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中药的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

刘春

刘春

(青海省中医院药剂科中药房810000)

【摘要】随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中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多数人对于中药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人们在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近年来,中药重度现象明显增加,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为中药的运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124-02

引言

中药一般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矿物,因此多数人认为重要的毒副作用较小,但随着中药应用的日趋广泛,对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中药的毒副作用主要是药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了一定的损害,扰乱了人类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1.毒副作用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一,药物的配伍不合理。中药多数是配伍用药的,其制剂多数是由各种中药材配置而成,而多种药材都有自己的配伍禁忌,在配药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还应当考虑到一些重要与西药的配伍,例如朱砂等含有汞成分的重要遇到西药的碘化钾等,就可能会引起药源性肠炎。此外,中成药消渴丸中,除了含有黄花以及生地外,还含有0.25g的优降糖,因此许多人因为此药是中药制剂,导致一些患者服用后出现低血糖昏迷的情况[1]。中医认为,乌梅、山楂以及山茱萸等于磺胺一起服用,会引起血尿,甘草与水杨酸等同事使用会增加溃疡疾病的发生率。

第二,没有针对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按照中医理论辩证施治的原则,才能够有效的保证药物的安全,否则就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及时是补益中药也应当实施辩证治疗。例如大黄、黄连以及黄柏等组成的复方针对实热型细菌感染进行治疗,虽然符合“热者寒之”的基本治疗原则,但是细菌感染,假如患者为虚寒证,采用次方治疗效果较好,否者不但无法治疗患者,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中毒等情况。另外,医师在写处方时,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名称,不应使用俗名或者简称,以免出现差错,例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常用的五加皮没有毒性,与人参的功效相似,但北五加具有祛风湿的效果,具有少量毒性,假如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没有写明是哪种五加皮,就很容易出现用错药的现象,导致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第三、药物的剂量过大。剂量通常分为治疗量、中毒量以及致死量,中医药典规定的剂量通常为治疗量,由于个人对于药物的耐受能力不同,加上年龄以及体制的差别,药用量太小,就不发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医师通常会增加药用量来追求临床效果,但假如超过极量,就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也是中药中毒最为常见的原因。所有的药物或多或少都含有少量的副作用,因此在用药时应当安排合理,虽然有些重要没有毒性成分,但假如过量服用,就会导致中毒,例如过量服用肉桂会引起血尿,而过量使用大黄会导致腹泻等。

2.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的主要对策

第一,配伍使用一些功效相近的药物。多数人认为药味越少,成分精炼就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殊不知将一些功效相近的药物配伍使用,既能够有效的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例如荆芥与防风或者羌活与防风等相似,可配伍使用,而止痛的药物川芎、细辛以及白芷等能够配伍使用,而黄柏、黄芩以及黄连等能够泄三焦热毒[2]。上述中药中,假如需要使用单味药,就需要加大药剂量,才能够保证治疗效果,但当剂量超过一定量时,不仅无法提高治疗效果,还会产生毒副作用,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临床中,常常会使用多味功效类似的药物配伍使用,如此便能够产生协同效应,而每味药物的毒副作用不同,能够减轻全方的毒副作用。

第二,选择适当的药量。通常来说,用药的计量与引起毒副作用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当代药理学已经制定了“治疗量”、“极量”等的标准,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是在治疗量的范围内使用中药,同时顾及到各个药物的特点,例如小剂量的柴胡(<4g)能够举清阳,中剂量的柴胡(4-12g)能够疏肝理气,大剂量的柴胡能够散表透邪。除了注意药物的特点外,对于一些具有毒性的药物更应当严格的控制剂量,先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逐渐增加,当患者恢复健康后应当立即停用,例如内服的巴豆、马钱子等,外用的铅丹、雄黄等,都应当注意用药量,其中马钱子含有宁碱,毒性较大,需要炮制后才可服用,且煎服不能超过1.0g。

第三,针对患者的情况用药。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按照患者的体质来选择药材以及确定药物的剂量,如此便能够有效的降低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提升临床疗效[3]。不同体质的人群对于药物的耐受能力不一致,适用的药物也不同,一些在药典上记载没有毒性的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医生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记载一些具有毒性的药物时,应当从小剂量着手,逐渐增加至有效的计量,对于一些没有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来说,假如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反应,医师也应当仔细观察,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医师在用药的过程中,应当按照中医药理论的标准用药,假如脱离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很容易导致中药的毒副作用,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3.结语

由于中药毒副作用出现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想要有效的预防中药的毒副作用,就应当从配伍使用一些功效相近的药物、选择适当的药量以及针对患者的情况用药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中医药队伍的素质,深刻的认识中药副作用的危害性,谨慎用药,以此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丹丹,王建,彭颖,王茜,马骁,唐丹霞,夏厚林,曾南.四味芳香开窍药的挥发性成分对缺血缺氧PC12细胞及Ca2+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2(11):42-43.

[2]朱少铭,杨道华,刘久波,陈琳,聂磊,朱礼国,涂汉军,席刚明,李茂玉.马兜铃属中药所致大鼠急性中毒性间质性肾炎的研究[J].郧阳医学院学报,2012,32(02):52-54.

[3]丁长江,孟勤,李宏斌,李斌和,段明郁,张宏桂.中药制剂中乌头碱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55(0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