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疗副作用的预防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氧疗副作用的预防及护理

周家琼

周家琼云南牟定县人民医院(云南牟定675500)

【关键词】氧疗副作用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4-00

氧气吸入疗法(以下称氧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护士身居临床第一线,既是氧疗的执行者,又是氧疗期间的监护者,因此一定要加强氧疗知识的学习,严密观察和积极预防氧疗副作用的发生,保证病人合理用氧,安全用氧,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1掌握氧疗时间及浓度,防止发生氧中毒。长时间、高浓度的氧气吸入可导致肺实质的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氧中毒病人常表现为胸骨后有灼热感、干咳、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行性呼吸困难,继续增加吸氧浓度仍不能使病人的血氧分压保持在理想水平。预防氧中毒的关键是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吸氧浓度<30%;即使长时间吸氧也不会发生副作用和危险;吸氧浓度>50%,吸氧24小时以上,即可发生氧中毒。氧中毒治疗方法很少,关键在于预防:吸纯氧最好不要超过4~6小时,氧浓度的最大安全值在40%。

2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发生肺不张。病人气道被分泌物完全堵塞时,阻塞下段的空气被逐步吸收,即可发生吸收性肺不张。另外,病人吸入高浓度的氧,则肺泡内主要气体由氮气变为氧气,而氧气较氮气更易被吸收,加快了吸收性肺不张的形成:为此,我们要严格控制吸氧浓度,治疗呼吸道感染时,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指导病人多翻身,给予拍背,加强排痰,可减少吸入性肺不张的发生。

3加强湿化给氧,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干燥。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已失去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湿化作用,如持续吸入未经湿化且浓度较高的氧气,超过24小时,支气管粘膜即可因干燥气体的直接刺激而产生损害,使分泌物变干、粘稠、结痂、不易咳出。可用生理盐水250ml、a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配制成湿化液,直接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间断滴入,一般每半小时1次,24小时滴入量成人为250~500ml。②有机磷中毒病人大量应用阿托品后,会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糜烂,分泌物不易排出。此时可采用加温湿化法,使氧气湿化瓶内的水温保持在60~70℃,以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4严格掌握新生儿氧疗适应证,防止眼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新生儿若吸入高浓度氧可并发眼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只要氧分压超过140mmHg数小时,就会发生此并发症,并会导致失明。所以我们要严格掌握新生儿氧疗适应证,维持吸氧浓度在40%以下,PaO2在100~120mmHg如此可避免这一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