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 2

协同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乔婷徐慧莲

乔婷徐慧莲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江苏南京210024)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183-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病率的上升,我国人群中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将呈显著上升的趋势。据调查,国外人群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5~2%,≥65岁人群可达6~10%[1-2]。我国心衰患病率也已达0.9%,其中老年人群的患病率达1.3%[3]。它是65岁以上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原因。当前,我国社会福利及社区护理尚很薄弱,虽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病情加重期间必须接受医务人员照顾,但最终仍要同归家庭和社会。因此,要求患者掌握一定的疾病知识,某些项目的监测、注意事项等,才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控制。心力衰竭病人有关自我护理的知识很少[4],自我护理行为总体上处于中等或偏低水平[5]。

Lott等[6]以Orem自我护理理论为框架,提出了协同护理这一概念,即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鼓励患者参与健康护理。其目标为以现有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和家属参与护理的能力,强化健康护理集体的协同作用,发挥护士作为临床教育者、支持者和协同者的角色,并强调护士的责任是帮助而不是替代。慢性心衰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重且反复发作,协同护理通过护士指导-患者实践-再指导-再实践,这一系列的活动,变观望、等待为主动配合,使患者的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对心衰患者病情的好转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7]。现将心力衰竭患者协同护理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自我护理管理教育

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策略一直是护理研究的重点[8]。自我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通过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包括疾病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使患者有能力通过调控行为预防心力衰竭反复发作[9]。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1.1提高服药依从性

药物治疗仍然是CHF患者的治疗的首要措施[12]。

1.2控制饮食、限水限钠

为了避免水钠潴留加重病情,心衰患者要求低盐饮食,每日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严重CHF患者应无盐饮食。

1.3规律运动

安静卧床能在短期内促进利尿,减轻心力衰竭心肌的做功量,是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恶化时的基本治疗原则之一[17]。

2.心脏日记

日记内容包括体质量、生命体征和症状。

2.1体重及出入量

患者每日体重变化是最可靠的监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利尿剂剂量的指标[28]。体重持续快速增长(1kg/d)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提示[29]。

2.2心率和血压

心率和血压是一种简易而且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

2.3心衰症状

在CHF临床症状中,疲劳、呼吸困难、乏力是CHF患者报告频率最高的3种症状[37]。

3.提供个性化心理干预

心衰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重且反复发作,使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状态,进而影响心脏功能、负性情绪与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39]。规范而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但可以有效改善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焦虑症状,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和缩短住院日[40]。

4.小结

协同护理模式不需要增添额外护理人员,而是支持以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中心的健康护理,培养患者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患者参与医院的护理工作,患者的自主潜力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作为护士,其首要任务是了解患者目前的状态,了解患者渴望从护理人员那里得到哪些满足。协同护理模式加强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抛弃那些认为护士的作用就是执行医生的医嘱的狭隘观念,鼓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扩大其工作范围,不仅只完成工作任务和医生医嘱,还负责患者的全面护理。护士通过指导-患者实践-再指导-再实践,这一系列的活动,促进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改善了护患关系,使患者的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感受到医护人员及家人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增加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战胜疾病的信息,主动对自己的生命及健康负责。从而变观望、等待为主动配合。协同护理模式重视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提示细致、有计划、系统强化的自我护理指导有助于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并改善其疾病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MassieBM,ShahNB.Evolvingtrendsintheepidemiogicfactorsofheartfailure:rationalforReventivestrategiesandcomprehensivediseasemanagement[J].AmHeart,1997,133(6):703-712.

[2]HoKK,PinskyJL,KannelWB,eta1.Theepidemiologyofheartfailure:theFraminghamSmdy[J].AmCoilCardiol,1993,22(4SupplA):6-13.

[3]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4]田芳英,何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影响因素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1):3-6:

[5]邵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2009.

[6]LottTF,BlazeyME,WestMG.Patientparticipationinhealthcare:anunderusedresource[J].NursClinNorthAm,1992,27(1):61-76.

[7]王国华,曹葵兰,曹青等.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指导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8,23(19):67-68.

[8]PamelaJ.Self-managementofatrialfibrillation:Anewfrontierfornursingresearch.AccessedAugust7,2008.

[9]刘继玉.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5):746-747.

[12]刘建波,蒋科.预见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7,4:31-32.

[17]沈玉芹,宋浩明.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氧运动康复[J].国际心血管杂志,2008,35(3):173-176.

[28]戴闺柱.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2,30(1):23.

[29]ArtinianNT,MaganM,SloanM,etal.Selfcarebehaviorsamongpatientawithhartfailure[J].Heartthung,2002,31(3):161-172.

[37]王丽萍,王丽资,钟克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B):22-24.

[39]刘芳,方淑华,赵强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1B):2952-2953.

[40]关梅菊,曹清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