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魁北克文学的历史并不长,约有一半世纪。就在这一百五十年当中,它走过了曲折的路程,经历了复杂而急剧的变化,尤其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魁北克文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被称为“沸腾文学”、“爆炸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魁北克文学在中国尚鲜为人知,系统地译介和研究还很不够。今年四月,在南京召开的魁北克文学国际研讨会将有助于推动国内对魁北克文学的研究。我刊把中外学者的全部论文摘要刊登,为魁北克文学在我国的译介尽绵薄之力。

  • 标签: 魁北克文学 加拿大文学 法国文学 爆炸文学 国际研讨会 世界文坛
  • 简介:在戴维·洛奇的《小世界》中,对圣杯骑士神话结构的借用赋予了文本清晰的追寻母题。然而随着传奇文学的许多重要体裁特征在《小世界》中发生变异,追寻母题也失却了原有的意义,作家把他对意义的怀疑和对欲望追逐的揭露表现在追寻母题的变异之中。本文试图从《小世界》的叙事策略、话语方式以及人物形态等方面出发,揭示洛奇在追寻母题中所表现的对意义的焦虑以及这种焦虑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戴维·洛奇 传奇文学 圣杯骑士神话 追寻母题 《小世界》 体裁批评视角
  • 简介:秦牧的《艺海拾贝》和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这两本谈文学创作经验的书是许多人喜爱的文学札记。然而,《金蔷薇》里最响亮的声音是:内心的独立与自由才是作家最宝贵的东西。这种声音,在《艺海拾贝》中却微弱得多。苏联作家的传统,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最宝贵的精神资源。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理应珍惜这些经过岁月的磨洗而愈发闪光的精神瑰宝,这样中国文学才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 标签: 《艺海拾贝》 《金蔷薇》 精神资源
  • 简介:曹禺的剧作《雷雨》《原野》《北京人》,重点塑造了类人物,这类人物展现了种生命力的表达,从中可以看到曹禺先生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与探索,以及对原始生命力的热切呼唤。

  • 标签: 原始生命力 封建文明 生命的需求
  • 简介:笔者将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和这一对姊妹篇结合起来分析,发现小说暴露了作家这一时期真实的内心世界:"布克"和"雪虎"不同的生命轨迹构成的命运之"圈",正是作家内心世界里精神追求与生活追求之间矛盾冲突的折射,"布克"代表着作家激越的精神追求--对社会和统治者的叛逆反抗,对自由、独立、尊严的追求,对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雪虎"则表明了作家的生活态度--压抑本性、适应环境,做生存竞争中的成功者.作家内心世界里这一矛盾冲突源自其同时信仰了几种相互矛盾的哲学和社会观,作家至终也未能挣脱这一矛盾之"圈".

  • 标签: 作家 动物小说 杰克·伦敦 内心世界 《荒野的呼唤》 生命轨迹
  • 简介:《巴尔塔萨的一奇特的下午》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看似平淡,却颇具匠心。小说虽不魔幻,但仍然延续了马尔克斯一贯擅长的象征、影射等创作手法,在看似非常常见的做鸟笼、卖鸟笼的日常生活背后,揭示出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冲突,彰显了普通人的精神困境:人性的割裂,内心的孤独。

  • 标签: 象征 世俗 精神 割裂 孤独
  • 简介:  取材于第16章.中的女主人公大利拉原是一背叛丈夫、求得富贵、十恶不赦的女人;然而,弥尔顿笔下的大利拉却与此截然不同,这里的大利拉是有血有肉、心智聪慧的女性.细读弥尔顿的作品就能发现,弥尔顿本人对大利拉这个形象其实充满了同情和理解,大利拉并不是如此面目可憎,相反她还是一位自尊、高贵、理性、独立、温情的真女人.……

  • 标签: 参孙 名著斗士 女人重读
  • 简介:玉树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于4月14日当天乘飞机直赴西宁。他在青海当地购置了21台重型设备(含推土机、吊车等),16台发电机,4部越野车.连同33位黄埔民兵救援人员,正式启程奔赴灾区。“地震发生了.还有一些人埋在地下,必须想办法救他们出来!”陈光标说,自己在上次汶川地震救援中也积累了一些小经验,希望能帮助灾区的人民。

