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超重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青少年超重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朱琦

朱琦(苏州吴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215128)

【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超重与血压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差方法,从苏州市吴中区某中学中共抽取842名16-18岁高中生,根据体重指数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721人)和超重组(121人),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结果: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4.37%,其中男生17.70%,女生10.81%;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为4.87%,其中男生7.13%,女生2.46%;超重组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结论:青少年超重与血压呈正相关,应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加强健康管理工作,控制青少年体重以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关键词】青少年体重指数超重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025-01

超重和肥胖是引发青少年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可作为青少年高血压病的有效预测指标,所以应用简单BMI测定,及时鉴定出具有这些潜在患病风险的青少年,及早进行生活行为干预,对减少和预防其成年期的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意义[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苏州市吴中区抽取一所中学,并从该学校中抽取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二十一个班,每个班所有的学生进行调查。

1.2体格检查:对所有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进行。身高精确到0.5cm,体重精确到0.5kg,血压测量用水银血压计,2次测量间隔30s以上,分别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

1.3诊断标准:(1)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即16岁男生BMI≥23.5,16岁女生BMI≥23.7;17岁男生BMI≥23.8,17岁女生BMI≥23.8;18岁男生BMI≥24,18岁女生BMI≥24),将人群分为BMI正常组和超重组[2],BMI(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kg/m2)。(2)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血压水平分类标准[3],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sps15.0forwindows软件,体重正常组合超重组之间高血压检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为0.05。同时计算超重组高血压检出率的相对危险度。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学生共842名,年龄16-18岁,其中男生435名,女生407名。BMI正常组721名,其中男生358名,女生363名;超重组121名,其中男生77名,女生44名。两组间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性别青少年的BMI水平比较: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4.37%,男生超重检出率为17.70%,女生超重检出率为10.81%。

2.3不同性别青少年高血压的比较: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4.87%,男生高血压检出率7.13%,女生高血压检出率为2.46%。

2.4不同BMI水平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的比较:无论男生,女生还是总体水平,超重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BMI正常组(x2值分别为4.86,6.22,13.70,p值均<0.05);超重组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约为正常体重组的2-6倍(表1-3)。

3讨论

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是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在判断肥胖程度时,使用这个指标的目的在于消除不同身高对体重的影响,以便于人群或个体间比较。BMI是独立预测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有用指标,WGOC的体重分类界值能够敏感预测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本研究显示青少年体重指数与血压成正相关,超重组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约为正常体重组的2-6倍。尽管各项研究采用的超重,肥胖标准不同,但很多研究显示出儿童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升高有关[4]。

有研究显示12-18岁青少年BMI每增加1kg/m2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24和1.91倍[5]。BMI大于25kg/m2的人群,每增加5kg/m2的BMI会增加30%的全因病死率[6]。因此,对于学生的BMI监测是必要的,对于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应该给予动态监测和健康指导,帮助他们远离疾病的危险,起到体检的真正意义[7]。

本研究显示超重学生占14.37%,必须给予干预措施。本研究调查对象为高中生,课业压力大,久坐于教室内,运动量少,且饮食偏好油炸类高脂肪食物。针对上述特点,对学生的健康管理主要从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这两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少吃或尽量不吃油炸食品,奶茶,蛋糕等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保证每天1杯牛奶和1个鸡蛋,多吃鱼肉等优质蛋白,保证每天有足够数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鼓励学生课间休息,每天有一定的体育锻炼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也能更好的提高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同时也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力求做到终身坚持健康生活习惯。

总之,青少年超重和高血压的流行形势非常严峻,该人群也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可能。因此,呼吁社会各界重视青少年超重的防治,从青少年时期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参考文献:

[1]马春明,陆强,尹福在,等。肥胖指标在青少年高血压病预测中的价值。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1:19-21.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97-101.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7:579-616.

[4]王文娟,王克安,陈春明,等。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109-112.

[5]刘博伟,尹福在,马春明,等。青少年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40-143.

[6]PropectiveStudiesCollaboration,WhitlockG,LewingtonS,etal.Bodymassindexandcausespecificmortalityin900000adults:collaborativeanalysesof57prospectivestudies.Lancet,2009,373:1083-1096.

[7]张芳,侯丽萍,陆永梅,等。学生检测体重指数与慢性病的预测分析。河北医药,2011,8:2517-2518.

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