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三五”时期的城市景观再规划——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十三五”时期的城市景观再规划——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为例

徐舒阳

天津泰达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市300457

摘要:对于区域景观的再规划,首先应该在充分了解区域特点和区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设计内容的景观性质及特点,从实际出发,本着“高标准”、“低破坏”、“因地制宜”的宗旨和“大气”、“美观”、“实用”的原则进行规划方案的编制,目的是为加速实现区域多元化的绿地系统布局、进一步建立起优良的区域生态景观环境构架服务。

关键词:十三五;城市景观;再规划

就本研究区域而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是天津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域,与世界150个国家的300个城市建立了全面贸易关系,并与很多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在商业、办公、研发、制造业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针对本研究区域的景观再规划方案应以创造与本区域形象相符的城市景观为目的,应汇总了公共空间景观形成和开发行为中基于景观设计引导的景观设计基本构想。

一、研究区域现状和存在问题

开发区(东区)现有绿地较多,以建成的总绿地面积约500万平米。研究区域在建成初期,在市容市貌、绿化风格、景观品质等各个方面,走在了全市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为了盐碱地绿化的典范,完成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景观奇迹。但随着区域的逐渐成熟,人口的累积和各类厂区的投产,导致景观规划理念无法与时俱进,逐渐暴露出很多规划层面的问题。亟待改善。

(1)绿化覆盖率较低。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已建成区域的绿化覆盖率仅有20%,城市绿化空间不足,景观空间局促。与国家园林城市所要求的大于等于36%的绿化覆盖率硬性指标相距甚远,与滨海新区其他新建功能区的绿化覆盖率亦有较大的差距。

(2)建成区域景观规划架构薄弱。再度整体审视区域景观时不难发现,早期的景观规划并未完全落实,边建设边改规划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研究区域整体未有鲜明的、有逻辑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架构作为支撑。“见绿即可”的初期景观设计风格,已经无法跟上经济高速发展下市民审美提升的需要。生活区中绿廊、绿道缺失,大型的综合公园较为稀缺,小型口袋公园、街心公园设施老旧。工业区的景观千篇一律、绿量单薄、养护粗放,无法达致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与苏州工业园区等以高标准建设的新型园区差距较大,无法成为招商引资的加分项。区域整体景观缺乏更高标准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景观规划。

二、“十三五”时期开发区景观规划的几点建议

为规范开发区东区绿化景观建设标准,优化居住投资环境,在遵循有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和区域规划,对开发区东区范围内市政道路绿化、区内景观节点、公园绿地等进行详尽的现场调研,提出此次的规划方向。按照生活区、功能区的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充分考虑现状及规划,合理增加区域整体绿量,对景观面进行横向和纵向不同维度的延伸。规划方案的编制循准确定位、系统规划、注重细节、精雕细琢的原则,兼备功能性和美观性。将整个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的绿地规划为绿量适宜、布局合理,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的完善的绿地系统。保证“十三五”期间城市绿地景观的建设和维护,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区域形象,发挥绿地欣赏观赏等景观功能和抑尘降噪等生态功能。

(1)市政道路景观:

建议分别就不同层级的道路景观进行整体规划,依据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层级的不同,依据生活区、工业区不同的定位,进行道路景观的规划方案编制。对调研区域的建成区现状进行勘察、调研、全方位的分析后,提出合理的方案理念。

首先,应在满足盐碱地排盐的前提下,于市政道路红线内外合理空间内增加绿量,提升现有道路的林荫效果。建议在地下管线条件和规划控制宽度满足的情况下,于人行道两侧增设双排林荫树,双排树树种的选择在原则上应保持一致,尽量保证植物的胸径、分枝点、冠幅应相近,最终形成“绿阴如盖”式的林荫效果。在有条件的区域内,可沿企业红线内部增加乔木与市政行道树相呼应,适当借用企业红线空间和其他附属绿地,形成道路绿化空间的外部拓展。并由此可利用周边厂区内部空间,将道路界面合理延伸。建议在市政道路口区域起止处,以醒目的植物颜色提醒车辆,起到警示作用,并合理预留人行出入口,充分考虑无障碍的设计。

生活区景观规划的总体风格可基本延续原有的布置形式。规划树种时应考虑乔灌草的有机搭配,以求形成景观丰富的空间,通过植物丰富的季相变化,形成一个有层次有变化的道路绿地空间。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展现现代都市的园林风光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将城市街道塑造成为安全、绿色、活力、智慧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强调绿色出行、空间宜人、生态种植、视觉丰富。

工业区规划中,树种规划要考虑到适地适树的原则,创造与工业区氛围相得益彰的道路沿线景观,坚持简洁大气、功能为先。采用合理的设计手法,并充分考虑与其他专项规划(如城市管网规划)的结合,充分考虑市政管线对道路绿化景观的影响,合理安排时序,并尽可能的减少周边建设对地块带来的破坏。

(2)区内景观节点:

按照开发区(东区)的不同功能定位进行节点的划分,区内节点可细化分为:道路节点(重要节点和一般节点)、其他景观节点(入区节点、MSD及投资服务中心周边、重要精品小区周边)。应对这些分类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景观规划。依据不同节点的类型和定位,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目标,结合周边建筑风格和空间环境布置节点种植、设置休憩空间,增添节点景观的功能性。在植物环境的营造和搭配上,以展现观叶乔、灌木为种植基本原则,通过不同的植物组合形式增添植物景观的观赏趣味,体现节点的特色化和差异性。

道路节点应根据周边地块用地性质的需要,营造一种简洁而富有变化,大气而不失细节、自然与人和谐互动的道路绿化景观。路口节点以树型挺拔高大的落叶乔木为背景林,前排配置常绿植物及花灌木组团,草坪边缘片植繁花似锦的地被类植物,烘托节点的氛围。

其他景观节点应在对现场进行详尽调研后,充分结合节点周边环境,通过规划解决现状问题,强调界面结合、功能多样、解决交通与非交通的融合问题。通过空间环境设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功能,力争做到增进社区生活体验、激发城市活力、增进文化内涵、塑造积极健康的城市精神。

3、公园绿地

在遵循国家、天津市及行业有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城市规划建设事业的发展、市政设施现状及“美丽泰达”建设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理念,对公园绿地进行花园式特色景观提升的规划。尽量做到特色化、精品化、人性化。

对公园绿地核心景观进行重新定位,完成核心公园景观的串联。规划“一心、两带、多节点”的景观不举,使得MSD中央公园、城市公园、东西绿廊、金融街中心景观、泰丰公园等成为连续的、有机的、和谐的整体。并注重街心公园、口袋公园的景观提升,规划各具特色、功能合理、以人为本的精致公园景观。具体应强调观赏性、生态性、艺术性、人本性,进行成片的专类植物栽植,强化符号和特色,满足居民感受自然的需求。打造更加富有城市生活氛围的绿带空间,注重景观细节,通过硬景和软景的合理配比,展现多元化景观体验。带来鲜明的视觉感受,形成多样的户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