  • 标签: 社会责任 陈光 企业家 才能 灾难 再生资源利用
  • 简介:严歌苓《第九寡妇》是对现代中国记忆的自觉书写。文本采用第人称限知视角叙事,并且刻意模糊叙事的历史背景,近乎偏执地把角色人物的某一性放大,这成为实现其对现代中国事件另类书写的叙事策略。不动声色地对包裹着严肃意义的事物再度进行调侃、质疑抑或讽刺,显示出作为当代作家的理性高度,在他人"意义的富矿"的挖掘下再次归于简一,彰显其书写态度——一次富有意味的调侃。

  • 标签: 《第九个寡妇》 限知视角 自觉书写 叙事策略
  • 简介:在新西兰文学史上,弗兰克·萨吉森(1903-1982)长期以来被公认为“新西兰民族文学之父”。在我们中国读者之中,萨吉森似乎还鲜为人知,而他在英语国家里却早已闻名遐迩。他是新西兰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家,是新西兰文学由殖民文学转向民族文学的轴心人物。他的创作立足于自己的祖国新西兰,以本国同胞为其读者对象,用新西兰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 标签: 新西兰 萨吉森 小说 文学评论 < >
  • 简介: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届年会将于2014年12月18—19日在上海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大学承办,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研究论坛》、峡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单位协办。具体信息如下:

  • 标签: 年会 协会 诗学 诗歌 中美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 简介:今天我要提出一一直被整个学术界和文化界所忽略的重要问题,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断裂实际上有次。多年以来,以新儒学学派为代表的学者,在谈论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断裂的时候,经常谈到的是20世纪中国文化有两次断裂。“两次断裂”的说法大家都不陌生,比较公认和流行的观点就是,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断裂 中国文化 20世纪 学术界 新儒学
  • 简介:关于沈从文和湘西文化的关系,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沈从文整个的文学生命从此出发,并在此完成,两者如鬼神纠缠不可拆解。经由沈从文的文学可以纵横观察神秘诡谲的湘西文化,然后更能深一层返观被湘西文化浸润的沈从文文学。

  • 标签: 沈从文 湘西文化 民族重造 两性表达
  • 简介:<正>印度的现存最古典籍《梨俱吠陀》,自从十九世纪中叶(1849—1874)开始在欧洲校印本文和古注以来,原书脱离了印度传统的神龛而为全世界所共有了。欧美各国学者的研究陆续不断,近年来仍未减弱,而且扩大到日本、苏联和拉丁美洲。这些研究虽然比较专门,直接影响不大,但是其间接影响却是难以估计的。例如众所周知的所谓“雅利安”一词就是从吠陀研究而来。由语言推测人种而得来的这个名称竟成为纳粹的旗号,影响了世界历史。至于这些研究在语言学、神话学等等学术领域中的影响之大更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一部三千多年前的古书一

  • 标签: 直接影响 学术领域 苏联 十九世纪 内在结构 巫术
  • 简介:小荷才露尖尖角1934年,包玉堂出生在广西罗城县四把镇石门村冲眷屯一贫苦的仫佬族农民家庭。包玉堂从小便在家参加劳动,直至10岁时父亲才狠下心交了五担学谷让他上了一年私塾。包玉堂12岁上小学,他勤奋好学,过目不忘,成绩一直居全班第一,连续跳级,小学仅仅读了年。1949年春天,老师们便鼓励他去县城考初中,结果,他竟以最高分被录取。

  • 标签: 刘三姐文化 文坛 攀登 1934年 1949年 农民家庭
  • 简介:阿来的《尘埃落定》之所以能在众多描绘西藏文化的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是因为他精心塑造了一在当代中国小说画廊中少见的“傻子”形象。本文以当代作家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土司家的二少爷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傻子”的行为和傻中所隐含的哲学意蕴来进行分析。

  • 标签: 《尘埃落定》 “傻子”形象 独特性 哲学意蕴
  • 简介:圆形意象母题是中西文学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历朝历代文学家描写的焦点.西方尤其以传统宇宙论的天文学隐喻解构人们关于永恒、完美、理想的彼岸世界等意义概念,东方则以类似的思维方式触及这一美学话题.和几乎同时发表,写于不同的国度.但从二者描写的主题意象来看,都是对西方传统天文学的一隐喻.前者以"岸"为前景,后者以"圈"为象征,所说的却都是圆形运动.它象征着人类行程的运动模式,表现出的是人的精神追求模式.

  • 标签: 《林中之死》 《边城》 天文学 隐喻 安德森 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