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体育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浅谈学校体育教学研究

李林城张德春

李林城张德春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课所涉及到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的具体分析,为实际教学给出有效指导,从而有助于实际教学的提高。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1-6035(2013)05-0000-01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对增强民族体质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学生时期是长身体的关键特殊时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加强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儿童、青少年是人口构成的重要部分。因此,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也成为大众体育普及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所养成的体育观念、能力和习惯,将有助于他们在踏入社会后,成为大众体育的生力军,从而极大地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体育作为培养人和教育人的必要手段,历来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与分析

学校体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一)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是在一定教学时间内各种教学活动行为要达到的标准和境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是师生都要明确和掌握的,是一种具体的体现。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检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所以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

(二)体育教学计划。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一般有教学年度计划,教学学期计划,以及教学单元计划,周课训练计划等。比如一个单元计划用来教授游泳我们就可能如此安排蛙泳课时:15课时学会的标准:通过15课时的学习单独会游泳25米。第一课游泳熟悉水性(课时一课时)。第二课:蛙泳的腿和手练习(课时二课时)。第三课:蛙泳腿和手配合练习(课时三课时)。第四课:手,腿,压水(抬头)配合练习(课时一课时)。第五课:蛙泳练习(课时五课时)。只有反复的练习才能找到游泳的感觉,进而进入蛙泳的提高班学习。

(三)体育教学方法。

确定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主要是从认识论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以及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来入手。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

1.语言法。

语言法在体育教学中,老师的讲解、口令、指示、口头评定成绩,学生的口头汇报、“默诵”、“自我指示”等,都是语言法的运用。比如在蛙泳教学中对动作的讲解,分手压腕,双锚拉纤,高肘抱水,翻掌起肩。梗颈出水,蛇腰拖髋,收垂双膝,两足外翻。入水隐头,拢臂藏肩,内踝向后,蹬夹下旋。前低后高,滑沙伸展,绷腿收腹,浮升水面。

2.直观法。

在体育教学中直观法的运用有:动作的示范、教具模型的演示、放映电影或电视录相;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直接体会动作要领,辨别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对身体的影响,从而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比如蛙泳教学中观看标准示范动作,教学视频等都属于直观发。

3.练习法。

是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重复做练习的方法、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巩固与提高,学生身体的发展,体质的增强,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培养,都必须在反复练习过程中才能获得和实现。蛙泳学习中长距离的练习某动作,或完整配合动作学习。

4.分解法。

是把整个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依次地进行教学,最后达到掌握整个动作。一般适用于较复杂、可分解、用完整法教学有困难的动作。比如在学习蛙泳的过程中,首先进行呼吸的学习,其次是蛙泳腿的学习,再次是手的学习,都属于这个分解教学范畴。

5.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是指针对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的方法。比如针对蛙泳动作学习,最后对实际动作和标准进行比较,指出错误动作加以改正,属于纠正错误法。

6.完整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它便于完整地掌握动作,一般适用于较简单或不宜于分割的动作的教学。蛙泳通过分解学习呼吸、手、脚的动作,最后需要全部配合动作,则是属于完整教学法。

(四)体育教学原则。

普遍认为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具体反映,同时也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总结和概括。现在普遍运用的体育教学原则比如积极性原则是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积极独立思考,刻苦顽强学习,把掌握和提高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当作一个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过程。直观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由已知到未知,不断提高。人体各内脏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具有一定的惰性,机体应该从相对安静状态逐渐进入运动状态都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运动负荷过小,达不到教学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会损害身体健康,反过来也影响完成教学任务。巩固提高原则大脑皮层动力定型的形成,是动作技术、技能的形成、巩固与提高的生理学基础。如不及时巩固、提高,动力定型将会消退,对教学效果也会有不良影响。

三、结论

我们只有真正懂得了教学的艺术,真正理解和明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手段的真实用途才能备课、上好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从而不误人子弟。才能真正对得起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人民教师以及这个光荣的称号。为祖国输送更多的有用人才,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吴敏.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新动向[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6(08)。

[2]韩诚,迟淑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30)。

[3]吴世英.终身体育思想与高校体育[J].五邑大学学报2002(04)。

[4]谭东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今日科苑.2009(14)。

作者简介:李林城男1987年8月25日出生,四川会东人;学校(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