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研究

李吉利

重庆巫溪县人民医院内二科重庆巫溪405800

【摘要】目的分析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病患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疗的100例中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如参照组与研究组,平均每组50例,对参照组病患给予中风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病患者则使用中风护理单元的方法进行干预,等治疗整个过程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情绪、自理能力、上肢功能及其他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病患实施中风护理单元干预后的效果明显大于干预之前;另外,研究组患者在进行中风护理单元后的情绪、自理能力、上肢功能以及其他方面都比参照组的效果更显著,两组间的数据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给予中风护理单元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地加快患者的恢复速率,帮助他们建立治疗的信心,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知,中风护理单元干预在医学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在临床治疗方面应该得到推广与普及。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结肠镜检查;效果评价

近些年来,中风患者日益增多,所以人们愈加追求更好的护理方式,以便避免与降低中风病患者人数的上升。为此,医学界部分专业人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研制出一项高效的护理方式来满足中风病患的需要,以挽救更多中风病患者的生命[1]。中风护理单元作为一种既有效又科学的护理方式,其主要能够提供有效的护理手段,明确护理规范,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如今,其已经普遍地被应用在医学界。本院主要选择了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疗的100名中风病患者,并具体分析其进行中风护理单元干预的临床效果,详细的临床报告如以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中风治疗的100名病患,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和研究组,各个组50名。其中,参考组的男病患27名,女病患23名,他们的年龄分布在43~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4.2)岁。在研究组的50名病患中,男性患32名,女病患有18名,其年龄几乎在42~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4.5)岁。对于两组进行中风治疗的病患者,通过对他们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可知,各个组的病患不管是年龄范围还是性别结构都无较大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全部中风病患的治疗都由一样的医护人员进行。

1.2方法

参照组:对本组病患实施中风常规护理方法,医护人员具体地记录每个患者在实施护理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研究组:对于本组病患给予中风护理干预的方法。具体的护理过程如下:第一,评估单元,记录病患的病史、临床基本资料、病发因素、身体状况及心理变化,推测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详细的护理趋向,从而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第二,施护单元,在病患入院时,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具体叙述一些疾病知识与治疗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消除患者出现的害怕、恐惧心理;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主要从病患的病情监督、饮食、使用药物、心理变化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对具有压疮、发烧及患有感染的病患,护理人员要紧密结合自身的护理经验,给患者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第三,康复单元,在对病患给予对症治疗的时候,若发现具有肢体不便行动及言语障碍的病患,应该给予必要的康复护理,再配合适当的穴位按摩,或使用针灸刺激等一些具有医学特色的护理方式,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率;第四,健康教育单元,将健康教育应用在患者护理的整个过程当中,及时总结病患在进行护理时时常发生的状况,探讨并分析出现此症状的重要原因,再具体地制定出一项健康教育的护理指示计划表,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给予病患更加深入的教育,以便增强病患治疗的依从性,让他们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与病房的护理工作。

1.3效果评定标准

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中风护理干预措施以后,分别以患者的情绪、自理能力、上肢功能以及总分作为评价标准,从而来选择最高效的护理方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病患在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自理能力、上肢功能以及总分方面,研究组的数值均比参照组数值更高,通过数据分析显示,两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3.讨论

近些年来,由于中风病患者与日增多,其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国内中风病患人数逐渐上升[2]。很多患者及医护人员也增强了对其的重视程度,并研究出高效、低风险的护理方式来预防及减少疾病的发生,中风护理单元方式作为一种被众多人认可与接受的护理方式,其已经广泛地被运用到医学实践中[3]。目前,医护人员也在对中风护理措单元方式进行不断地细化与规范,为中风病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创造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为此,我院主要选取了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疗的100例中风病患者,将他们平均分成两个组,并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治疗过程结束后,分别分析两组患者在情绪、自理能力、上肢功能以及总分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显示出,实施中风护理单元措施的效果远远高于常规的中风护理方式,其有效地提高了病患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快了他们肢体功能恢复的进程,帮助患者建立起了抗拒疾病的决心与勇气,也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相符合,进一步提高了中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在实施中风护理单元的临床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局限与不足,比如:我国当前的护患比例明显不协调,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临床工作的有序进行,中风护理单元要以特定的时间为保证。另外,病患必须具备良好的依从性也是保证中风护理单元措施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在新型医疗制度的具体规范下,怎样有效地利用当代的医疗资源来加大中风护理单元对病患生存质量的影响,其已经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4]。

总言而之,对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的中风病患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通过对比两组间一些相关的数据,研究组使用的中风护理单元方式,其护理效果远远高于参照组使用的常规中风护理方式。并且此种护理方式还有效地加快了病患的康复速率、改善了他们的应对不同事件的情绪,提高了自身的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升了其生存质量。由此可见,采用中风护理单元在医学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其应该在医学领域普及[5]。

参考文献:

[1]张敏.辨证施护对出血性中风患者近期和远期情感障碍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4,(11):131-133.

[2]田福玲,李旗等.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脑中风患者下肢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4,3(15):47-50.

[3]许云兰.脑中风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4(14):34-35.

[4]吴林.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综合能力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5,2(18):72-73.

[5]梁崇南.传统时辰观在缺血性中风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