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辽宁地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主要病原构成并对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 CV-A)组6型(CV-A6)和10型(CV-A10)进行基因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做好HFMD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辽宁地区的4 744份临床标本进行肠道病毒的核酸检测,选择核酸阳性的688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对6株CV-A6和10株CV-A10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特征分析。结果发病者以1~4岁幼儿为主,高发为7~8月份。4 744份HFMD临床标本中检测到核酸阳性标本3 161份,阳性率66.63%,以除EV71和CA16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为主(86.68%)。2018年辽宁省分离到的病毒株以CV-A6为主。序列分析显示,CV-A6的流行株属于D3亚群,CV-A10的流行株C基因型。结论辽宁省HFMD发病人群主要以1~4岁幼儿为主,夏季为高发季节,CV-A6是2018年辽宁省HFMD病原的主要流行性别。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病原学 基因型
  • 简介:为了调查分析常见性传播疾病的病原,我们对初次来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的患者进行常见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性病门诊 性传播疾病 病原学 疾病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儿童坏死性肺炎(NP)的病原分布特点及不同病原NP的临床特点。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中国13家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494例NP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等临床资料。根据年份分为2008至2011年、2012至2015年、2016至2019年3组,根据地域分为南方和北方,分别比较病原的分布特点;根据感染的病原菌不同分为单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单一细菌感染组,进行临床特征和炎症指标的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χ²检验。结果494例NP患儿(男272例、女222例)年龄4.7(0.1~15.3)岁,其中494例NP中病原菌不明确147例,病原菌明确347例。常见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支原体238例,肺炎链球菌6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1例,铜绿假单胞菌13例,流感嗜血杆菌10例,腺病毒10例,流感病毒A 7例。3个年份组最主要的病原均为肺炎支原体,2016至2019年组肺炎支原体比例高于2012至2015年组[52.1%(197/378)比36.8%(32/87),χ²=6.654,P=0.010],2012至2015年组肺炎支原体比例与2008至2011年组[31.0%(9/29)]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²=0.314,P=0.575)。南方组与北方组患儿最主要的病原均为肺炎支原体,北方组肺炎支原体的比例高于南方组[60.5%(92/152)比42.7%(146/342),χ²=13.409,P<0.01],而肺炎链球菌的比例则低[7.9%(12/152)比14.3%(49/342),χ²=4.023,P=0.045]。单一肺炎支原体组(200例)与单一细菌感染组(98例)均以发热(分别为197、98例)和咳嗽(分别为200、96例)为主要临床表现,单一肺炎支原体组较单一细菌感染组胸痛症状更常见[17.0%(34/200)比6.1%(6/98),χ²=6.697,P=0.010],而气促、喘息症状更少见[16.0%(32/200)比60.2%(59/98),4.5%(9/200)比21.4%(21/98),χ²=60.688、20.819,均P<0.01];单一细菌感染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明显高于单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组[14.7(1.0~67.1)×109/L比10.5(2.5~32.2)×109/L,122.50(0.5~277.6)比51.4(0.5~200.0)mg/L,2.13(0.05~100.00)比0.24(0.01~18.85)μg/L,Z=-3.719、-5.901、-7.765,均P<0.01]。结论我国儿童NP病例逐年增多,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我国儿童NP的重要病原体。NP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和咳嗽常见,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者。

