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人口健康水平

/ 2

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人口健康水平

高军

高军(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建设农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4006)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210-02

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愈来愈重视。本文就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预防,提高人口健康做一探讨。

1慢性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

慢性病,是由多种因素(其中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长期积累引起的疾病群。主要包括: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代谢性异常,如糖尿病;精神异常和精神病;慢性职业病如矽肺、化学中毒;遗传性疾病等。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发震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疾病将愈来愈相似,死亡原因主要是不利于健康的饮食,精神紧张,烟草、肥胖及缺少运动等生活方式所造成的慢性非传染病,而不是传染病。

1990年全国统计,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每年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58.47%。据1993年居民死因顺位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市居民死因构成的67.82%,肿瘤死亡占首位。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慢病防治任务越来越重要,慢病防治工作不仅是解决老年人疾病痛苦,而是为提高人口生存质量,使老年人幸福的安度晚年的重要举措,也是摆脱因老年为主的慢性病所导致的巨额医疗费用开支的一个根本出路。

2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现状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环境污染,饮用水及食品污染、社会心理因素、吸烟、不合理饮食等。

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较薄弱,法制建设滞后,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企业在生产建设中盲目追求铺摊子,上项目,环保建设不配套,致使江河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影响了环境;二是一些企业在生产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产品质量,掺杂使假,有碍群众健康的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加之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缺少规划性和科学性,食品卫生合格率下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三是一些地区对卫生防疫部门“断奶断粮”,推向市场,采取有偿服务的方法弥补防疫经费的不足,加之我国慢病防治工作起步晚,投入不足,一些有效的卫生预防措施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预防保健工作。

3医学模式的转变将促进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研究的重点将从诊断和治疗疾病逐步转向预防和控制疾病;医学研究的现场和对象也将由医院和诊治个别病人发展到家庭、学校、工厂、社会和人群或居民团体的医疗保健。一是经济转变对人口发展的重要影响,人口老化速度加快。今后几十年,中老年人口将大幅度增长。二是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摄入动物脂肪增多,加大烟草及酒类的消费,加之不合理用药,对大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影响。三是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下降,而慢性病、意外事故、中毒与环境有关疾病及心理问题的发病与死亡比例上升。慢性非传染病引起死亡在发达国家中占总死亡率的75%,在发展中国家占总死亡率的45%,预计到2015年将上升到60%。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中国靳不注意预防慢性病,40年后,将使中年人40%过早死亡,按人口14亿计算,中年人为8亿,将会有3.2亿死于慢性病。因此,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成为全球性的卫生战略重点之一,预防慢病工作愈来愈重要。

4预防慢病的对策

慢病重点防治的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脑猝中、肺心病、肿瘤。针对重点疾病和危险因素,要以健康教育为主,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人群吸烟、高盐摄入,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1制定远期防治规划

慢性病预防,更多地与行为因素有关,并带有文化色彩和观念上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慢病呈现戏剧性的下降,但发展不平衡,社会、经济地位低的阶层不如生活水准较高阶层下降明显。所以,在一级预防方面下功夫,拓宽思路,打破常规,开展慢病基线调查及危险因素调查,制定慢病防治计划及远期规划,按计划推进慢病防治工作。

4.2强化预防

建立慢性病防治评价体系,开展防治工作的效益评价,加强预防工作,以较高的经费投入,争取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不同等级的医疗单位或相近的医院,围绕预防慢病这一中心,分析和掌握慢病的发病动态,分析和掌握各类死因的动态及分布特征,增强预防慢病的能力。

4.3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

一是通过新闻媒介,宣传慢病防治卫生知识。二是借助知名专家,介绍有关卫生知识。三是开展百万市民健身运动。四是推广无烟场所,减少慢病危险因素。五是医疗单位实行“健康处方制度”,提高病人的自我健康意识和能力。

4.4各方配合形成合力

改善公众的公共卫生质量是政府、社区和个人的共同职责,一方面把公共卫生问题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把人类健康问题放在发展问题的中心,另一方面通过自我努力,改善公共卫生福利,消除或降低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危险因素。

4.5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继续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突出预防保健战略重点,在卫生系统坚持开展一级预防,同时发展符合成本效益的二级预防,以人为本,一是重用人才,对现有人才各尽其用,发挥最佳效能。二是根据防病工作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人才,从而提高卫生防病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