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哲学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有积极因素,但也有消极成分.积极因素是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的诗意境界,消极成分是人对天的依赖,也就是相信"天命"主宰一切,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一消极因素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弊病的总根源.下面,笔者着重分析一下"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存在的主要弊端.

  • 标签: “天人合一”思想 消极 中国思想文化 积极因素 中国哲学史 诗意境界
  • 简介:天人合一”究竟“合”到哪里去呢?是人“合”天,还是天“合”人呢?道家主张“合”到“天”即大自然那里去.据此形成“以人为本”或“自然中心论”的理念.有的往往把“人”理解为“自然人”;儒家主张“合”到“人”那里去,据此形成“以人为本”或“人类中心论”的理念,有的把“自然”理解为与人合一的“自然”,有的则理解为与人对立的“自然”。儒家对处于本位和中心地位的“人”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孔子所说的人指抽象的泛爱的“仁人”,而他的一些传人们又多半把这种“仁人”加以改制,蜕变为“官人”,“天人合一”即要“合”到“天子”、“君主”或“皇帝”那里去,所谓“朕即国家”。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解和处理天人关系问题上,强调“以人为本”,同时又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标签: “天人合一”观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辩证 科学 以人为本 “自然”
  • 简介: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中国传统哲学对“天人关系”有各种不同的阐释。古代哲人所倡导的“天人和谐”理念与征服自然的矛盾,仍是我们现代人必须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天人关系 天人和谐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池田先生认为,人类和谐是人类的现实目标和终极追求,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皆应以和谐为核心。和谐社会的基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危机在于人类抛弃了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联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需要依循中道原则特别是依正不二的原理,需要进行人的革命。

  • 标签: 池田大作 人与自然关系 中道 人的革命
  • 简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认为天与人是即一的关系,这一观点奠定在原始生活习俗和理性推演的基础上。《周易治要》正是在天人即一观下,将天地乾坤与人性明德等量齐观,以卦辞劝诫君子效法乾道坤德修正身心、显明明德,在个人、家庭、国家和世界等层面上历事练心、反求诸己。乾道坤德用在个人则身心平和,用在家庭则内外和睦,用在国家则上下一心,用在世界则天下和平。

  • 标签: 周易治要 修身 天人即一 乾道坤德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强调整体,崇尚和谐统一,把和谐视为最高价值原则,这一原则对我国古代居住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对我们今天进行的城市居住环境规划,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比照桂林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 标签: 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生态建筑 桂林环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