  • 标签: 坏死 儿童 肺炎,支原体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骨髓炎患儿脓液中的病原菌分离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住院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儿的骨膜下脓液或骨髓液培养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均采用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ek。结果(1)共纳入104例患儿,60例(57.7%)为男性。65例(62.5%)患儿中分离出病原菌6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51.0%)、大肠埃希菌3株(2.9%)、铜绿假单胞菌2株(1.9%)、肺炎链球菌2株(1.9%)、人苍白杆菌2株(1.9%)和其他细菌4株(3.8%)。39例(37.5%)脓液未培养到致病菌。⑵在病原菌阳性的患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1.5%,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3.4%。金葡菌阳性患儿年龄明显大于非金葡菌感染者(P=0.028),体重明显高于非金葡菌阳性者(P=0.040),且金葡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具有更高的C-反应蛋白水平(P=0.038)。⑶5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显示100%的菌株对青霉素耐药,且仅56.6%的菌株对苯唑西林敏感。菌株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3%、30.2%、67.9%、69.8%。菌株对呋喃妥因的敏感率为90.2%。所有的菌株对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利福平、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69.8%菌株为耐三种及三种以上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儿童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其对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提示临床上经验性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骨髓炎患儿时,传统药物苯唑西林、克林霉素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另外尚有39例(37.5%)脓液培养未检测到病原菌,其病原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儿童 骨髓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苏州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的病原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就诊于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确诊为NTM病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同时对留痰、肺泡灌洗液、脑脊液、尿沉渣、胸腹水等NTM阳性样本进行全基因测序,建立基因进化树分析菌株间同源性,对100%同源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共线分析。结果苏州地区共发现NTM病例67例,病例由2014年的3例增加到2018年的22例,以胞内分枝杆菌为主(38株,56.7%)。基因进化树分析发现堪萨斯分枝杆菌各菌株间同源性偏高。同一患者的菌株基因共线性范围较高。结论苏州地区NTM病发现例数逐年增多,致病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为主。今后需密切关注堪萨斯分枝杆菌在人际间传播的可能性。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全基因测序 基因树 流行趋势 病原学
  • 简介:目的系统掌握广东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病毒性腹泻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东省选择广州、深圳、肇庆等11个地级市23家哨点医院,每家哨点医院每周至少收集≤5岁和〉5岁门诊就诊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各3份进行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2012年广东省11个哨点监测市23家哨点医院共采集门诊腹泻病例粪便样本4644份,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94%(645/4627)和22.14%(1028/4644)。轮状病毒≤5岁年龄组阳性率为18.60%(445/2393),〉5岁年龄组阳性率为8.95%(200/2234),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诺如病毒≤5岁年龄组阳性率为21.88%(524/2395),〉5岁年龄组阳性率为22.41%(504/2249),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月份是1月,为41.50%(105/253);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月份是10月,为40.15%(218/543)。从1028份诺如病毒阳性样本中随机抽取226份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诺如病毒基因型GII型203份、GI型23份。203份GIL型中,GIL4型172份(其中GIL4Sydney2012变异株87份、GIL42006b变异株78份、GIL42010变异株4份、未分型3份)。结论2012年广东省病毒性腹泻的优势病毒是诺如病毒,而诺如病毒占优势与出现新的诺如病毒GIL4Sydney2012变异株有关。

  • 标签: 病毒性疾病 腹泻 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宁远县某酒店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病原检测分析,为食物中毒事件提供病原诊断,了解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采集患者大便5份,患者吃剩卤牛肉1份,共6份样品。参照GB/T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1、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检验及处理原则2、《病原生物检验一细菌》3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所采的6份样品均检出奇异变形杆菌且属于同一型别菌株。结论根据病原检测结果和流行病调查,综合临床症状,可以确认这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污染卤牛肉而导致的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 标签: 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学检测 奇异变形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度我院支气管扩张症住院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病原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100例2015年入我院呼吸科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70例痰标本分离出致病菌6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0株(83.33%),首位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68%)。革兰氏阳性球菌2株(3.33%),真菌8株(13.33%)。药敏显示所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甙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可做为经验治疗的首选,同时应高度警惕真菌感染。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外科复杂感染一例的病原证据分析探讨,找出总结这类严重疾病的微生物感染菌鉴定对明确诊断,及时对症治疗起到积极的效果。方法对特殊一例外科复杂感染患者在就医,检查,诊断,手术,治疗,微生物鉴定,对症合理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这例外科复杂感染坏死性筋膜炎主要是由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导致的严重感染,是一个威胁生命,高死亡率的疾病。临床迅速的诊断和充分的治疗是必须的。外科清创、坏死组织的彻底清除、创面的充分引流以及抗生素的使用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高压氧、物理治疗等可以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但是特别重要的是找到这例复杂感染的病原证据。患者一开始就需采用3种大剂量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通常是三代头孢菌素、B-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林霉素、甲硝唑、氨基糖苷类等联合应用,共同对抗多种需氧菌和厌氧菌;根据药敏试验及时更换敏感的抗生素,加强治疗和护理。患者最后痊愈。结论当前临床医生与微生物检验人员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合作的,临床医生需要我们,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及时有效地找到感染源头,我们也需要临床!明确诊断,对症治疗,认真检查,精心护理,密切协作,为患者解除病痛。

