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聋教高中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谈聋教高中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

张学锋

赤峰市民族特殊教育学校

我校聋教高中自2005年创办以来,一直面临在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上的困扰。2007年2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学校应创造条件,开发校本课程,以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从《方案》颁布开始,我校就着手关于聋校高中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准备工作。在十几年的聋教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探索中,在对六届高中毕业生教学经验积累中,我校高中部的老师们已总结了一些成功的、实用的经验,所以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3月份我们开始了聋校高中语文教学用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现就这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特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编写心得。

一、分析历届高考试题,筛选典型例文

目前,全国开设高中聋教育的学校大部分还是采取,在普教人教版初高中教材的基础上删减增添的办法进行教学,我校也不例外。由于我国聋人高考实行的是单招单考,尽管各大高校的考纲相似,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范围及程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以同样是本科院校的北联大特殊教育学院、天津聋人工学院、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例,北京、天津的考试更侧重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而长春的试题更注重考查聋生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难度较北京、天津偏低。从试题中的基础知识选择题和阅读题来看北京、天津的试题已接近普通高中会考水平,而长春的要低一到二个年级,其他专科院校相应就更低一些。

没有像普校一样的统考,并且学生在报考时要报2、3个高校,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选用的文章在教材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在编写前我们反复研究各大院校的试题,对比筛选,找出比较统一的知识点。特别是在汇总分析近几年的阅读题及作文过程中发现,各大高校的试题越发注重考查聋生语言分析、运用能力和对生活、社会的情感体悟。所以在选择校本教材适用的文章过程中,我们尽量选择与试题中文章结构、情感表达类似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同时在每单元的编排中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删减都仔细对比、考究,力求在不同要求中寻求到比较统一教学方向。

二、由简入难,梯度编写

前几年,我校在小学及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还是现行的1995年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这套教材与普校人教版教材在衔接上有很大距离,特别是在语法知识、文体类型方面滞后很多。因此,根据我校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思维理解能力、语言发展状况等,本套校本教材的编排是按梯度进行的。即高一上下册为过渡教材,在课文的选择,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上偏重接近学生生活,课文内容大多富有故事性,便于学生理解,包括新接触的说明文、文言文也都选用浅显易懂,有代表性的文章。高二上下册的编排重点在巩固与提高,课文的难度、知识点及对思想情感的把握都逐步加深,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比较成熟的思维方式,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高三两册用书侧重于拓展与延伸,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阅读能力,能够运用前四册书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或自主学习。同时,这六册书中每单元都有统一的主题,每篇课文的选择都与主题相关,并配合单元学习重点设计了写作训练及口语交际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在阅读、写作及语言交际上的不足。

三、以生为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随着分层教学、个别化教育这些教育理念的倡导,教学中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怎样在教材中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有共性的汇总又有个性的发展,这在教材编排上也是一个重点、难点。

在前期的交流、讨论中,我们最终明确把握住了一点——教材是学习的例子,不是典范和标准。我们不能“以本为本”,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因此,教材编排上从“以生为本”为出发点,研究、分析学生共性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文章作为例子,而满足个性的部分、拓展、提升的部分则在对比阅读及口语交际中体现。以现编排的高一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单元重点是“运用典型事例刻画典型人物”。第一课选用的是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非常有代表性,既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适合高一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并且切合单元学习重点。随后安排的是对比阅读课文《我的老师》,这篇文章就不作为讲读课文使用,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我的母亲》时掌握的方法自主阅读。其后安排的第二课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及对比阅读《藤野先生》在课文内容理解上加深了一个层次,但是文章学习的重难点还是围绕单元重点进行的。最后还有口语交际及写作训练。这样围绕一个中心点,一层层加深难度,既有典型文章讲析又有同类文章自主阅读,既实现了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又满足了学生的不同个体需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我们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很浅薄,关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系列研究也起步不久,在教学工作之余时间也不够充裕,教材编排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很多地方还需在实际使用中不断修改完善。但是,在课改的大潮中,我们聋教育可能还做不到引导潮流,至少我们要勇于尝试、勇于探究,勇于实践,这样我们的聋教育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