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健康教育

蒋雅清

蒋雅清(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新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2800)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058-02

【摘要】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有关的健康教育的活动,得出了干预慢性病的几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经验。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病社区发病率防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称为慢性病,其特点主要有并发症严重、病程较长及预后差等等,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及高血压都属于慢性病。人们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与慢性病的关系密切,正因为此我们有时将慢性病称作是生活方式疾病或是现代文明病,人们通过控制自身的行为完全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健康危险。最近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在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开展了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显著。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1一般资料

2011年该社区有24402名居民。其中有20908人的年龄超过了15岁,有4113人的年龄超过了60岁,有630人的年龄超过了80岁。在这些人中共有11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46例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他们的年龄分布情况是:35岁至45岁的患者数是4人,45岁至59岁的患者数是47人,59岁至80岁的患者数是58人,80岁之上的患者数是3人。该社区共有34例脑血病患者,其中有11例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其中有13例患者的年龄在60岁之下,超过60岁患者有21例。该社区共有4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有24例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其年龄分布情况是:有19例患者的年龄未超过60岁,有30例患者超过了60岁。该社区共有718人患有高血压:有301例的女性患者,有417例的男性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是:15岁至18岁的共3例,19岁至34岁的共35例,35岁至44岁的共147例,45岁至59岁的共269例,59岁至79岁的共203例,80岁之上的共有61例。

2干预方法

2.1从社区健康人群的分布情况出发,借助于讲座、宣传资料、幻灯片、图画、黑板以及展板等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了防治慢性病与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相关活动;对于已经患有慢性病的人群,进行了预防并发症的专门性较强的健康教育。

2.2为年龄超过35岁(含35岁)的患者监测了血压。通过检查,发现了很多人有高血压前状态,对这类人群,我们在派发防治高血压的相关资料的同时对他们进行了动态的观察,提醒他们务必应改善现有的生活方式,维持一个稳定的情绪,使膳食结构合理化,忌烟酒,保证运动的时间,保障睡眠。

2.3针对那些易患糖尿病的危险人群,我们在派发防治材料的同时,定期对他们进行血糖的监测,并让他们对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了个基本的了解,提醒他们应忌烟酒、经常运动,做好日常的保健工作,促进饮食的合理化,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2.4重视慢性病患者的定期回访及系统管理的相关工作。在回访患者时,开展与疾病相关的药物、饮食、运动治疗,定期的对其进行监测,并辅以康复指导,与此同时使患者与其家属掌握血糖与血压的基本测量方法,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在测量时做好记录工作。提醒病人应避免情绪的过分激动,忌烟酒,合理膳食,不要过度劳累,重视日常的保健工作,并定期的进行检查。

3结果

3.1该社区在最近的5年时间中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情况。(详见表1)。

表1该社区在最近的5年时间中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情况

年度患者人数血压正常血压异常

≥145/85≥150/90≥160/95控制率(%)

200769434926082350.28

200870951218314072.21

20097125879431082.44

20107166177314086.17

2011718674266095.54

3.2该社区在最近的5年时间中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的情况。(详见表1)。

表2该社区在最近的5年时间中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的情况

年度患者人数血糖正常血糖异常(mmol)

7—88.1—15>15控制率(%)

2007111593614253.15

2008111831711074.77

200911185169076.57

201011291174081.25

201111210372091.96

4讨论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死亡谱与疾病谱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等)的患病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危害很大。因为一般人群存在健康知识不足的问题,使得我国现阶段的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其死亡率及致残率也处于较高水平,需要大量的卫生费用的支撑,但是对这类疾病的控制率较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四高一低”,因此当前影响我国群众健康的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就包括慢性病问题。慢性病的发病率之所以会逐年上升,除了受年龄、人口等相关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和生活习惯等外在的因素关系密切。所以,对慢性病的发病率影响较大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那些外在的环境因素,然而人们借助于自身的行为完全能够有效的控制这些因素。我们所说的健康教育指的是借助于行为干预及信息传播的相关活动,使群体及个人能够对相关的保健卫生知识有个了解,引导他们建立起健康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能自觉的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这样不仅能够使制约健康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的抑制,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该社区是一个低收入人员、流动人口及外来人员的居住区。居民的健康知识不足,没有形成健康的饮食结构:碳水化合物是那些低收入家庭的主要食物,而中、高收入的家庭没有重视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摄入,平时食用的肉类及鱼类的食物较多;日均食盐量超过15g的家庭数占总数的80%,特别是那些味觉减退的老年人,他们每日摄入盐的份量更高,有的已经超过了20g;而且存在睡眠问题的家庭数占了总数的50%,超过70%的居民没有坚持体育锻炼,部分居民嗜烟酒。

我们通过最近几年以来的努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着实提高了该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丰富了群众的健康知识,让其明白了在防治慢性病的过程中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开展了针对慢性病的易发人群与患者的健康教育活动,为其量身定做了治疗方案,实现了系统管理这类人群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社区居民的慢性病的发病率。

笔者在开展上述工作的同时发现:因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主要的活动与生活的场所是社区,因此对慢性病进行防治的主要的场所也是社区。在初级的卫生保健工作里处于重要位置的是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这项工作紧紧围绕着健康这一中心,对群众进行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卫生知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文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朴区综合防治[J].中国健康教育,2004,(6).

[2]李立明,吕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翻策略新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3).

[3]王跃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6.(5).

[4]姜立民,施侣元.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J].疾病控制杂志,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