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日本茶室的审美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探究日本茶室的审美意识

刘少东崔妍

刘少东崔妍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300384)

摘要:在日本传统茶道思想的影响下,日本茶室的构造与陈设都极具其自有的特色。本文通过分析茶室的内部构造与空间形式,试探究日本茶室中体现的日本民族独有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茶室构造审美

引言:

茶道作为日本的传统化享誉全球各地。它不仅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由来,更有深厚动人的美学底蕴。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用“和敬清寂”四个字概括了茶道精神,并赋予进茶室的设计之中,从而使茶室有了淳朴,自然的美感。朴素简洁的茶室包含了禅宗中宁静和谐的禅意,反映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

一、茶室的构造

茶室内部小巧玲珑,标准的大小为四个半草席。茶室虽然面积不大,但构造却非常复杂,追求的是一种亲近感,谦和感,排斥冷漠感与浓重感。

1入口。茶室的入口一般设立在房檐之下,标准尺寸的入口仅高73cm,宽70cm,为横拉开关式。由于入口十分狭窄,宾客只能跪行或弯腰通过。这样的设计在世界建筑史上实属罕见,体现了日本茶道的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个设计来源于渔船船舱的拉门。腾军先生在《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一书中写到,一日利休偶出门坐船,发现船舱拉门矮小,人们只能弯腰出入,大觉有趣,于是顺手拈来,引入茶室设计中。[2]一则方便营造出茶室密闭幽静的氛围,二则体现了“和敬清寂”中的“敬”,表达了宾客对茶道的谦恭之心。另外,在日本早期武士时代时,这样的设计限制了武士带刀入室,无论是实用性上还是仪式性上都能够维持茶室独立,和平的气氛。

2屋顶。茶室的屋顶是由茅草或苔草打造的,支撑屋顶的柱子是带皮的杂木的驱干。从外观来看,传统草庵式茶室的屋顶大多是人字形。人字形屋顶令雨水可以从两旁流下,颇具实用性。而且,重心明确的屋顶配合着土造墙壁也给室内整体契定了一种稳重,安定的基调。从内部来看,茶室的顶棚错落有致。高屋顶下面是主人座位的位置,低屋顶下面是客人坐的位置,显示出客人对主人的尊敬。茶室的屋顶造型简朴,不加修饰,有的甚至可以看到草根与土坯,凸显了茶道中回归简朴,回归自然的审美追求。

3壁龛。壁龛是茶室的灵魂,体现了茶室最高的规格。壁龛内放置了文房四宝,香炉插花,供宾客赏读。宾客进入茶室前都要在壁龛前行最高的礼,并拜读其中悬挂的禅宗墨迹。壁龛宽1.3m,高1.7m,四围有框。但与普通漆涂的壁龛不同,茶室的壁龛只涂抹了掺有稻秸的壁灰。虽然其内部摆放着高雅的艺术品,但遵循着千利休的茶道审美,壁龛从外观来看和一座“土墙”无异。而这正体现了茶室的朴素和雅致。

壁龛的位置一般在首席客人座位的正后方,后期在千利休等人的改造下,壁龛的布局不再拘泥于这一种形式。有些茶室也会将设壁龛立在主人座位的后面,方便客人在观赏茶道表演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背后的壁龛以及其中摆放之物。

4窗户。茶室的窗户也是一门独特的学问。茶室追寻自然环境,多采用自然光线,且要多角度的自然光。窗户类型分为“墙底窗”和“连子窗”两种。“墙底窗”来源于日本的农家,原料为竹棍与叶茎。比较原始、朴素,多用于小面积采光。“连子窗”由细竹打造,开口较大,用于大面积采光。面积越小的茶室窗户开得越多,这是为了给来者一种开阔感。在窗户上会贴上日常室内常见的日式白色窗纸,这样不仅令光照充足,还可以达到通风、保暖的效果。

5地炉。地炉是位于茶室中间地板里的四方形火炉,也叫火之座。地炉原本是日本农家冬天用来取暖的物品,后被村田珠光引入了茶道中,多在冬季茶会时烹制茶用。在一些表演中,地炉里还会放上熏香来烘托宁静氛围。

