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思维与心理密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潜意识思维与心理密码

郭志强

郭志强(身份证号:412929197310080715)

[摘要]目的:研究潜意识思维及与心理密码的关系。方法:对知觉的分析、心理密码应用的探讨。结果:潜意识存在广泛思维活动,心理密码是思维结果的一部分。

[关键词]知觉;潜意识思维;心理密码

[中图分类号]B8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112-02

引言:

下面的内容,是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而领悟和推导出来的。除了对心理密码:(家庭心理医生,2015年6月,第11卷,第6期,546页:)的发掘可以略作证明,几乎无法提供其它有力证据。它的正确性还望此领域的老师们分析。不敢隐藏,特提出与老师们分享。如此说明这一观点至少有我的支持。不对、不全面部分请老师们补充、批评、指正。

1.对象与方法

心理学中,知觉是对感觉的综合和提升,是对感觉的组织。即是“基于一系列整合过去经验和当前感觉输入以及知觉框架中的刺激的智力计算完成。知觉加工包括对一系列简单特征如颜色、边界、线段等的综合:(整合和联结:)”,“这些智力活动通常在没有意识觉知情况下迅速而有效地完成”。(心理学与生活,2010,7月,第16版,第103页:)对感觉的组织、对图形和背景的分辨、对物体封闭性的“领悟”可以理解为知觉过程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判断。知觉对空间上、时间上和运动轨迹的整合其实就是大脑根据外界传入的信息用联系、分析、综合等方式对它们规律的“总结”,即辨认与识别,是思维的最基本方法。知觉下面的图形:******我们知道它是由几个*排列成三纵列后的图形。看到单个的*,是我们把这个图形分成了单个的个体。“一个图形”是我们把六个*归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整合思维。看到“三纵列”则把图形分析为三部分,并把上下相邻的*因距离归纳为同组。这一知觉过程就结合运用了联系、分析、综合等基本思维方法。

2.结果

2.1知觉思维与意识思维

我们知道,这些方法来源于个体早期的世界“经验”。个体获得这些经验,仍是早期对感觉信息的辨认、分析、综合等,即思维。因此知觉过程实质上是思维过程。意识高级思维方法本质上与知觉思维没有什么区别,来源于基本的知觉,是在知觉思维上发展起来的。

2.2潜意识思维

知觉随着个体的发育而发展成熟。个体不用觉知到分析、综合等过程就可以无意识地“迅速而有效地完成”对物体的识别,显然是潜意识思维的作用。知觉思维实际上是潜意识中的思维。所以潜意识不仅是“贮存”的宝库,而且具有思维能力,会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由知觉的特点及心理密码的存在我们还知道:潜意识思维和意识思维一样,不仅有非理性的一面,还有理性的面。它是意识思维的基础。

3.讨论

3.1主观的潜意识思维

3.1.1思维的主观性

人类个体生存的外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本没有这样那样的明摆逻辑,存在是唯一的道理。所谓整体、局部的分割识别是人为规定出来的。外物的区分和联系方法是人类个体纯主观的东西。但人类大脑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自然规律的产物,本身包含自然法则,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因此大脑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只是必须借助主观方法,即思维。

3.1.2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思维

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不能涵盖大脑的一切。思维的主观性必然导致错误和偏见的出现,如知觉中的错觉等。知觉对事物的加工源于个体早期对客体的认识经验。由于客体的真实存在性,使正确反映成为可能。正确反映的结果是理性的思考。这种思维可认为是潜意识理性思维。由于客体的复杂多变、及个体接受信息与反映的局限,理性思维也会超出正当反映范围而导致局限和错误的产生。各种非理性思维形成潜意识中各种各样的偏见和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潜意识思维不仅仅局限于知觉过程的思维,还包括知觉以上的各种潜意识感知和思想的综合加工和整合。非理性思维是潜意识思维的一部分,与“个人偏面”密切相关,如心理密码对本能的压制、心理定势等。分量庞大的理性思维则是潜意识思维的主体,如大部分知觉、正确经验、习得的随意运动、一部分语言等等。意识得到的概念思维、直觉可能也以潜意识为基础。它们是人类个体生存的保证。

3.2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思维本质上来源于知觉思维,知觉思维是潜意识思维的一部分。意识思维本质上是潜意识思维的延伸,是潜意识思维的表象“觉知”。潜意识中存在什么,意识思维就表现出什么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意识思维的觉知性和主动性可以使个体通过它影响潜意识。个体和他人的意识作为外界刺激来“书写”潜意识内容如反复的暗示语言,或改变潜意识内容如心理密码的发掘。前一篇文章对心理密码的探讨能说明这一关系。

3.3心理密码与潜意识思维

心理密码有科学与错误之分,同样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联系以前心理密码知识及本章分析可看出,心理密码即暗示内容及其思考是潜意识思维结果的简化语言表述形式,是潜意识对外部刺激的“思考”和“记忆”。其中一部分压抑、封闭或规范本我,形成个体自我表现。对潜意识真我的规范和捆绑使个体思想行为被心理密码牢牢封锁。对捆绑的发掘可还个体真正的本性:(包括必需的社会性、及被压抑或扭曲的先天性格:)。然而对内心祟尚反社会性品质的个体,发掘不当可能导致反社会行为的出现。

心理密码可能存在于潜意识表层,包括前意识中。形成以后仿佛潜意识与外界:(包括意识:)之间的“筛子”,潜意识对外界作用需通过“筛子”过滤,外界刺激包括意识思考进入潜意识也需过滤。

3.4潜意识思维与遗传

从上幼儿园起,个体学数1、2、3……,并开始把1与一根手指、2与两根手指对应起来。这种主观思维与客体的对应说明个体很小就有了思维能力。潜意识思维的逐渐发展和完善,推动幼儿外在认识能力即智力的不断提高。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决定潜意识思维与遗传的相关性。

加上器官的健康发育状况,先天遗传的思维方式有强有弱。通过后天的努力:(经验的取得、学习:),一部分得到锻炼被强化,一部分受到打击或忽视被压抑或削弱。这一过程可能有心理密码的作用。解开这部分心理密码可能解放一部分被压抑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个体潜能发挥。

4.结束

假设你进行了心理密码的发掘,有足够经验,会越来越清晰地明了心理密码与潜意识的密切关系,发现心理密码的巨大价值。它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法、新工具。殷切期望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专家能加入对此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心理学与生活/:(美:)格里格·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7.

[2]每天懂一点潜意识心理学/霍晨昕编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11:(书立方,第8辑:).

[3]梦的解析/:(奥:)弗洛伊德著,花火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