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80年代,英国政党力量对比严重倾斜。以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保守党人发展了一套被称之为撒切尔主义的观念和政策体系,向工党发起了全面的咄咄逼人的攻势。工党以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遇到严峻的挑战。(一)重倡自由价值观,攻击工党的“社会平等”观。二战后英国社会价值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取代了英

  • 标签: 撒切尔主义 工党政府 保守党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撒切尔政府 福利国家
  • 简介:“后撒切尔主义”时期英国保守主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意识形态的不确定性,其原因既与英国保守党内部的分歧有关,也与英国工党对保守主义发展空间的挤压有关。本文对保守主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保守党内关于如何使保守主义走出困境的两种主流观点加以剖析,进而指出,由右翼转向中间对“后撒切尔主义”时期的保守党来说是较为可行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英国保守主义 保守党 后撒切尔主义 工党 中间路线
  • 简介:本文将法西斯主义在政治舞台上的复辟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联系起来,认为法西斯主义并非某种反对议会制选举民主之不确定性的专制警察政体,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在特定情况下面临挑战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回应。作者分析了法西斯主义的两大基本特征和四大表现形式,认为法西斯主义已在西方、东方和南方复辟,而且这种复辟是与普遍化的、金融化的、全球化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的扩散联系在一起的。文章最后指出,四面楚歌的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体系与法西斯主义运动的暗中勾结需要引起我们最大的警惕。

  • 标签: 法西斯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激进左翼 极右翼
  • 简介:<正>与悲观主义的预测相反,桑地诺的人民革命成功了。它打破了呆板的公式,并且拒绝模仿通常的模式。革命的根源是尼加拉瓜和拉丁美洲的历史形成的,并受到桑地诺、波利瓦尔、马尔基和华莱士的理论遗产和实践的鼓舞。而基督教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在许多方面不可调和的思想体系的相互渗透和结合,人民政权同反对帝国主义、维护民族利益理想的溶合,则为尼加拉瓜人民带来了被称之为“民族革命思想”的桑地诺主义

  • 标签: 社会主义 尼加拉瓜 马克思主义 拉丁美洲 思想体系 民族利益
  • 简介:文章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的状况。中心议题是:在全球化时代,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国家主导的策略改善贸易状况,成为制造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从而与发达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竞争力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将全球治理扩展至发展中国家,从而规范这些国家的行为,促使其向外国投资开放。然而,要想将发展中国家成功纳入全球治理体系,须在这些国家内部建立能够改变其政治文化的制度。鉴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独特问题,要想达成上述目标,仅靠推动这些国家的国际化进程是不够的。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作者认为,要想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与全球治理相符的内部制度,必须使这些国家确信全球治理不仅对发达国家有益,对它们自身同样有益。

  • 标签: 全球治理 第三世界国家 社会建构主义
  • 简介:本文试图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以及两制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观察全球化问题.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背景下的崛起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困境中,社会主义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 标签: 全球化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就本质而言,“新恐怖主义”概念捕捉到了这样一种思想,即恐怖主义的本质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支持此概念的人认为,当代恐怖主义组织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运行着并且表现为一种全新的恐怖主义威胁。对许多观察者而言,证明这种“新恐怖主义”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基地组织和2001年9月11日那次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恐怖袭击。尽管“新恐怖主义”这一概念对政策制定者和学者而言都是对某种观念的简便的缩写,但是其整体准确性和分析价值却并不是可靠的。“新恐怖主义”概念的根本问题在于,在过去的“传统恐怖主义”和现在的“新恐怖主义”之间制造了过于明显的区别。

