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教育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1

论在教育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1王朝辉2李文杰

1王朝辉2李文杰

(1山南隆子县中学西藏山南856600)

(2山南隆子县中学西藏山南856600)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对于学校,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的发展为本,珍视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施行人性化的管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树立和落实胡锦涛书记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学校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以人文本?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是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人处在中心的位置,正体现出学校教育更应该以人为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创建以人为中心的素质教育。

二、在教育实践中要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也是互敬互动的,这种关系的建立又取决教师的人格、能力等各个方面。具体说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要讲平等尊重,不讲“师道尊严”;要讲理解引导,不讲包办代替、强制命令;要讲师生互动,不把学生当作知识填充的容器。我们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隐私,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在学习的征途上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伴游。

2、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人的个性发展

不完美的人,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往往是差异才见个性,差异才见特色,差异才见生动。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个性,承认人文全才,肯定人人有才,既有人情又要有道理,做到有情有理,情理交融。

3、要多关心爱护学生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没有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是不会产生心灵撞击的火花,未成年人身体发育不健全,心理不成熟,特别需要关心爱护。教师应该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像慈母对待孩子一样热爱学生,倾注全部的热情。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理,做到以情感的力量感化人。

三、在德育教育中,更要体现以人为本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在学校的具体工作中,可以分为: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和思想品质教育;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和发展学校的德育小气候四部分。

1、加强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

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学校应要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中的好行为进行表扬,鼓励大家学习。

2、注重心理健康和思想品质教育

教育不只是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时候培养完整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结合起来思考和解决,相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

现在处于教育改革时期,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高分低能”不是现代素质教育所需要的,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实施自上而下的管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自我管理,学校不妨以班级为单位,安排学生值周或值日,对学校实行自下而上的管理。

4、发展校园德育小氛围

首先是学校领导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学校领导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校领导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学问探究的孜孜不倦的精神,都影响到学生的心灵。最后是学生学习风气的匡正。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良好的学风,良好的同伴氛围,也是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的重要方面。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教师应该要从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入手,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入手,无论是学校整体工作,还是德育教育,都要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发展服务。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