  • 标签: 外科 感染 病原学 证据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普通和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研究以及病原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260例手足口病患儿做以回顾性分析,检测其临床特征和病原。结果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在口腔溃疡、皮疹稀少、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心血管系统症状几方面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手足皮疹、呼吸系统症状两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病原研究中,EV71检出率、EV71+EV、CA16+EV的感染率方面重症病例与普通病例间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病毒分离和PCR检测、CA16、EV方面重症病例与普通病例间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普通和重症的患儿在临床上具有明显差异,二者的病原也有不同。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原学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皮肤组织无偿捐献供者的死亡原因及病原特征,为异体皮移植提供参考。方法2008年10月—2018年10月,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接收的49例无偿捐献皮肤组织的供者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对其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死亡原因,将供者分为意外死亡组19例和非意外死亡组30例。统计49例供者性别、死亡年龄,对比不同性别供者死亡年龄、意外死亡组与非意外死亡组供者死亡年龄;统计引起供者死亡的疾病或情况;统计49例供者乙肝、丙肝、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梅毒病毒携带情况及外周血微生物培养结果,对比意外死亡组与非意外死亡组供者血源性传染危险因素检出情况。另选取异体皮制备过程中的异常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结果(1)本组49例供者中,男38例(77.55%)、女11例(22.45%)。死亡年龄为42.00(24.00,55.00)岁,男性供者死亡年龄与女性供者相近(Z=0.120,P>0.05);意外死亡组供者死亡年龄低于非意外死亡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Z=-1.581,P>0.05)。(2)引起本组49例供者死亡的疾病和情况中,损伤、中毒以及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19例(38.78%),循环系统疾病11例(22.45%),肿瘤9例(18.37%),神经系统疾病3例(6.12%),呼吸系统疾病2例(4.08%),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2例(4.08%),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1例(2.04%),消化系统疾病1例(2.0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例(2.04%)。(3)本组49例供者中共9例(18.37%)存在血源性传染危险因素,其中血源性传染病8例(16.33%),分别为乙肝5例(10.20%)、梅毒2例(4.08%)、丙肝1例(2.04%);血微生物培养阳性1例(2.04%),检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意外死亡组2例供者检出血源性传染危险因素,检出比例低于非意外死亡组(7例),但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562,P>0.05)。(4)本组共选出8例供者异常皮肤组织,其中皮内色素痣4例、瘢痕1例、假上皮瘤样增生1例、表皮疣状增生1例、真皮层见大量色素颗粒1例。结论皮肤组织无偿捐献供者以疾病导致的非意外死亡为主,非意外死亡供者来源性感染风险较意外死亡供者稍高。异体皮获取和移植前应仔细调查供者死亡原因,评估健康状况,避免供者来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烧伤 定向组织捐赠 死亡原因 同种异体皮 病原学特征 供者来源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病原检测应用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的实验组,将同期选择的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各项数据指标情况。结果参照组新生儿经病原检测之后并不发生阳性反应,但是3例新生儿检测结果表示为非致病菌,实验组新生儿中经检测细菌呈阳性反应例数为58例,阳性率为58.00%。其中大肠埃希菌感染发生率70%,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发生率为30%,差异比较显著且P<0.05,统计意义存在。对10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进行分析,对于青霉素而言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93%、凝固酶阴性葡萄耐药率100%,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而言大肠杆菌耐药率为23%、克拉本菌属耐药率为91%,对于阿奇霉素而言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74%、凝固酶阴性葡萄耐药率为82%。结论在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诊断发现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依据病原检测情况对患儿提出合理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具备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病原学检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等情况。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重症监护室2011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55例重度烧伤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男46例、女9例,年龄42(1,78)岁]血液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微生物监测系统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API酵母菌鉴定试剂盒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情况。统计患者血液真菌培养阳性率、病死率及真菌局部增殖部位分布,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分布,真菌种类的分布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对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年间共送检4 839份血液样本,其中122份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2.52%。本组55例患者中8例死亡,病死率为14.55%;在30例局部真菌增殖中,导管真菌增殖居于首位。(2)本组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主要分布在住院≤1周[32.73%(18/55)]。(3)在检出的55株真菌中,近平滑念珠菌构成比居首位(21.82%,共12株),光滑念珠菌居第2位(18.18%,共10株),热带念珠菌和白念珠菌构成比共同居第3位(14.55%,共8株)。55株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为4.5%~9.1%。(4)55例患者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其中有44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37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结论本组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主要为住院1周及以内,真菌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导管真菌增殖在30例局部真菌增殖中居于首位,所有检出的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本组真菌血流感染的重度烧伤患者均存在广谱抗菌药物的过度暴露。

  • 标签: 烧伤 感染 抗真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腹泻患儿及社区健康儿童中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的流行和基因变异特征。方法收集2015—2107年6岁以下门诊腹泻患儿以及2016—2017社区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共1 834份,检测HAdV六邻体基因进行分型并扩增HAdV-41纤维蛋白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健康儿童和门诊腹泻患儿HAdV的检出率分别为1.5%(8/536)和7.4%(96/1 29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3.62,P<0.001)。健康儿童和腹泻患儿中HAdV-41均为最主要的检出型别。HAdV在门诊腹泻患儿中的检出无性别差异(χ2=0.002,P=0.961)。除新生儿组无检出外,其他年龄组之间的检出无差异。HAdV流行无明显季节特征。序列分析显示HAdV-41地方流行株分属于3个进化分支,并出现纤维蛋白轴区截短15个氨基酸的毒株。结论HAdV是引起2015—2017年北京市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HAdV-41为主。

  • 标签: 儿童 腹泻 人腺病毒 纤维蛋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