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碑学研究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关于碑学的界定、审美及其具体实践等方面的问题讨论已多,但关于碑学笔法理论的探讨却多局限于如涩笔、中锋、裹绞等某一个点的衍说,有的甚至批评碑派书家不懂笔法。其实,对碑学笔法理论的误解往往是由于批评者多以帖学的立场去审视碑学的笔法理论。清代以包世臣为核心的碑学家有意无意地建构了有别于帖学、体现出新的审美原则的碑学笔法系统,这些理论不仅是碑学建构的理论基点,而且使理论落实为具体的实践,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标志着碑学内涵的最终生成。在笔法理论的建构中,碑学家确立了自己的笔法原则和系统:用逆是为藏锋,藏锋方能中锋行笔,行笔时既要疾中有涩,以得雄厚自然,又要行中有留,留中有行,以绝呆板、轻滑。要得厚重,故铺毫而行,万毫齐力而得中实之妙,避免空怯。因铺毫易散锋,故而裹笔以得势。这些笔法原则与篆隶和北碑的审美特点是一致的。

  • 标签: 碑学 笔法理论 古法追认 体系建构
  • 简介: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语文学科的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的前提就是学生“识好字”“写好字”,正像语文课标中所说: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写端正、规范、美观的汉字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想把字写得美观,在练字的过程中必定要融入书法元素。那怎样才能在低年级中把硬笔书法与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相融合,让孩子们的书写更美观呢?

  • 标签: 低年级 书法 融合
  • 简介:《普定县志》出版问世,作为评审小组和验收人员,我不止翻阅一遍,阅读过程中有许多的思考。特别是本届修志已近尾声,续修即将启动,大有想将从事修志工作十多年过眼的县(市)志谈点编纂方面的心得和体会,以俾续修志书时留下一点可资参考的文字,无奈事务缠身,加之懒于动笔,只好作明日复明日的打算了。但是,《普定县志》大事记的编纂,我提供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写下面文字,与读者诸公分享与探析。

  • 标签: 《普定县志·大事记》 中国 地方志 贵州 编纂工作 篇幅
  • 简介:蒲松龄以"传奇"笔法铺陈文字,即是在形象中呈现意义。形象以其与身俱在的话语性,取代了"第二语言"必须加以阐释的话语性;若根据福柯的观点着眼,《阅微》非但不是复古,反而是唤醒"第二语言"的现代小说;纪昀质疑作为名教理论根基的宋儒理学,且不吝在文中让纲常陷入无法解决的自相矛盾;蒲松龄的"孤愤"笔墨实际上只是对社会现象与自身遭际的不满宣泄,难以企及批判所需的深刻;蒲松龄是捕捉红尘的才子,纪昀是行走人间的智者;《聊斋》热衷于描写人欲,《阅微》则重在肯定理性。

  • 标签: 形象 第二语言 价值观 名教 批判
  • 简介:司马迁撰写《史记》,效法孔子作《春秋》的撰述方法,借助历史表达褒贬好恶,宣扬政治理想,成其一家之言;同时,又摆脱了《春秋》“虚美隐恶”的书法限制,贯彻了史家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由于他在撰史方法上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结合时代特征的新发展,从而使《史记》成为继《春秋》之后中国古代史书撰述的又一不朽典范。

  • 标签: 司马迁 孔子 春秋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