62.22%(56/90)与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阳性率51.11%(46/90)、特异性61.11%(55/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78.89%(71/90)、特异性91.11%(82/90)与两种单一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尿液巨细胞病毒DNA和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尿液巨细胞病毒DNA 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 诊断价值
  • 简介:寨卡病毒病(Zikavirusdisease)以前也叫寨卡热(Zikafever),现在一般称寨卡病毒病,它是由寨卡病毒(Zikavirus)引起、以蚊媒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自限性人一兽共患疾病。

  • 标签: 寨卡 病毒病
  • 简介:摘要文章针对计算机蠕虫病毒相关问题展开了详细地研究与探讨,阐述了网络安全管理具体途径,希望为计算机的安全运行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标签: 计算机 蠕虫病毒 防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方案(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而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含替诺福韦酯方案(拉米夫定+依非韦伦+齐多夫定),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替诺福韦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