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问题廖德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问题廖德荣

廖德荣

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重庆401122

摘要:国家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建筑垃圾资源来源广,组分复杂,再生利用难度大。本文就建筑垃圾再利用发展所存在问题及陕西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探索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展开全面的思考。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引言

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成为热门话题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100%资源化、100%市场化等观点或宣传。个人认为,严格意义上讲,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是有区别的,目前要做到100%资源化和100%市场化有一定难度,需要具备很多条件,而且需要抓住关键问题、综合发力。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是为了解决占地、环保和安全而采取的处理措施,重在“处置”,如堆存、回填、筑路等,一般不需要分类,有时只要简单破碎即可。而资源化则是把垃圾变成再生资源,制成各种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强调的是“价值”和“效益”。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是对垃圾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分类越细、越纯,资源化用途越广,利用率和利用价值越高。

1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利用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不高,其重要原因是在我国建筑垃圾利用并没有得到政策上的足够重视和支持。我国目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主要方式是将建筑垃圾经过机械破碎分级筛分成为粗细骨料(再生骨料),用以代替混凝土中部分砂石配制成的混凝土。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上看,利用建筑垃圾在生产的混凝土强度低,目前主要用于道路建设中的路基、路面、路面砖和马牙砖等工程,而没有应用在住宅建筑高强度混凝土中。随着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地方已经禁止开山采石、禁止河内采砂,那么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经目光聚集到废弃建筑垃圾上。

2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问题

2.1继续明确和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凡资源化利用量或利用比例达到规定要求的,除了资源化项目生产设备抵扣进项税和加速折旧、产品免征增值税,还应对新设立主营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免征、减征或返还一部分企业所得税,使其在落实各种收费基金补贴和奖励的前提下产品价格上有竞争力,能达到适度赢利水平,有稳定发展的能力。

2.2疏堵结合,从源头抓起,封闭式管理

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严格明确和落实建筑垃圾产生、排放和处置责任,全面建立建筑施工和拆除垃圾运输及处置方案申报制度,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对运输建筑垃圾车辆和垃圾流向实行全过程跟踪、监控,发现违规的现象要加重处罚。

2.3再生骨料的密度

总体来说,再生骨料的密度比原生石块的密度低;再生粗骨料的密度为2300-2500kg/m3,而原生骨料的密度为2600-2700kg/m3;再生细骨料的密度更低,为2150-2350kg/m3,这是由于再生细骨料表面的水泥浆的含量比再生粗骨料表面水泥浆含量要高,大量的水泥浆包裹的细骨料在使用的时候需水量大,使配合比发生变化,不容易控制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2.4建筑垃圾的初级筛选

较西方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高利用率相比,我国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探索和尝试。首先将拆除建筑物、房屋装修和改造道路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用车运到处理场所,然后,用人工和机械配合的办法将建筑垃圾中可直接再生利用的物质,如金属材料、木质类材料和塑料类材料分选归类,直接供给相应的公司进行处理,从而剩下比较单一的砂石类混合料。再对建筑垃圾中的大块废混凝土、废砖、大理石等物质,利用大型破锤或破碎机破碎至粉碎机所能粉碎的尺寸,一般为小于100mm,然后用石料粉碎机进行粉碎至建筑所需的石子、砂子,再将上述混合物用多层分级筛分机分为符合建筑标准的粗石子、细石子、粗砂、细砂,以及泥砂等再生材料备用。这是两大基础工作。

2.5个体排放者违规托运无需担责

个体排放者在办理建筑垃圾托运业务时,出于成本考虑往往会将托运业务委托给无证、套牌或个体车辆。对于个体排放者的违规托运行为,现行的管理办法、条例中对个体排放者将建筑垃圾委托给无证或个体车辆进行运输的,只处罚运输者,而不会处罚办理违规托运的个体排放者。其根源在于相关规定、管理办法的法律缺失,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和《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仅规定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运输时需要承担的责任,而对于个体排放者的违规托运行为却无相应的罚则规定。

3发展前景

如果将1亿t建筑垃圾全部资源化利用,将减少1亿t天然砂石开采和运输,带来的社会效益包括:按每吨公里1元计算,减少运输成本50亿元;按照每吨公里0.03L计算,减少油耗1.5亿L;减少4.5亿t二氧化碳排放;少报废100km两车道二级公路,减少公路投资5亿元;200万m2的自然植被免于毁坏。将100万t建筑垃圾利用再生技术处理,经过生产线可变成0.1万t废金属、2.8万t有机杂物、9.1万t渣土、88万t再生骨料。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大量的住宅小区、公共设施的建设使用大量的水泥、石子、砂子等矿产资源,而对矿产资源过度开发、能源大量消耗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植被生态破坏,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劣。大量旧建筑物被拆除,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导致二次污染,若不加以合理利用,变废为宝,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循环道路,那么我们将生活在各种城市垃圾中。为了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吴泽洲.建筑垃圾量化及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王怡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榜样[N].中国建材报,2015.5.18.

[3]周文娟,陈家珑,路宏波.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对策[J].建筑技术,2009,40(8):741-744.

[4]陈家珑.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R].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