  • 标签: 新恐怖主义 革命性 传统 演变 恐怖主义组织 政策制定者
  • 简介:英国文化理论家阿兰·科比(AlanKir—by)是当前后一后现代主义理论阵营中的重要成员。他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影响,数字现代主义正取代后现代主义成为我们当下文化中的新的主导范式。数字现代文化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文本形式、文本内容以及文本价值,也带来全新的文化结构、文化行为和文化意义。下文节选自科比的《数字现代主义:新技术如何拆解后现代并重构我们的文化》(2009)一书,涵盖了科比的数字现代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数字现代主义的由来、数字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数字现代文本的美学特征等。

  • 标签: 后现代主义理论 导论 英国文化 90年代以来 网络信息技术 文本形式
  • 简介:文化帝国主义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文化输出对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实现文化霸权和文化控制的讨论.由于它关注国际文化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不平等结构以及由此形成、扩大和加强了的跨国支配,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也常常被认为是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文化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理论 西方发达国家 欠发达地区 后殖民主义 流通过程
  • 简介:美国《新政治学》杂志2005年6月号刊登了马尔库斯·穆尔霍尔南德题为《关于新社会主义的见解》的文章,该文在对D.L.雷比的新著《民主与革命——当前拉丁美洲与社会主义》作出评论的基础上,评析了世界特别是拉美当前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该评论还认为,历史证明,过去的30年中左翼受右翼妖魔化社会主义的潮流的影响,对传统社会主义否定太多。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新社会主义 传统社会主义 拉丁美洲 政治学 妖魔化 文章
  • 简介:冷战结束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的国际形象越来越差,世界各国害怕和厌恶美国对外政策的情绪明显加强。为此,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美国已经步入反美主义时代,如何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反美主义已经成为美国外交的一大难题。本文在词源考察和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反美主义的确切含义和判断标准,认为当今世界并没有步入反美主义时代。对反美主义的历史考察表明,反美主义在本质上不过是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并非反对美国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反美主义与全球化的客观历史趋势、美国的普遍主义政治理念以及霸权主义的外交混合在一起。因此,决定反美主义走向的关键是美国自身,只要美国不改变其政治理念和霸权作风,反美主义今后还将长期存在。

  • 标签: 反美主义 霸权主义 普遍主义 美国外交 国际形象
  • 简介:分裂主义是现存国家的一部分人口在所属国家的反对下,将其居住的领土从现属国家脱离,建立一个新的独立国家或并入其他国家的系统思想和行为。领土诉求、极端化认同和分裂主义组织是分裂主义的三个核心要素。分裂主义的产生虽然常常与政治、经济和安全因素密切相关,但文化因素是根本性的。部分西方学者所宣扬的分离的合法权利,值得我们警惕。

  • 标签: 国际政治理论 分裂主义 极端化认同 分裂权利
  • 简介:本文对《多元文化间的对话:困境、矛盾和冲突》和《“种族”股份有限公司》两部著作进行了评述,认为前者从本质上平等这一现代理想的角度探讨了多元文化主义的矛盾,并指出了这一矛盾与由“他者”构成的民族多样性完全不同;而后者则将民族性视为是那些“民族的他者”创造出来的结果,这些“民族的他者”是带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的自主性主体。而这种建立在文化商品化基础上的“民族自我塑造”模式已经使许多族群开始重新建构他们自己民族的分类体系。在重新建构民族性的过程中,大多数族群并没有将他们的文化商品化,而只是将其传统知识和风俗习惯更加民族化。

  • 标签: 多元文化主义 族群认同 民族性 文化商品化
  • 简介:2008年2月5日http://www.wsws.org网站刊登了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平等党总书记尼克.比姆斯题为《资本主义的世界危机和社会主义的前景展望》的报告,认为战后维持世界资本主义稳定的三大平衡都已被打破:在经济领域,70年代初以来的利润率危机以近20多年来日益加大的金融投机泡沫终结;在社会领域,全世界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都扩大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在世界格局上,美国一极独大地调控全球的局面正被打破,列强纷争局面正在形成,———这些预示着世界资本主义正进入危机阶段。作者还认为面对这场危机应该争取社会主义前景,而不是新凯恩斯主义,因为只有社会主义现实力量的壮大才能真正改变社会。下面摘译其报告的第五部分如下。1992年以来资本主义发展曲线的回升是否就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已经退出了议事日程即使不是永远退出的话,至少也是在可见的未来或者相反,这一回升是把新的紧张和矛盾带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而这些新的紧张和矛盾正在为一个新的政治剧变和革命斗争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客观的基础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时首先要注意到:资本主义发展曲线的回升并不排除社会革命的发生。相反,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的俄国革命正是在19...

