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中学生思想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1

网络时代的中学生思想教育

李新

◆李新山东省昌邑市外国语学校261300

当今世界,互联网技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15年国内网民达6.49亿,居世界第一位。青少年一代的生存方式、思考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无不打上网络时代的烙印。网络对青少年的的影响到底有多大?201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青少年网民在整体网民中所占的比重为45.1%,规模达2.32亿,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网瘾现象严重。这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积极地利用网络,成为我们在新时代所应肩负的历史责任。

一、对网络的影响应该辩证的看待

1.网络的积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开阔视野。网上的内容丰富多彩,能让我们了解更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不到的东西。

第二,互联网为中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渠道。

第三,网络使中学生可以扩大交流范围,扩宽交际圈子,利于个性培养。

第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文化素养。

2.网瘾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

(1)影响学习成绩、影响品德的养成。

终日上网的中学生,回到课堂后就会觉得课堂上的知识枯燥无味。由于上网占据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网上许多淫秽、色情、暴力、丑陋的内容广为传播。迷上网络的中学生易结交社会不良青年,学着吸烟、喝酒,甚至跟一些女生混在一起。在家跟父母顶嘴。这造成学生是非观念模糊,思想品德下降。

(2)危害人身安全、身体健康。

由于在家不自由,许多学生偷偷去营业性网吧上网,多数网吧没有保安人员,打架斗殴时有发生。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财产、人身安全。加上里面卫生条件不好,吸烟人员多,通风设施差,危害身体健康。

(3)影响心理健康和正常的人际交往。

学生面对网络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一旦回到现实,易产生失落感。常常对老师和父母的教诲感到厌烦,和同学朋友谈不拢,产生自卑、怨恨心理,心理素质脆弱。有网瘾的中学生,大都难以合群。与真实世界的人交往减少,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二、网络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1.网络在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

如很多青少年昼夜上网玩游戏、看电影、聊天等,严重地影响学习和生活。

2.网络是信息的宝库,也是信息的垃圾站,各种信息混杂

这对于那些辨别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们的负面影响很大。

三、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我们必须研究新情况、探索、改革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首先,要敢于、善于利用网络媒体来实现育人目的;其次,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再次,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四、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加强学校德育管理,提高德育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和辨别能力

学校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善德育工作的物质条件,保障德育物质条件的现代化。在管理过程中,落实责任制的管理。德育工作者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有益信息,抵制有害信息。

3.建立校园微机室

社会上网吧中大部分的网民是学生,基本是在玩游戏、聊天。为了创造更好的上网环境,便于学生在合适的条件下上网去做合适的事,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校园微机室,让老师带学生上网。

4.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买了电脑,但很少陪孩子上网。父母对孩子上网,应从正面对子女讲明上网浏览的意义和积极作用,也要从反面向子女道出某些网页的消极作用。父母应尽量陪孩子一起上网,规定上网的内容和时间。

5.政府应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依法打击、取缔校园周边的黑网吧。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结语

网络信息的高效、有序管理的实现,既需要信息技术人员的技术攻关和支持,也需要立法的规范和约束。作为教育者,我们期待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

参考文献

[1]王经涛王俊英主编《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开明出版社,2001。

[2]刘国永《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网络时代教育主体的交往方式》.《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

[3]朱美燕《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第20页。

[4]曾坚朋《虚拟与现实:对“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第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