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艺术创作需要理性的指引,同时也要靠直觉的无意识,对于美感而言,这种创作的直觉来自于和人身体自然性相关的冲动,即一种生理表达或生理意志。音乐的美就是这种冲动或者说这种生理意志获得对象化的结果,本文将从对一部新世纪音乐作品的分析入手,来探讨音乐美感的客观标准,探讨"听觉快意"的美学设计,本文认为这种设计依赖于存在广泛美感共识中的几种心理要求:即期待与释放的满足感;松弛与紧张的张力感;丰富与有节律的秩序感;饱和后的新需求感;对比感;动态感和形象感等。

  • 标签: 音乐的美 直觉 自然性 客观标准
  • 简介:蔡邕是东汉末年的文坛领袖,精于音律,工于书画,并通典章礼仪之学,是位温文儒雅多才多艺的学者。蔡邕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救世情怀,是儒家音乐思想的继承者。他强调艺术的政治功用,认为音乐应洒脱自由,个性鲜明,即“任情态性”的艺术观念,故他的艺术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就蔡邕音乐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政治作用、审美观点、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求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 标签: 蔡邕 儒家思想 琴操
  • 简介:本文以产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毛主席语录歌"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语录歌"的产生、"语录歌"的推广和流传情况、"语录歌"理论、"语录歌"的遽然消失、"语录歌"的音乐特点、李劫夫的"语录歌"创作,最后论述了"语录歌"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

  • 标签: 语录歌 文化大革命 红宝书 最高指示 政治-音乐 红卫兵
  • 简介:谱例6B是克莱门斯《慈悲弥撒曲》中的《慈悲经》,建立于他自己的尚松“赐予殉爱者的慈悲”(谱例6A)之上。此尚松是比较规整的和弦织体合唱曲,克莱门斯在弥撒曲中将它改变,强化了复调化织体(见谱例6B)。改变的手法很简单,不过是将一些节拍延长,造成跨小节延留音,或改变、增加、减少某些音。值得注意的是,谱例6B的开始两小节与结束与谱例6A基本相同(最后结束和弦发生变化),但中间却使用了“拼贴”技术。谱例6B的3—5小节并非来自谱例6A,而是从这首尚松的第18—20小节(谱例6C)移植过来(将谱例6B中的方框部分与谱例6C比较)。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谱例6B充满了丰富的和弦外音。

  • 标签: 技术 仿作 弥撒曲 慈悲 合唱曲 和弦
  • 简介:序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然何以骚独钟于楚,赋独钟于汉?骈语独钟于六代,而诗独钟于唐?词独钟于宋,曲独钟于元也?每读至此,总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的恍惚。

  • 标签: 传奇散 明传奇 晚明
  • 简介:当今世界正处于以科学技术为重心的划时代变革时期,这种变革不仅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而且对音乐领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体现在音乐学习上,笔者以为将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下述发展趋势:1.只有某一专门音乐知识或技能的人,将难以适应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2.在乐苑中缺乏自学能力的人,将无法驾驭知识激增态势,最终难免有成为“功能性音言”之忧。3.优化音乐学习法,努力拓展音乐学习者的创造力,将成为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界共同关注和竞相开发的战略目标。

  • 标签: 艺术事业 苑中 驾驭知识 战略目标 性音 练琴
  • 简介:移律与回归义亚移律、回归,是笔者在研究传统音乐的实践中归纳、梳理出的两条规律。用这两条规律解说传统音乐中的旋宫、犯调手法,可收到理论简明、讲述易懂之效。移律之界定:某音级对应于某一律并以此律为轴,向上或向下移动一律。回归之界定:音级移上一律或移下一...

  • 标签: 同均三宫 传统音乐 五度链 十二律 十二平均律 逻辑关系
  • 简介:尽管马克思没有写过系统的美学、文艺学专著,所写的专门评述文艺或审美现象的论文和书信也不多,但是在他卷帙浩繁的全部著作中,直接或间接所涉及的文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显示其文艺或美学思想光芒的篇章,则是大量的,内容丰富精深。他和恩格斯在论述这些基本问题时所...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乐感的耳朵 钢琴演奏者 美学思想 非生产劳动 歌唱艺术
  • 简介:本文从音乐价值论题的引出、成果的述评、词语的考析、学科的构成、对象与方法等一系列环节阐述了“音乐价值”的理论研究和音乐价值学科建设问题。

  • 标签: 音乐批评 音乐价值论 音乐实践 价值 研究
  • 简介:戏曲史上“江湖十八本”这个专有名词,历来不为人们所熟悉,更不用说在研究领域受到的冷遇。现如今,各种地方戏班提到他们曾经的看家本领“江湖十八本”,也只能是对其所包含的剧目列举一二。而“江湖十八本”作为民间演剧一种约定俗成的名词,本身包含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组剧目的名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其不同的“江湖十八本”,它有过戏班、观众热衷的历史,也有为人所遗忘的境遇,研究它关涉到整个民间演剧的种种问题。

