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学院亚健康大学生群体心理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5
/ 2

武昌首义学院亚健康大学生群体心理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陈天军

武昌首义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湖北武汉430064

摘要:据调查约有一半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群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笔者试图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构建适应亚健康大学生群体的心理保健服务体系,并通过“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联动机制去落实完成,从而真正让亚健康群体大学生能够快乐顺利度过大学四年。

关键词:亚健康大学生;心理保健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调查显示,随着环境的改变和社会压力的增加,约有一半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部分亚健康学生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引导下,通过心理保健服务体系对其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施加影响,使他们能够身心愉悦的度过大学四年生活,顺利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保健服务体系的理论指导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适能力。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因此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实践摸索,构建一套适合于亚健康学生群体的心理保健服务体系就非常必要。

心理健康主要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社会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标准,主要涉及了知情意行四大方面。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201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中曾说:大学生在西南交大的4年学习时光里,能“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激励自己,升华自己,实现“四度”成长:认知——拓展知识的广度、情感——增强情感的厚度、意志——锤炼意志的韧度、行动——提升行动的力度。因此,对亚健康群体学生来说,改变其认知,调整其情绪、增强其意志,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行为,从而形成健康心理品质,使之更好适应大学生活。

二、心理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

经过近两年的积累、总结与反思,在对亚健康群体学生施以“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涵盖“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文化主题实践、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和日常行为练习”的亚健康大学生群体心理保健服务体系。

①.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心理人文素质讲座,改变亚健康学生的认知与觉察能力,教会学生基本的心理保健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素养。

②.通过开展心理文化主题实践,让亚健康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能积极表达各种情绪、提高学生情绪控制与调节能力,以美好心情阳光心态度过每一天。

③.通过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克服自己已有的思维、交往与行为定势,提高亚健康学生的意志品质与挫折承受能力,以良好的心态接纳自己,积极迎接大学四年可能遇到的挫折。

④.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练习,改变学生已有行为范式,增加亚健康学生的运动量,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养成健康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身体健康,充满活力。

三、心理保健服务体系的实施开展

心理保健服务体系主要依托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来开展工作。积极发挥学院、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共同做好亚健康学生群体的心理保健服务工作,从而构建安全、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

1.学校咨询中心搭建心理保健框架,推广保健意识与技能技巧。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做好心理保健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面”的层次来搭建心理保健服务框架,为开展心理健康保健服务提供理论支持、技术指导以及总体顶层设计教育活动。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a.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保健知识。教会学生基本的心理保健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素养。b.组织特色团体辅导培训,推广心理技能技巧。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时间管理、音乐放松、心理干部成长等四大团体辅导,关爱学生个性发展,使个人得到成长与发展c.做好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开展如户外团体拓展运动、心理情景剧汇演、“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宣传活动,全面营造人文关怀大环境,构建热情友善、理解包容、帮扶关爱的积极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2.院系心理工作室实施心理保健方案,养成保健习惯与阳光心态。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与帮助下,发挥心理兼职教师、心理专干的灵活性与主动性,自助开展各项活动:a.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主题班会、“面对面、心交心”宿舍座谈会等,由同学们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相互传授自己的心理保健方法;b.开展特色拓展运动计划。院系兼职教师组织了多人多足、袋鼠跳、特色早操、盲人过河、全班向前冲等特色拓展与早操,积极的体育锻炼与充分的体育运动是应对亚健康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c.时间管理能力训练。通过开展21天行为习惯养成训练营等活动,督促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加强对学生时间观念的教育与组织,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项任务与要求,形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

3.积极寻求学生处校团委支持与帮助,合力构建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咨询中心与校团委协商,在其组织的延续十四年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中,希望增加较多具有人文关怀、心理关注的各项活动,比如语音模仿大赛&舞台戏剧表演大赛、“记忆中的那本书”主题演讲比赛、趣味生活设计大赛以及寝室美化大赛、“戏说心理经典”等活动中,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推广了心理保健的服务理念;而且还与校团委合作,与学生社团组织一起开展了关注军威苑社区聋哑儿童、社区心理书籍读书会、走进养老院关爱老年人等,使学生更富有爱心、同情心,更在活动中学会感恩,感受亲情友情的魅力与温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樊富珉、何瑾著.团体心理辅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7月第1版。

2.吴才智、包卫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5月第1版。

基金项目:2017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一般资助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2017XGJPX3013)

作者简介:陈天军,男,湖北荆门人,讲师,现为武昌首义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