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工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工作研究

王芳

(中共会宁县委党校)

摘要:党外知识分子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人才队伍的引导者和推动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动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工作,加强政治引导。

知识分子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文化条件下产生的,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范畴。而党外知识分子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党外知识分子,是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狭义的党外知识分子,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的知识分子。现阶段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践中,党外知识分子通常界定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所在领域和所联系群众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无党派知识分子。

在2015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党外知识分子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人才队伍的引导者和推动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动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工作,加强政治引导。

一、党外知识分子的总体思想状况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日益发展,党外知识分子的学习、择业、工作、交流等活动与市场机制日益结合,党外知识分子的就业渠道拓宽,自由流动日益加剧。特别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对外开放步骤加快,国际交往和流动也日益增加,随着党外知识分子交流日益频繁,使党外知识分子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加上党外知识分子本身学历与智力水平高,专业知识深厚,思想敏锐活跃,思路开阔深沉,见解独立并具个性。因此,他们对于全球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感悟更为敏感,反应更趋强烈,使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更趋复杂。

(一)绝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的党外知识分子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他们赞同政治协商制度。在座谈中,许多党外知识分子表示:没有共产党领导,很难保证各民族的统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调查显示,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都十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其中,有60.7%的人关心精准扶贫,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15%的人对社会保障工作予以关注;有10%的人更关心社会经济工作的发展;不到15%的人关心国家民主氛围的建设。

(二)对自身所处的团体有着强烈的政治诉求。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使得党外知识分子把自身的事业寄托在其职业岗位上,同时也把自身的命运与自己所在的政治团体联系在一起。在自身专业方面与政治发展中,大部分人期待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与政治素质。在调查中还发现年轻的党外知识分子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有更为强烈的欲望,对自身权利的追求和申张表现得更加直接,期待拥有更多的民主权利,期望通过参政议政,使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三)党外知识分子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精神的守望者,固守新时代的精英理想,为追求学术创新和人文精神延续而不懈努力,而少数党外知识分子则过分看重个人的人格尊严,注重知识与市场的结合,过分强调个人社会价值和物质利益的实现,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淡薄。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积极参政议政,个别成员则由于受西方价值观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缺乏信心,对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盲目崇拜,导致思想认识出现了一些偏差。

二、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的原因分析

(一)改革开放的深层化影响。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党外知识分子的单位属性越来越谈化,已从“单位人”向“社会人”实行转变,绝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获得了绩效工资与岗位津贴分配制度改革。这使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增加待遇和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使他们优胜劣汰的压力和自我实现、自我期望的压力不断提升,在承担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工作及社会责任担当的投入精力明显减少。同时,新形势下社会分配制度改革突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原则,推行按劳取酬,造成了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待遇个体差异和利益的多元化,也可能使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渴望全面深化改革却又害怕在改革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产生抵触情绪或进行反对。

(二)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影响。“网络社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结构、政治观念、思想理念、文化传播、生活与交流方式、行为与管理模式、经济与教育体制等各个方面。党外知识分子作为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精英,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上网比例、次数和时间迅猛增加,人生理念与知识视野更加开阔,平等民主意识更加强化,社会责任感更加增强。但同时,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世界纷繁复杂,各种网络信息泥沙俱存,虚假、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齐头并进,真假优劣一时难辩,尤其是西方国家政治文化观念的种种渗透对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均可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而充满激励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为科教兴国作贡献,是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重中之重。调查中发现,目前,各领域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隐忧,需要创新工作策略,以获得更大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民间自发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将他们“组织起来”,由“社会人”变成“组织人”,做好团结引导工作。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从党外知识分子的特性与其所属群体方面思考,引导具有共同兴趣和追求的人士自发组织,倡导以民间形式组织休闲娱乐、社会服务等有益活动,支持他们立足岗位发挥作用,调查研究议政建言,发挥专长服务社会,排解消极情绪。

(二)有组织地提供更多参政议政机会。作为党外知识分子以政协委员等身份实现参政议政的诉求,这样的机会毕竟有限,这就给统战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统战部门引领、协调和指导作用成为创新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教育工作的又一契机。要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如支教、扶贫、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引导更多的党外知识分子人参政议政,培养他们为国分忧的情怀。同时要予以一定形式的认证,如发放证书,提供培训机会等,充分调动更多的党外人士参与进来。

(三)要上下贯通,完善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机制。每一位党外知识分子对党和政府都有着较高的政治认同,都存有合理的政治诉求,他们期待自己在群体工团或者自己单位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地位。所以不能出现党外知识分子在自己工作单位得不到重用,在民主党派组织中也没有发展机会的尴尬境况。统战部门与党派组织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发掘人才,推荐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在本单位或更高部门发展,提供升职机会与发展平台。

总之,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工作,一要“稳”,稳定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中平稳发展,使其情绪稳定:二要“准”,把脉各阶层、各部门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调准交流渠道,提供参政议政路径;三要“实”,真抓实干,为党外知识分子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人性化温暖;四要“真”,真心地为党外知识分子服务,与他们做真朋友,使他们真真切切地得到政治上、职位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