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青少年认知倾向及家庭功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网络成瘾青少年认知倾向及家庭功能研究

张杏莲高丽娟

张杏莲高丽娟(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528041)

【摘要】目的:了解认知倾向、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探讨可能的病理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98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100名健康青少年进行认知倾向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的评定,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网络成瘾组认知倾向各因子与家庭功能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乐观程度低,家庭功能缺陷对网络成瘾形成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网络成瘾认知倾向家庭功能

【中图分类号】R3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392-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ognitiveAppraisalOrientationandfamilyfunctioncharacteristicsofadolescentswith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andfurtherexplorethesocialandpsychologicalmechanismsfromInternetaddiction.Methods:weadaptcontrolcasestudytotest98childrenwith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and100healthcontrolchildrenwithCognitiveAppraisalOrientationTest(CAOT)andFamilyFunctionScale.thedatawerettest.Results:CognitiveAppraisalOrientationfactorsandfamilyfunctionfactorsinInternetaddic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thanthatofcontrolgroup(P<0.01).Conclusions:InCognitiveAppraisalOrientstion,thescoresofoptimisimwaslowerthanthatofnormalcontrol.PoorfamilyfunctionhaveanimportantimpactontheformofInternetAddiction.

【Keywords】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CognitiveAppraisalOrientationfamilyfunction

网络成瘾是用户上网达到一定量后又反复使用互联网,其认知功能、情绪情感功能、行为活动甚至生理活动严重偏离正常生活,收到严重伤害,但仍不能减少或停止使用网络[1]。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具有求知欲望,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弱,价值观为形成的特点,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的境地,影响身心健康。本文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倾向和家庭功能,从而探索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机制。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来自2010年至2011年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及治疗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以及从网吧里筛选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青少年。入组标准:符合Young氏网络成瘾障碍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2-18之间的青少年,智能正常,汉族,自愿完成测试。对照组来自本地区学校的普通青少年,在年龄、性别方面与研究组匹配。

符合上述条件的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共102名,4名青少年因未全部完成量表或中途退出而脱落,实际入组青少年98名,年龄从12-18岁,其中男性72名,平均年龄15.92±1.733岁,女性26名,平均年龄15.91±1.846岁。

健康对照组共收集100名,汉族,其中男性88名,平均年龄15.56±1.935岁,女性22名,平均年龄15.57±1.903岁。

1.2方法

1.2.2认知倾向问卷,该问卷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SchierMF和CarverCS编制并提供,原量表共含10个条目,分悲观和乐观两个因子,采用0-4分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倾向越积极,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

1.2.2家庭功能问卷家庭功能问卷(FAD)以Mcmaster家庭模式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要实现家庭的基本功能,家庭必须完成以下6方面的任务并具备相应的能力:问题解决、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家庭功能是对家庭系统运行状况、家庭成员以及家庭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定,本研究采用何慕陶、刘毅修订的家庭功能问卷中文版,共有以上6个分量表,采用1-4分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家庭功能越低,经检验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所有采集的数据进行编码,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输入数据,建立研究组和对照组两样本的数据库,根据数据类型选择统计方法,计量资料所有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取a=0.05

2结果

2.1网络成瘾组与健康对照组认知倾向问卷得分比较

认知倾向问卷乐观和悲观两因子及总量表得分比较结果:网络成瘾组乐观因子得分上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悲观因子两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认知量表总分网络成瘾组得分低于健康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

表1两组认知倾向问卷两因子及总量表得分比较(x-±s)

I组(n=98)II组(n=100)t值

乐观因子8.16±3.1912.2±2.1013.63**

悲观因子6.91±2.187.33±2.071.86

认知总分15.07±4.0819.48±2.0911.58**

**P<0.01,*P<0.05均为双侧检验

2.2网络成瘾组与健康组家庭功能量表得分比较

网络成瘾组家庭功能各因子中,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以及总体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角色、情感介入及行为控制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研究组和对照组家庭功能的比较(x-±s)

项目研究组(n=98)对照组(n=100)tp

问题解决2.07±0.432.09±0.53-0.149.882

沟通2.16±0.422.03±0.401.726.087

角色2.45±0.382.23±0.373.161.002**

情感反应2.42±0.462.22±0.422.421.017*

情感介入2.47±0.432.23±0.422.980.004**

行为控制2.45±0.362.27±0.302.941.004**

总体功能2.13±0.561.94±0.402.075.04*

注:经t检验,**p<0.01*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网络成瘾组青少年的乐观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悲观因子得分略低于健康组,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网络成瘾青少年较健康组青少年可能更难于表现出乐观倾向,看待事物可能缺乏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当面临外界的应激状况,如学习压力,社会交往失败等挫折时,容易形成自我否定、怀疑的消极认知模式。

家庭是精神刺激的重要来源,也是社会支持的重要基础,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的发展有极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儿童发展理论也认为:儿童青少年在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是在家庭这个系统中度过的,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的作用对儿童青少年个性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4]。本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总体功能得分高于健康组,其中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等方面较为突出,提示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功能缺陷,家庭不能满足家庭成员的心理、社会性方面健康发展的需求,家庭角色分工情况差,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家庭不能为成员提供安慰、温暖,不能排忧解难,情感温暖度低,家庭行为控制方面刻板,对家庭成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规定,很少随环境的需要进行协调,青少年在家中不能学会怎样与人正常交往和建立关系,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多机会遭受挫折,受挫后在家中寻找不到安慰和支持,便沉溺于网络这个虚拟而复杂的世界不能自拔。调查显示大多网络成瘾青少年表示在网络上交流更亲密,没有压力,可以自由地表达,无约束感[5]。

网络成瘾青少年乐观程度低,在家庭不良环境影响下,给网络成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治疗网络成瘾患者时,不能只着眼于患者自身,应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出发,改善家庭环境及家庭成员不良的互动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这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

[2]张勇,李恒芬,张亚林,等.认知倾向问卷在儿童和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5(9-11).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1999

[4]DaddsMR,BraddockD,etal.Personalandfamilydistressinhomelessadolescents.CommunityMentHealthJ.1993Oct:29(5):413—22

[5]赵阿勐,周馨竹,刘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使用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