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语文教学的育人职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浅谈高职语文教学的育人职能

亓瑶

亓瑶(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下职业教育形势的分析,阐述高职语文教学的育人职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育人

当下,高等职业教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为国家培养大量高学历的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它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供给学生思想、文化、历史的智慧,也可以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高职语文在育人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总体来说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不能很好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种情况下,语文课程就要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职责。

人文素养是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的总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可以速成的,但人文素养的提高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试,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目标并不明确,所以,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语文就要改变单纯知识传授的状况,而侧重学生素养的提高。

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才的标准又有了新的内涵,现代社会需要的已不仅仅是掌握某项技术的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个人。语文相较其他的专业课程在塑造人、培养人才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应大自然的美好生动,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

这些人文教育素材既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也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自强兼容;既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也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心态;既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气磅礴,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自然。当今,全民学国学的浪潮风起云涌,这些文化精粹需要薪火相传才能代代不息。

第二,适应职业需要,加强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既然培养目标侧重实用性,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也应该准确定位,理清思路,明确教学方向和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应该适应职业需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从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能力需求情况来看,摆在首要位置的就是“能说会写”。“能说”就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口才,善于表达和推销自己;“会写”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因此进入高职院校之后,语文课程应该侧重关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

比如高职院校中普通话的普及。通过对新生的摸底调查,我们发现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不容乐观。在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我们认为语文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运用普通话。如果学生在就业推荐中能用标准的普通话与考官进行交流,无形中就给自己增加了胜出的筹码。

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担负着重要的育人职能,但是就目前的语文教学状况来看,情形不容乐观。首先,课时较少,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只在一年级安排一个学期,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其次,学生不够重视,认为无新鲜感而又乏味。第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没有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第四,教学手段、方法落后,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使人向真、向善、向美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实用能力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几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学篇目择优选取。

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篇目的选取,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例如陶冶学生的民族精神,可以选取古代经典的诗文,让他们认识理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主张“施仁政,行王道”的孟子,“忧国忧民”的屈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选取现当代的文学精品,引导学生深入情境,拓展情怀,如充满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再别康桥》,哀怨凄婉的《雨巷》,感人真挚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第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该改变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几只粉笔”的状况,转为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比如讲到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可以给学生播放配乐诗朗诵录音,给学生制造优美的情境;讲到《宝黛吵架》,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部分,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

教学中应以实训为主,讲授为辅,设计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说写训练项目,增加学生动口动笔的机会。如讲解蔡元培的《就认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我们可以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形式,针对学生进入大学的目的,以及以后的理想展开讨论,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动口能力,课下可以让学生把发言整理成文,锻炼写作能力。

第四,考核灵活化。

对于高职学生的语文课程考核,我们认为应该改变高中阶段应试考核的方式而转变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可以由教师针对教学情况、学生特点采取多样的考核方法,也可以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教学目的分阶段考核。比如讲到诗歌单元,可以安排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活动,根据活动中每个同学的不同表现打分。这种多元考核体现的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有了科学的评价。

总之,要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职能,需要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有责任把语文课程上好、上活,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真正有所提高,学有所得,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刘荆洪《试论高职语文教学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系》,《经济师》,2007年第1期。

[2]李敏《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覃艳艳《浅谈高职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第10期。

作者简介:亓瑶(1983.2--),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