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按着美国学者杰姆逊的说法,“到了今天,踏人晚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演变成为一个由多方力量所构成的放任的领域。在这里,只有多元的风格,多元的叙述,却不见常规和典范,更容纳不了以常规典范为中心骨干的单元体系”。打破单一僵化的理论思维、倡导多元论的理论观念曾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主要特征。

  • 标签: 文化解析 伊格尔顿 西方后现代主义 批判 旅途 批评
  • 简介:1920年代,一大批作家将目光转向了民众,主要是农民身上,由此开辟了一个更为新鲜和广阔的视域。乡土小说作为一股持久的创作潮流,不仅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清新的泥土气息,也拓展了新文学的题材,泥土气息一直蔓延着整个现代文坛。长期以来,受启蒙主义的影响,一般认为1920年代乡土小说的价值在于批判乡村社会的落后愚昧以及反人性的原始习俗,和鲁迅一样改造国民性是这些小说的重要主题。但是也有论者对乡土小说的国民性批判在美学上的“分离”现象提出质疑,即这些作家在讲述“别人”的时候,是否掩盖了另一种形式的傲慢。

  • 标签: 国民性批判 乡土小说 个人主义 民族寓言 重读 改造国民性
  • 简介:对主体性哲学的全面分析和批判──读《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黄楠森谷方同志的新作《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是近年来少有的一本对主体性哲学的全面的分析和批判的专著,说它全面,因为它不仅分析和批判了主体性哲学本身的各个方面,而且分析和批判了主体性哲学在文化哲...

  • 标签: 主体性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问题 社会性 主客合一 全面分析
  • 简介:《香水:一个凶手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文化和政治寓意,在小说里,香水被演绎为一个包孕丰富的超验的能指,与西方形而上学体系中的"本源"、"中心"和"在场"相关联,在香水与巴黎之臭的对立中,作家开辟了一个探讨现世政治和权力的叙事空间,警示人们反思工具理性的逻辑和疆界。

  • 标签: 香水 超验的能指 政治寓言
  • 简介:<正>开篇便应说明,拙文止在探究女性形象的外貌刻划问题。换言之,它将不涉及所论女性形象的内心世界或曰“内貌”。而谈外貌,又主指人物的“静态肖像”即长相也。人物的言谈举止等动态性外在形态表现亦就旁置不顾。这样的肢解和割裂,对于本是完整艺术人物的女性形象来说,自是极片面的分析。然而,拙文进行的恰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事情。正因为在女性形象的“静态肖像”描绘的这点上,当代众多小说作品显露了它们充满俗气的套式化,而于此背后,又潜伏着一些聚含深层结构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情趣的问题。也正是鉴此,我才决意来“亵凟”一下这些“美艺术”。

  • 标签: 女性形象塑造 当代小说 文化心理 深层结构 审美情趣 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