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干预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协同护理干预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

赵玉婷郝龙英陶建花

(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协同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拣选6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研究组34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协同护理干预并研究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后组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及股骨上段破裂,人工关节移位等并发症的概率为11.8%,较对照组并发症该发生率36.4%低;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全过程的满意度评价较对照组高,评价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全面提高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满意度;股骨上段破裂;人工关节移位;下肢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275-02

由于各种原因使自体髋关节出现较大程度的损伤或病变,以至于患者无法完成正常的肢体动作造成运动功能缺失,此时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术[1]。髋关节损伤后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首先是疼痛造成的,其次是功能缺失造成的。肢体活动受限后能使患者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从而降低生活质量[2]。人工髋关节置换主要针对已经损坏的自体关节进行人为修补使患者的运动能能得以完善。此类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术后易发生静脉血栓,关节掉落等多种并发症,鉴于此,本文结合67例患者展开研究,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拣选6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研究组34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协同护理干预并研究最终的护理效果。排除:手术不耐受者、依从性较差、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纳入:年龄处于(60~80)岁之间、了解病情并具有较好的依从性、无其他重大疾病、符合全关节置换术诊断标准的患者。对照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区间(65~75)岁,平均(55±3.4)岁,单侧膝关节置换28例,双侧同时置换5例;研究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区间(64~75)岁,平均(54.5±3.3)岁,单侧膝关节置换26例,双侧同时置换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差异性,P>0.05,后续研究结果成立。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对照组护理模式主要围绕术后的护理以及出院后护理展开。护理内容为:髋关节置换后的行为护理以及疾病监督,出院后定时进行疾病随访。

1.2.2研究组(协同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1)成立护理小组:由4名护士,2名护师组成护理小组,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明确护理目的,制定护理计划明确护理内容,配合患者家属制定出院后护理计划,要求护理计划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并易于患者接受。(2)出院后随访护理:计划随访次数以及随访间隔。出院后1月内随访次数应按照1周/次,之后1次/月,半年内可按照每三个月随访一次的规律展开。随访过程中应以出院时的生命体征作为标准详细询问患者的疾病维持状况。详细记录患者的伤口状态,询问患者的疼痛反应以及功能恢复情况。(3)健康教育:随访过程中可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从饮食至生活习惯展开综合评估,告知患者有利于疾病恢复的饮食搭配,同时进行口头康复训练,讲解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的运动技巧,促进患者快速复原。(4)自信心建立:高龄人群普遍具有随遇而安的心态,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出现情绪波动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4]。协同护理干预过程中应针对患者的家庭情况以及社会角色做针对性心理护理,使患者重拾自信心,放下心灵包袱对疾病恢复充满期待。

1.3评价标准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股骨上段破裂,人工关节移位)等并发症,合理的护理方式能有效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出现几率。评估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当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人数较多时,说明并发症的控制效果较差,反之较好。同时评估两组患者接收护理后对护理服务以及护理专业度、护理效率进行整体评估,按照满分90分进行评价,每项30分,观察组间得分情况。分值与护理应用效果成正相关,分值越高,护理应用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利用SPSS24.0完成数据统计,(x-±s)表示SAS、SDS的分值范围“t”为评价差异,“n”为例数,[n(%)]表示研究结果中例数所占组中总人数的百分比,P<0.05时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后组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及股骨上段破裂,人工关节移位等并发症的概率为11.8%,较对照组并发症该发生率36.4%低,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几率[n(%)]

3.讨论

由于自体髋关节出现较大程度的损伤或病变,能使患者无法完成正常的肢体动作失去运动能。髋关节的健康程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疼痛反应较大或肢体活动受限,能够使老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人工髋关节置换主要针对已经损坏的自体关节进行人为修补使患者的运动能力得以完善。此类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术后易发生静脉血栓,关节掉落等多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直接决定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和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鉴于此,本文结合本院6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研究组34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协同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证明: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后组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及股骨上段破裂,人工关节移位等并发症的概率为11.8%,较对照组并发症该发生率36.4%低;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全过程的满意度评价较对照组高,评价差异较明显,P<0.05.这说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全面提高护理满意度的评分。

【参考文献】

[1]戴宁,李丹,乐汉娥,等.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5):2117-2121.

[2]杨万凤.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04-106.

[3]张锐,王飞,肖岩,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359-1361.

[4]何平,何晓玲,张玉.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及疼痛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2):31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