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卒中患者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卒中患者疗效观察

王金英

王金英(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河北廊坊065000)

【关键词】卒中;协同护理;焦虑;抑郁;自我护理;护理干预;康复锻炼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001-03

卒中是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躯体疾病,此类病人心理障碍较常见。卒中后抑郁焦虑是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协同护理模式(CCM)是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健康护理,有效地、创造性地利用现有财力和人力资源。⑴本文探讨自2005年我院特需病房卒中抑郁焦虑病人采用了CCM这一护理模式,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行为干预、生物反馈、自我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护理干预,并与未实施该模式的患者进行了对照观察,观察病人抑郁焦虑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对象: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0月入住我科并符合以下入组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①临床与头颅CT或MRI确定诊断,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卒中的患者。②住院2周以上。③患者均神志清楚,无失语、失认,无器质性抑郁、反应性抑郁,无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病史及家族史,小学以上文化,查体合作者,意识评分为8分。④有家属陪伴。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0例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协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因各种原因,脱落10例,实际完成100例。协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及家属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及家属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协同组采用CCM:①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CCM相关知识,取得积极配合。在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基础上,向他们耐心细致地说明CCM的目的和方法,使其认识到参与护理及自我维护健康的价值,愿意接受护理知识的传授,变一厢情愿为多方自愿,并努力付诸于护理实践。②个体教育。采取医生的建议,从患者的病情出发,与患者及家属一起讨论病情和所需的护理,制订出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家属所承担的护理内容,并针对具体需要给予个别指导。另外,教会家属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向家属及患者讲解脑卒中的知识,内容包括: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临床症状、诱发因素、病程转归、治疗要点、预后等,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目前卒中发作的可能因素;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功能锻炼等。指导病人纠正不良习惯,戒烟、戒酒等,提供如何合理膳食平衡营养和运动疗法的实施方法;同时根据病人的经历、个性特点、娱乐爱好,自愿选择合适的娱乐方式。③生物反馈和放松训练:在护士的指导下,让病人做深呼吸训练及全身肌肉放松训练,同时做肌电反馈及心理疏导。④支持性心理治疗:与病人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对病人给予心理与疾病关系的知识宣教,倾听病人诉说其痛苦和委屈,了解其对学习、工作、恋爱婚姻中的一些重大矛盾冲突、应对方式、情绪反应等情况帮助病人认识自身疾病、进行心理保健等,评估病人的焦虑状态及其程度,耐心启发和鼓励病人,使之充分认识到情绪的变化与病情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其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他们从忧郁中解脱出来。⑤加强与病人家属的交流,争取家属的配合,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⑥指导、监督与鼓励。根据康复目标、康复计划和家属提供的日常护理,给每项内容赋分,患者和家属相互监督完成情况,并相互打分。护士也根据护理目标完成情况给患者打分。每周总结1次,3项分数相加。对分值比较高的患者和家属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⑦对患者遇到的棘手问题,和其他成员共同商量对策,集思广益,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作一般的解释,不提供特殊帮助。[2]

1.2.2评价方法: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进行下述指标的评定:①HAD量表。⑶该量表分为A、B2个项目,A代表焦虑,B代表抑郁。根据患者的自评结果,将有关分值相加,即得A焦虑总分及B抑郁总分。评分标准以9分为临界值时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最满意⑷,A或B总分≥9分即为焦虑或抑郁状态。统计阳性人数。②ADL量表⑷。该量表就进食、入厕、穿衣、活动等情况的自理程度进行评定。Ⅰ级完全独立,Ⅱ级轻度依赖,Ⅲ级中度依赖,Ⅳ级重度依赖,Ⅴ级完全依赖。③卒中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自行设计,共22个条目,分4级评分,不知道0分,知道少部分1分,知道大部分2分,完全知道3分,得分越高,知识掌握程度越高。

1.2.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入院时、出院时焦虑抑郁阳性率比较见表2。

表2两组入院时、出院时焦虑抑郁阳性率比较

注:P<0.01。

3讨论

3.1CCM能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其机理为:卒中病人脑损伤后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之间的平衡失调,因此,卒中后因为大脑左半球受损可以导致抑郁和焦虑,加之沟通障碍,肢体恢复的过程很长、速度缓慢,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依赖他人照顾等原因,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经济状况、参与家庭和社会的活动及就业能力的改变,可导致各种病态心理,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可能性加大,而焦虑、抑郁情绪阻碍患者的有效康复,影响其生活质量抑郁焦虑的存在对这类病人的预后产生明显的影响,甚至增加疾病的死亡率。在CCM护理模式中,责任护士和家属对卒中患者进行情绪的监控,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制定心理治疗方案。⑸护理干预是对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加以指导,生物反馈治疗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将心理、生理有关的体内某些生物学信息加以处理,以听觉或视觉的方式显示给病人,训练病人有意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从而使体内通过心理-神经、心理-神经-内分泌、心理-神经-免疫等三方面的调节达到平衡,同时将过分集中于自身症状的注意力转移向外界,从而切断情绪障碍与躯体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⑹老年患者恐惧、害怕,时刻想让家人陪伴在身边,并不时向护士询问病情,这使我们意识到,患者内心对预后缺乏信心。应主动告诉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及一些康复病例,从心理上、行动上给予关心和爱护。我们采用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方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稳定情绪,从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支持有利于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的宣泄,控制一切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极因素,使病人处于最佳身心状态下接受治疗。同时充分利用家属和社会支持系统,关心、体贴、安慰病人,以平静、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病人。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卒中病人,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行为干预、生物反馈和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入院时焦虑抑郁阳性率低于协同组P<0.05,而出院时显著高于协同组P<0.01。

3.2CCM鼓励卒中患者主动参与康复锻炼,对其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卒中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属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7]国内有学者认为,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肢体功能恢复不仅除了运用药物、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更重要的是依靠康复锻炼。⑧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入院时为患者做健康教育,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没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教育。协同组责任护士借助演示、多媒体等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康复锻炼的目的和方法,并结合患者的自理程度及家属的照顾能力、文化程度制订因人而异的个体康复计划,使家属和患者对疾病预后,康复知识等需求得到满足;家属运用获得的健康教育知识,从被动转为主动,科学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责任护士还经常和康复师联系,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阶段调整训练方案。通过以上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患者主动参与康复锻炼,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2]两组出院时ADL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CCM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和自护技能:卒中患者总体健康知识水平偏低。针对此问题,在CCM中,通过个体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饮食、活动、检查、治疗、药物、清洁卫生、康复锻炼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告诉患者及家属,有利于他们获得治疗、护理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与对照组比较,P<0.01。CCM的运用,改变了以往的护理习惯,强化了责任护士、患者、家属三者为一健康护理集体的协同作用,并对患者及家属提供了全面的护理指导,对卒中病人,建议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更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朱志红,杨丽.协同护理—一种新颖的护理模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2:70272.

[2]刘昭君,殷积彬,潜艳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效果观察内科护理学[M].5版.,2007:6072608.

[3]郑磊磊,王也玲,李慧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综合性医院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5:2642266.

[4]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5.

[5]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72608.

[6]张苏范,毕希名,周变生,等1生物反馈-新的心理行为治疗1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19871501

[7]李雅琴,余丽君,刘国英.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782579.

[8]郭铁成,陈小红.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2008,234:238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