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护理传统交接班模式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改变护理传统交接班模式的效果探讨

金浣

金浣(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二人民医院贵州盘县5535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299-02

【摘要】目的探讨改变传统交接班模式,对责任制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改变护理交接班模式,比较护理交接班模式改变前后的交接班次数、交接班时间、交接班质量、陪住率、表扬信情况。结果通过改变传统交接班模式,使交接班次数由原来的5次减少至3次、交接班时间由原来的(122.8±18.7)min减少到(35.2±3.6)min、交接班质量提高、陪住率下降0.4%、护理表扬信增加了7封。结论改变后的交接班模式,对实施8小时工作,24小时负责的全程、连续的责任制护理起到了促进作用,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交接班模式责任制护理管理

护士交接班作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的不断开展,本科作为全国三甲医院126工程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之一,自2011年2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了能够真正体现8小时工作,24小时负责的全程、连续的责任制护理的目的,自2011年6月开始改变了传统的交接班模式,执行分组责任班与责任班直接进行交接,深化了责任制护理服务的目的,使患者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科共有护士16人,开放床位37张,床护比为1:0.43,无护理员;护士学历为本科3人,大专10人,中专3人;工作年限1—5年8名,6—10年1人,10—15年2人,15-20年5人;职称主管护师1人,护师7人,护士8人。

1.2方法

1.2.1原病房交班模式本病房于2011年2月参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交接班为传统模式,即晨交班由大夜班一人分别与各责任班进行床旁交接,护士长进行全程检查,全体护士跟从。之后进行集体交接班:护士长总结查房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当日工作、传达会议精神等。中午责任班交给辅班连班,17:00责任班交给主班,由主班书写交班报告,并与小夜班和辅助小夜班工作的两头班于18:00进行全病房床旁交接班。交接班只限于患者的治疗、病情,一般不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1:00由小夜班与大夜班进行床旁交接。

1.2.2改变后的交接班模式2011年6月开始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改变传统交接班模式。

1.2.2.1由责任班书写交班报告改变原主班完成交班报告的书写,由责任班各自书写自己所负责患者的各种交班,包括:次日检查、新人患者、转入、转出、危重、病情反复、用药治疗进展、皮肤、输液、各种管路情况、出入量、特殊检查、特殊交代、情绪波动、行为异常、家属沟通意见、陪住等情况,下一班次需要加强观察重点、继续治疗、护理工作等进行书面交班,做到不遗漏、不拖延每一项护理工作。

1.2.2.2全病房分成两大组责1、责2与夜班两头班为一组,责3、责4、责5与小夜班和大夜班为二组,晨交班由大夜班和两头班分别与本组白班责任班进行床旁交接,中午本组责任班轮流吃饭,18:00由各组责任班与本组小夜班和本组两头班分别进行床旁交接班,实行小组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模式。

1.3效果评价

1.3.1交接班时间分别记录交接班模式改变前与改变后最后一个月每天交接班占用时间。

1.3.2交接班质量根据交接班制度,采用自制交接班质量评价表,由本病区护士长进行质量评价。评价表内容包括:交班本内容、物品、医嘱、签字、诊断、治疗、护理、既往、治疗药、口服药、皮肤、穿刺针、管路、生理、心理、今日检查、次日检查、护理记录、出入量、家属情况、特殊交代、病情变化、标本、核对、标识的质量检查评分,满分100分,比较改变前后4个月的交接班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z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改变交接班模式前后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比较,通过改变传统交接班模式,使交班次数由原来的5次减少至3次,交班时间由原来的(122.5±18.7)min减少到(35.2±3.6)min,交班质量提高。

3讨论

3.1传统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

3.1.1交接班模式缺乏连续性

3.1.1.1传统交接班模式为12:00时由责任班将工作交给辅班,由辅班上连班到13:00时。

3.1.1.217:00时交接由责任班将工作交给主班,再由主班于18:00交给夜班,由于主班工作内容为医嘱处理和文件办公等,同样不直接参与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虽然有主班书写的新人、危重、次日患者检查以及责任班书写的特殊提示等交班内容,但仍不能将各项护理工作变接到位,护士长在检查中仍然能够发现交接不清现象。

3.1.1.3晨交班由大夜班一人进行全病房护理工作与责任班进行床旁交接班,没有真正体现到夜班责任制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3.1.2传统交接班模式需要时间长。

3.2改变交班模式后的效果

3.2.1缩短了交接班时间。

3.2.2减少了交接班次数。

3.2.3提高了护理质量。

4小结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优化医疗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的切入点;同时也是对原有护理工作的再深入、再细化,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而改变传统交接班模式,对实施8小时工作,24小时负责的全程、连续的责任制护理起到了促进作用,进一步深化了责任制护理服务内涵。

参考文献

[1]范巧珍,南小平,贾红芳.不同护士交接班模式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7):1200.

[2]朱秀琴,黄丽红,郭巧珍.责任包干制集合工效挂钩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0,25(2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