  • 标签: 专有名词 戏曲史 戏班 剧目 演剧 民间
  • 简介:<正>从安东·鲁宾斯坦最后一次在维也纳露面到现在已经六年了。正是那时,他创造了奇迹:鲁宾斯坦完全沉溺于演奏之中,以他独特的钢琴演奏唤起听众质朴的热情。他的四场演奏会票几小时内全部售完,这是近几年除比洛(Bulow)外没有过的现象。比洛是自从李斯特隐退之后在钢琴演奏上与鲁宾斯坦同享最高荣誉的。由于演奏具有直接性并充满活力,鲁宾斯坦甚至更大程度地吸引了听众。鲁宾斯坦单独一人举办演奏会,不与其它艺术家合作,连管弦乐队也不要。他在第一场演奏会上,一坐下就几乎三小时,演奏了二十多首乐曲。包括三首奏鸣曲

  • 标签: 鲁宾斯坦 钢琴演奏 奏鸣曲 李斯特 管弦乐队 艺术家
  • 简介:《玉镜台记》是明人朱鼎唯一流传下来的作品,历来曲家对该传奇剧谈论甚少。明代曲家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中说:"玉镜台故事,元剧绝有摹拟。此不及风情,而惟铺叙太真事迹,于紧切处反按以极缓之节,不及孙、范两君及清阮堂之作远矣。"另一位论及朱鼎及其剧作的明代曲家吕天成也说:"此君与二顾同盟,而才不逮。纪温太真事,未

  • 标签: 镜台 中国文学史 世说新语 祁彪佳 作者 作品
  • 简介:阮大铖是明末著名的戏剧家。他品行不端,政治上晚节有亏,但并不决定其在戏曲创作上就没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色,恰恰相反,他正是以这两者兼于一身而受到不同的评价。如清叶堂在他的《纳书楹曲谱》中引用王梦楼的话,谓'阮圆海专以尖刻为能,自谓学玉茗堂,其实全未窥见毫发。笠翁恶扎,从此滥觞'。清梁廷楠亦谓:'《燕子笺》一曲,鸾交两美,燕合双姝,设景生情,具徵巧思;《春灯谜》之十错认,亦似有悔过之意,隐然露于楮墨外。然其人既已得罪名教,即使阳春白雪,亦等诸彼哉之例,置而不论可矣,况其文章之未必能醉人心腑耶.'而明末

  • 标签: 戏剧艺术论 阮大铖戏剧
  • 简介:伟大的钢琴音乐创作家肖邦创作留给我们的音乐如诗般的独特韵致。其作品内容和表现方式多姿多彩、令人遐想连篇。肖邦经典之作夜曲,以其优美的旋律、特质的和声、多样的织体、丰富的意境、深刻的思想内涵流传于世。文章介绍了肖邦音乐的特点并详细讲解了肖邦夜曲的演奏要点。

  • 标签: 肖邦 钢琴音乐 体裁 风格
  • 简介:数千年来,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无疑占统治地位,其核心是“中和”。孔子赞《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这一美学思想的典型表达。甚至在最早的文化典籍《左传》与《尚书》中,已有了对中和之美的论述.《左传》记载季札观乐,其批评的标准就是“勤而不怨”,“忧而不困”,“思而不惧”等。《尚书》则用帝之口,道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的审美规范来。魏晋时代的阮籍,其承袭的就是儒家的这一美学思想,虽然其行为上有诸多放诞与叛逆世俗传统之处,但其在思想探处却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樊篱,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还相当保守。对阮氏音乐的思想的剖析,有助于我们透过这个具有二重矛盾性的人物看到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沿革与发展,以及其对音乐内在的审美心理文化结构的影响。作好这些清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直观把握当代音乐的进程与方向。

  • 标签: 美学思想 乐而不淫 儒家思想 季札观乐 当代音乐 阮氏
  • 简介:多声部视唱是一种多层次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它纵横交错的多线条旋律构成了立体音乐,多声部视唱的训练是立体音乐感的训练。本文强调通过对多声部视唱中的音程、和弦、节奏、作品分析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训练来培养学生的主体音乐感,以提高其多声部视唱的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和音乐修养。

  • 标签: 多声部视唱 立体音乐 综合音乐思维
  • 简介:对现今《敦煌乐谱》节拍解译的几种主要方式,加以研究分析,并指出其不确之处,同时,阐述笔者先前提出的"迟叠式"的节拍解译方式,以求和同仁们一起为进一步解开《敦煌乐谱》节拍之谜而努力。

  • 标签: 迟叠式 乐拍子 只拍子
  • 简介:<正>五度结构(thefifthConstruction)是一种特殊的旋律结构形式,采用这种结构的旋律后半部份移低五度或四度音程重复前半部份且往往具有两个特点:1)由四个或两个基本等长的乐句组成,旋律可分为两个对等的部份。中结音(第一部份的结束音)和终止音之间构成纯五度或纯四度音程。2)第一部份主要在中结音上、下五度的音域内环绕着中结音展开;第二部份则在终止音上、下四五度的音域内展开。最常见的情况是旋律从中结音或终止音的上五度音开

  • 标签: 旋律结构 五度音 音程 音域 民歌 民族
  • 简介: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琴学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绵延未绝、内容丰富而又地位特殊的门类。说它历史悠久,是指自从三千年前有了琴这件乐器,有关琴的创作、表演、传承、审美及社会功用等记载就随之出现了,这正是渊源流长的中国琴学的滥觞;说它绵延未绝,是指它同中国的文化传统一样,从其萌发直到20世纪,它从来没有中断过。如此漫长的历史和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在世界乐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说它内容丰富是指它独立地建构了一个包括曲(琴曲)、调(琴调)、律

  • 标签: 中国 现代琴学研究 古琴 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