  • 标签: 世界性危机 危机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前景
  • 简介:15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人类历史上打下了深刻的印记。150多年来,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波浪起伏的历程,社会主义理论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理想变为现实,不断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由运动到制度,由一国到多国,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教训。今天,当我们站在世纪和千年之交的交汇点上,回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时,既不能不对其辉煌的胜利和成就感到无比的振奋,又不能不对其艰难和曲折进行深深的思索。

  • 标签: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实践 丰富和发展 人类历史
  • 简介:随着多媒体及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在众多的网络舆论事件中,逐渐出现社会群体中的网络民粹主义倾向,形成了相应的社会思潮。网络民粹主义虽然有其一定的进步性,但也有危害性,尤其是它以"主流社会反对派"的角色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动荡,而青年在网络民粹主义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诠释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其中也包含了网络民粹主义中的一些正确诉求。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宣传,消除网络民粹主义负面影响,引导青年合理通过网络渠道,正确表达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 标签: 网络民粹主 青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
  • 简介:长期以来,对于车臣恐怖主义的原因众说纷纭.该文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将1991年至2002年车臣恐怖分子的恐怖活动列制成表并从时间、地点以及类型三个方面对车臣恐怖主义进行了动态分析,由此对所谓车臣叛军在为独立而战以及俄罗斯政府的车臣政策是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等说法给予了驳斥.

  • 标签: 恐怖主义 民族解放 问题研究 当代 车臣恐怖分子 2002年
  • 简介:本文对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剖析,认为其主要与资本过剩积累相关。固定资本的上升和可变资本的下降导致有机构成的增长,从而促使利润率下降、失业率攀升、有效需求不足。文章还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进行了阐释,认为信息革命、货币革命、生态革命和人口革命极大地激化了系统矛盾及系统性危机,而目前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即对金融赢利进行简单限制,并不能真正解决危机问题,应当采取替代方案促进资源的全球共享,将投资在金融领域的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就业和公共服务领域。

  • 标签: 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利润率
  • 简介:好莱坞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决定不再担当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的艺术顾问,因为中国未能给苏丹施压去结束达尔富尔的战争。中国正在苏丹的战乱地区开发油田,所以斯皮尔伯格希望北京利用其影响力去结束在该国西部地区的暴乱。斯皮尔伯格认为对于达尔富尔的人道主义灾难,“苏丹政府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但他责怪中国没能多做一些“以结束在那儿的人间灾难”。斯皮尔伯格说到:“中国与苏丹政府在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关系使中国有机会、也有义务改变现状。”斯皮尔伯格在苏丹问题上对中国提了要求,但是,据我所知,他没有要求华盛顿利用其影响力在索马里和伊拉克结束那里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灾难都直接归因于他自己国家的所为,所以应该是美国政府力所能及的事。然而,中国有没有能力结束达尔富尔冲突是一件很不确定的事情。前往达尔富尔的联合国特使扬.埃利亚松(JanEliasson)说在达尔富尔,同苏丹部队作战的五个叛乱团体中有三个不愿意进行和平磋商。连苏丹政府都很难结束这场冲突,更何况中国?除非结束冲突意味着苏丹政府向叛乱分子及其西方支持者投降并交出达尔富尔及其石油资产。当然,这倒很合美国国务院战略家们的意,更不用说美国石油界了。相比较...

  • 标签: 人道主义外衣 外衣沙文主义 披着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