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拜年礼节变迁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中国拜年礼节变迁初探

陈露

2009年春节到了,举国同庆,世界同欢,我们感受到了春天大地萌动的气息,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变化。虽说每年大家彼此的问候、祝福内容差不多,可不经意间,拜年的方式却变了模样。从最初的登门拜年,到后来的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呼机拜年、短信拜年、电子贺卡,再到现在的网络视频拜年,我感受到了新世纪生活的“潜移默化”。除夕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开心果,喝着酸奶,对咱们拜年礼节变迁进行了有意义的“探析”。

一、登门拜年年味浓

听爷爷说,建国初期,咱国家刚翻身做了主人,百废待兴,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过年可是咱中国人的大事,大家都会把一年积攒下来的好粮食,新衣服,放到过年品尝,过年穿;三十晚上给大人磕头,会给点吃的当奖励,如果给几毛钱压岁就高兴的不得了,初一一早起来,就要到左邻右舍,十里八村,步行去给婶子大娘叔叔大爷拜年,都要双膝跪地,说上几句祝福的话。虽然这样的拜年方式很累,但也是年味最浓,最传统的方式。

二、骑车拜年更风光

听妈妈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老家的村民刚刚过上了顿顿能吃白面馒头的日子,并且手里也开始握有一些散碎的零花钱了。到了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会喜气洋洋地骑上家里刚买的自行车,在车把上挂上竹篮或是提包,里面混杂地装上一些苹果、饼干、麦乳精、柿饼之类的东西,然后就要开始一个上午的拜年之旅了。大家拜年还是讲究要亲自到亲戚家去拜个年,聊聊天,唠唠家常,吃顿走亲戚的团圆饭,因为一年到头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很少聚在一起,春节是见面难得的机会,所以大家还是会选择走一趟。骑车带点东西就很轻松,也很有面子,就这样自行车成了大家的选择。

三、贺卡拜年情留长

听爸爸回忆说,那时电话姓“国”,只有一些国家机关或高干家中有那种古老的转盘式电话。因此,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写信、发电报是最常用的拜年方式。到了这个时候,亲朋好友间说得最多的仍是“过年好、万事如意”之类的拜年话。但贺卡拜年成了最流行,各式的贺卡是人们过年中不可缺少的点缀。一袋十张卡片,山水、花草、卡通的颇受欢迎,并且要拆出来一人一张,一元钱的贺卡可以让十个人得到不同的祝福,可谓礼轻情义重;至于那些折叠卡、香味卡,是要送给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和老师的。卡片的分量轻重与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友谊的程度,可谓情谊绵远留长。

四、电话拜年贼新鲜

听小姨说,她刚到北京工作,过年时大家都是排队打电话,因为虽然公用电话已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但由于数量有限,加上人们拜年就集中在那一两天时间。于是,我们能看见公用电话亭前等候打电话的人们如长龙般的等待。到后来,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和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都装上了电话,而家中没装电话的人,只能到单位或装了电话的邻居家中打电话给人拜年。我清晰的记得妈妈经常去邻居家接电话时跑的快的神态。当然后来随着经济的进步,电话真正进入了普通百姓人家。因此,电话承载起远隔千里、万里的亲朋好友间的新年问候与祝福。

五、呼机拜年成时尚

听小叔兴奋的说到,到了90年代的中期,传呼拜年又成了时尚。大年三十的晚上,电视里刚刚传出辞旧迎新的钟声,家里的电话铃声,呼机声就响个不停。虽然电话里,呼机上说的仍旧是“春节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但是用电话一说就显得那么新鲜,经呼机一显示就显得那么温馨。当然你一定要有一台汉字传呼机,传呼台小姐会将你的祝福一字字的敲进去,除了客套话,呼机拜年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能说出一些电话里不好意思说的话。你要是有台那时MOTO的中文大屏幕寻呼机很有面子呦,小叔讲到这里眼睛里流露出的兴奋、激动和甜蜜,让我们也高兴不已。

六、短信拜年走俏啦

谈到这一点,我早耐不住兴奋的心情说道,到了90年代末,呼机拜年又成了明日黄花,手机短信拜年方便、快捷、便宜。2002,我大二,手机短信开始在学校中流行,发短信拜年也成为了一种时尚。那年从大年三十到年初一,你的短信收件箱是否曾几度被发爆,面对那没完没了的短信,在一种新鲜感的驱使下一直不停地发,发到你手软,除夕就会不停的接,接到你手软。无论是同学还是朋友,无论领导还是同事,你都可以在群发功能下,很短的时间内,把你的祝福统统送达,并且便宜多多啊,一条才一毛钱。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七、网络视频最雷人

弟弟马上抢过话题,我才是“e时代”的新新人类哦,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网络视频拜年,真正告别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通讯时代,这才是最IN(流行、时尚、前卫的混合代名词)拜年方式嘛。除夕可以把全家人热热闹闹吃年夜饭的场景制成电子邮件或制作成光碟,发送给亲朋好友拜年。这些应该是最前卫的拜年方式了!这些有声有像的方式将曾经逝去的亲切感又找回来了!现在不仅电脑可以上网,手机也可以上网,那么以前那个只呈现文字的短信,只能听到对方的声音的电话,相形见绌咯。所以春节网络视频拜年,才是最雷人的拜年方式呢。

听到了我们一家人畅所欲言的回忆、讲述拜年的方式,仿佛看到了我们祖国的往事一幕幕,有艰辛和心酸,也有进步和快乐,虽然拜年形式是变化的,但是不变的是中华民族对春节的“幸福”情结;因为我们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疾病还是健康,过年就是高兴,过年就是快乐!我们感受着,倾听着,目睹着,我们的年就是这样一步步“拜”过来的,从最初的登门拜年,骑车拜年,到后来的贺卡拜年、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呼机拜年、短信拜年,再到现在的网络视频拜年,浓浓的“年味”却在不同的年代呈现了不同的形式相。

参考文献:

[1]姚郁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李海波春节记忆,大学时代2004,2

[3]周润健民俗专家:拜年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新华网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