地炉也是茶室布局的“中心”,茶室中的布局往往以地炉为中央地带。地炉的前面是“贵人席”,即首席客人所坐之处。左边是“点茶席”,由主人在此处点茶。右边是“客人席”,即宾客所坐之处。后面是“脚踏席”,即小入口之处。

二、茶室中的陈设

茶室内只摆放一些日常的器物,并无名贵奢华的装饰。为数不多的摆设内容多为画作、书法、插花等。在千利休的影响下,茶室在陈设装饰时追求一种“不对称”美。即每一件物品都避免重复,讲究一种自然,淳朴,简单的美。而这也体现出禅宗中“无常”的思想。

1插花。插花又叫“花道”。花道是为了契合茶道中的“清”,表达主人清净之心,也为了在简朴的茶室达到点缀的效果。

插花的器皿多种多样,有金属花瓶,瓷花瓶,陶花瓶,还有日本人独创的竹花瓶。竹花瓶搭配花朵更加含蓄,典雅,夏日使用颇具清凉之感。使用什么质地的花瓶,使用什么形状大小的花瓶,则要根据茶艺的主题而改变,不可随意。

插花的花朵为时令鲜花,尽量避免纸花,假花。因为真花自带其蓬勃的生命力,彰显着自然的魅力。其次,鲜花的种类应与当下的季节贴近,力求让宾客感受到季节更替的美感。器皿中只插一朵花,体现出禅宗中“一花一世界”的境界。

除了追求时令之美,茶室的插花也寄托了茶人的情感。正所谓以花传情,由此来贴近茶道。

插花的主题必须要遵循着茶道的主题,并与周围布局和装饰相协调。日本著名艺术家冈仓天心曾在《茶之书》中说到:“插花摆饰,就跟茶室里其它艺术作品一样,从属于整体装饰的主题架构。因此,石州才会定下若是庭内有雪,就不可以白梅为饰的规矩。”故此,茶室的插花彰显了茶艺的主题。

和西方五彩斑斓,鲜艳夺目的插花艺术相对比,日本茶道的插花淡雅,简洁。注重的不是艳压群芳,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2挂轴。挂轴在日本茶道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与茶艺的主题息息相关。千利休在《南方录》中说道:“挂轴为茶道中最要紧之事,茶客均要靠它领悟茶道三味之境。其中墨迹为上,仰其文句之意,念笔者,道士,祖师之德。”

挂轴被供奉在茶室的壁龛中,客人进门后首先要参拜挂轴,以示对伟人大师的敬意。

挂轴最重要的部分是书心,也就是写字的地方。锦眉,中缘,天头这三个部分都要用不同的布料制作,其中锦眉所需要的布料最为高级,也体现出了挂轴的等级。

挂轴的内容可以是禅宗高僧的笔墨、水墨绘画、古代名人所写的诗文或信函、伟人所创作的和歌俳句等。

有的挂轴极为陈旧,字迹也无法辨认。但茶人们不会二次处理,也不会刻意修复。茶室中的挂轴意在呈现最初的原貌,体现了茶道遵从本性,忠于本色的内涵。

结语:

日本的茶室无论是构造、布局还是装饰都代表了日本茶道的审美方向。日本茶室中体现与追求的美感,反映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茶室的设计中处处包含了禅宗中和谐,宁静,简朴的禅意之美,与茶道的中心思想“和、敬、清、寂”交相辉映。

同时,茶室作为茶道在空间方面的载体,不仅彰显了茶道的内涵,还在日本的建筑、室内设计等方面发挥着显著影响。由此见得,日本茶室是一门充满了高度哲学思想与深刻审美内涵的艺术,值得世界各地的人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腾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

[2]谷光灿,邓舸,宿瑞艳.论日本茶庭的空间艺术——从茶庭管理和使用中的五感延展到“清”、“佗”、“寂”之境[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05)

[3]汤佳,陈金瑾.探究日本茶室的室内设计之美.《现代装饰.理论》,2016(02)

作者简介:刘少东(1965年5月—),男,汉族,天津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日本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日关系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政治外交史,中日关系史。

崔妍(1995年7月—),女,汉族,北京人,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为天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