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患者牙拾、骨骼以及上气周围组织变化情况。方法对25例接受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患者,通过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观察患者牙耠、骨骼以及上气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25例使用VI腔矫治器的患者,经平均5年使用后,患者的覆盖减小(1.12±O.99)mm(P〈0.001)、覆骀减小(1.46±1.12)mm(P〈0.001),上中切牙内收(3.34±3.36)。(P〈0.001),下中切牙前倾(1.78±3.06)。(P=0.008),下颌平面角MP-FH增大(1.36±1.41)。(P〈O.001)、下颌平面角MP-SN增大(1.32±1.35)。(P〈O.001),前面高、前下面高及舌骨-眶耳平面距增加。结论患者使用口腔矫治器后,牙齿咬合以及颌骨会发生微小的改变,医生应予以关注。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头影测量 改变 追踪
  • 简介: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在牙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odontogenictumor,KCOT)中开窗减压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16例经病理证实的KCOT患者开窗减压前后的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OPN及CD44v6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窗减压前,OPN及CD44v6在KCOT中均呈高表达。减压后,16例患者OPN均呈阴性表达,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在开窗后显著下降(P<0.05);CD44v6在开窗减压后标本中,10例(63%)表达下降,5例(31%)表达未发生变化,1例(6%)表达升高,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在开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OPN及CD44v6在KCOT中呈高表达,开窗减压后二者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开窗减压术治疗KCOT的部分机制。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开窗减压术 骨桥蛋白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CD44V6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无鼾症成年错患者上气形态的差异。方法对Ⅰ类、Ⅱ类和Ⅲ类矢状骨面型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各20例进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借助Ez3D2009图像分析软件分别测量硬腭至会厌底段上气的矢状径、横径、横截面积、长度、容积等,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矢状骨面型组各测量平面的气截面积,SP平面、TE平面、EB平面气矢状径,腭咽段上气容积及上气总容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Ⅱ类矢状骨面型组各测量平面截面积、SP、TE、EB平面矢状径、腭咽容积、上气总容积均小于Ⅲ类矢状骨面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形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形态受矢状向颌骨关系影响。

  • 标签: 三维测量 上气道 错畸形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通过计算机体层摄影观察轻、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戴用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前后上气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经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OSAHS的男性患者9名,年龄25~43岁,平均37岁(中位数),戴用口腔矫治器治疗有效.3个月后分别行CT扫描,三维重建后行定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戴用矫治器后上气各段容积及总容积均增大.总容积的增加百分比与患者体重指数成负相关(r=-0.70,P=0.03),与患者下颌平面角(MP-SN)没有显著相关性(r=-0.43,P=0.25).上气容积的增加与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严重程度及改善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r=0.30,P=0.43;r=0.39,P=0.29).结论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使OSAHS患者上气大小、形态趋于正常.体重指数影响气大小改善的程度.同时气大小改善的程度与患者的睡眠呼吸状况改善并不一致.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 简介:目的研究上呼吸阻塞患儿错畸形的患病率情况,并利用头影测量分析上呼吸阻塞对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错畸形患病率调查: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阻塞患儿176例为病例组(ENT组),另选取2017年6月于辽宁省沈阳市光明中学七年级和塔湾小学三年级进行口颌面错畸形普查的中小学生485名为对照组(GS组)。比较两组人群不同期和整体错畸形的患病率,并统计不同期错畸形的安氏分类构成比。(2)头影测量分析: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阻塞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病例组(H组),另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呼吸通畅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对照组(N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颅颌面软硬组织、气矢状径间隙和舌骨位置进行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NT组患儿替牙期、乳牙期以及整体错畸形的患病率均高于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恒牙期两组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组和N组患儿,在颅颌面软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仅下颌平面角(SNGoGn)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间隙矢状径测量中,软腭上后气间隙(PNS-UPW)、软腭中后气间隙(SPP-SPPW)、气间隙最窄处距离(Mc1-Mc2)3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骨垂直向位置测量中,H点到腭平面的距离(H-PP)、H点与后鼻棘点的距离(H-PNS)、H点到下颌平面的距离(H-MP)和H点与第三颈椎垂直距离[H-C3(V)]4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阻塞患儿的错畸形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

