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协同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协同护理效果分析

曾丽兰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有患者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行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治疗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认知程度并进行考试及患者住院的时间与住院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情况数据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考核及格率数据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与住院治疗费用数据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协同护理能有效提升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是值得推广及运用的。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协同护理;协同效果研究

支气管哮喘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1],全球目前约有3亿支气管哮喘病患者,我国患者占到1%,并且每年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有研究表明规范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治疗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支气管哮喘疾病,让患者几乎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2]。协同护理是建立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重视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此提升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效果。本院为探究协同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故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进行研究,现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50例,其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20岁-75岁之间;对照组有患者46例,其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19例,年龄在19岁-77岁之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数据对比(P>0.05)结果无差别,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1)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病房,病房内禁止拜访植物、地毯、羽毛制定等会引发哮喘的物品;(2)告知病人注意饮食,忌食容易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蛋、虾等;(3)避免患者吸入刺激性气体、烟雾或粉尘;(4)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过要注意不要运动过度或进行剧烈的运动;(5)督促患者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6)避免患者日常治疗中接触到过敏原;(7)如患者或患者家属有抽烟的人,要规劝其戒烟;(8)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时,护理人员调整患者的位置让患者有一个舒适的坐姿,引导鼓励患者进行缓慢的深呼吸;(9)协助患者排痰,告知患者谈液粘稠时可以多喝水;(10)监督患者按照医嘱接受治疗。

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协同护理的模式、时间和计划,护理内容包括:(1)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患者的病例情况,还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协同护理;(2)为患者准备两套哮喘知识手册,一套是以图片、画册为主,一套是以文字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手册;(3)将哮喘知识培训实践定在下午四点到下午五点之间,选择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的房间进行培训,患者家属可以陪同参加;(4)培训内容要配合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多采用图像、视屏的培训方式进行,讲解内容时要通俗易懂,保证每一位患者都理解所培训的内容;(5)注意调节培训的氛围与节奏,以护理人员讲课为主,提问为辅的形式进行培训,多鼓励患者及家属进行提问;(6)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与课程,可以配合患者住院治疗进行。

治疗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认知程度并进行考试及患者住院的时间与住院治疗费用。

1.3统计学处理

文中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包,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x±s)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且应用X2检验,两组组间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情况为:FVC为(2.47±0.31),FEV1,FVC为(73.15±8.19);对照组质量后肺功能情况为:FVC为(2.34±0.33)。FEV1/FVC为(65.85±6.94);两组数据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认知程度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分别进行了支气管哮喘疾病认知的考核,考核结果为:观察组治疗前考核及格率为54.13%,治疗后考核及格率为95.16%;对照组治疗前考核及格率为55.19%,治疗后考核及格率为73.14%。两组数据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治疗费用对比情况

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为(10.27±3.74)天,住院治疗费用为(3477.19±127.13)元,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为(15.93±3.99)天,住院治疗费用为(5094.24±240.27)元,两组数据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主要发病表现为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胸痛等现象。支气管哮喘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的质量[3],更有甚者更会造成死亡,以此给家人带来不小的生活负担与经济负担。传统的护理手段只是单方面由医护人员进行,患者进行配合而完成,协同护理更重视的患者参与到自我护理与自护康复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培训,让患者了解到支气管哮喘疾病的防护方法,让患者掌握自主控制治疗疾病的方法。如此不仅可以增加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了解,也增加患者对治疗控制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信心,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减少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治疗,有效的控制了病情,从而减少了住院的时间与住院治疗费用,极大了缓解了患者的经济状况[4]。

在实验过程中,本院发现接受了协同护理的患者更为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的治疗,在自我护理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一定的专业性,护理人员得到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满足感,即便不是在培训的时间也愿意回答帮助患者继续学习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护理治疗知识,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完成治疗后,接受协同护理的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只接受了常规护理的

患者,并且在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方面都有优于只接受了常规护理的患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本院认为协同护理有效的提升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提升了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缓解了患者的治疗压力,是值得推广及应用的。

参考文献:

[1]刘艳萍,朱爱民,刘宪岭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14(13):47-48

[2]常红娟,高敏,桑文凤.协同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11(27):966-967

[3]栾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呼吸指导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26):632-633.

[4]符海珠,梁文柳.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在支气管肺炎儿童治疗中应用效果的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07(35):128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