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杨美荣

河南省虞城县第二高级中学杨美荣

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全面变革的主旋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还要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以及学生的差异来设计教学进程,并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

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要把宏观思维和微观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设推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构---性---制---用”、“构---位---性”等关系,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学生知道氮分子的结构为氮氮三键,性质不活泼,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氮分子没有三键,空气的成分将如何变化?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研究性学习

中学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

(1)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Cu与硫酸反应制取SO2的实验中,学生往往观察到黑色沉淀,教师可以马上追问:黑色沉淀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各抒己见,查资料、实验等,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以往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作为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在实验中,把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让学生协助教师进行实验,边实验、边观察、边猜想、边讨论、边记录、边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3)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讲到浓硫酸有一种重要的特性即吸水性时,教材上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实验。学生经过思考,得出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在一只小试管里加入5mL饱和NaCl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2mL浓硫酸,立即析出白色NaCl晶体。因此,在安全范围内让学生自我设计实验,自行探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同时还会有惊奇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