  • 标签: 上呼吸道阻塞 错畸形患病率 颅颌面生长发育 气道 舌骨
  • 简介:目的:探讨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下齿槽神经缺失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牵期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下齿槽神经缺失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对照组为正常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均进行单侧下颌骨牵,速率:0.2mm/12h,牵期为10d,下颌骨牵张成骨牵期第10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理化性分析、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315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146个,其中上调≥1.5倍的39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感觉神经系统在牵张成骨的成骨过程中起到一定调控作用.筛选出多种下齿槽神经缺失下颌骨牵张成骨牵期新骨形成相关的差异蛋白,为进一步验证感觉神经缺失对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相关蛋白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牵张成骨 下齿槽神经 iTRAQ技术 蛋白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犬牙槽骨牵张成骨(alveolardistractionosteogenesis,ADO)牵区新骨生长和改建的规律,为ADO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建立萎缩下颌牙槽骨动物模型。3个月后随机选择一侧萎缩下颌骨行牙槽骨切开术,植入2枚骨内型垂直向牙槽骨牵器,经过7d的间歇期,以每天1次,每次1mm的频率进行垂直向增高,连续5d。在固定期的第4、8和12周各处死4只犬并取材,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联用仪观察牵区新骨超微结构和测定其Ca、P元素含量。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牵区新骨不断钙化的过程,0~4周为新骨形成早期,〉4~8周为中期,〉8~12周为后期;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了牵区骨成熟的过程,Ca、P含量逐渐增高,12周时和宿主骨含量相当。结论在牙槽骨牵张成骨的固定期,新骨逐渐形成并改建,至12周时成熟。

  • 标签: 牙槽骨牵张成骨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 简介: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IAOMS)50周年庆典大会(1962-201250thAnniversaryCelebration)于2012年4月26-28日在英国伦敦皇家外科学院(RoyalCollegeofSurgeons,London,UnitedKingdom)隆重举行,IAOMS历届主席和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名代表,包括中国大陆的志愿、陈平、卢利、郑家伟教授出席庆典活动,见证了IAOMS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扩大了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国际组织 医师协会 院长 中国大陆 科学院
  • 简介:目的:检测断颈交感神经干后牵张成骨(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牵区去甲肾上腺素(NE)/β3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3)及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间的相关性。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20只,平均分为4组(n=5)。实验组行右侧下颌骨牵器植入术复合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术.对照组行右侧下颌骨牵器植入术.分别于牵期开始和牵期结束处死动物并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NE/adrb3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NE/adrb3主要表达于血管周。与对照组相比,断交感神经后NE/adrb3随着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减弱,到牵期结束已无明显表达;实验组Nestin在牵期开始及结束时,均广泛表达于成骨基质和血管周,且主要集中于成骨基质,而对照组Nestin主要表达于血管周。结论:牵张成骨(DO)中交感神经通过NE/adrb3反向调控间充质干细胞(MSCs)动员及向成骨基质迁移。

  • 标签: 牵张成骨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术 去甲肾上腺素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为了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和骨增量已成为标准的拔牙后治疗方案。该病例系列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和联合0.3mg/ml的重组人血小板性生长因子BB(rhPDGF-BB)对拔牙窝进行处理,比较术后4个月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拔牙位点分为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对照组)和联合使用rhPDGF-BB(实验组)两组进行处理.包括完整拔牙窝和颊侧骨壁缺损拔牙窝,经过4个月的愈合期后.进行环钻活检及种植体植入。观察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不同。结果:术后4个月,剩余矿化异体移植材料的平均百分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有髓骨平均百分比的差异显示相对于对照组(325.%),实验组明显有更多的骨形成(41.8%)。结论:在骨移植过程中.添加生长因子可能会加速骨再生.并使早期成功植入种植体成为可能。

  • 标签: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异体移植材料 病例系列 联合重组 骨增量 拔牙后
  • 简介:目的:为了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和骨增量已成为标准的拔牙后治疗方案。该病例系列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和联合03mg/ml的重组人血小板性生长因子BB(rhPDGF—BB)对拔牙窝进行处理,比较术后4个月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拔牙位点分为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对照组)和联合使用rhPDGF—BB(实验组)两组进行处理,包括完整拔牙窝和颊侧骨壁缺损拔牙窝.经过4个月的愈合期后.进行环钻活检及种植体植入。观察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不同。结果:术后4个月.剩余矿化异体移植材料的平均百分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有髓骨平均百分比的差异显示相对于对照组(325%),实验组明显有更多的骨形成(41.8%)。结论:在骨移植过程中,添加生长因子可能会加速骨再生.并使早期成功植入种植体成为可能。

  • 标签: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异体移植材料 病例系列 联合重组 骨增量 拔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