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诊治的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结直肠癌诊治的新进展

黄圭

黄圭

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外科广西平果531400

【摘要】目的结直肠癌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环境的变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的提高,已然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一种严重疾病.本篇分别从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转移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结直肠癌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结直肠癌;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83-02

结直肠癌为恶性肿瘤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位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相关病死率第二位[1].其发病因素很多,很多情况下内外交互.其外因一般为无力、化学、生物等致癌因素,主要于人的生活状况、工作条件、饮食习惯等有关;内在原因主要为遗传因素[2].内在因素仅占直肠癌总体患者数的5%~15%[3].在我国,随着近几年来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都是诱发结直肠癌病发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并发了呈逐年升高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为胃肠道不适,确诊困难,多数患者确诊时以为癌症中晚期,给治疗带增加了困难,也提高了治疗后肿瘤转移的几率,这些都导致患者术后生存率低.本篇从临床角度出发,分别从确诊方法、治疗方法和转移治疗这几个临床治疗的难点综述了近年来结直肠癌治疗的进展.

1诊断方法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性只体现为胃肠道不适等,其病灶部位多,这些都给早期的确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临床上一直都缺乏比较有效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

1.1基因芯片技术近年来由于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在临床上基因芯片技术由于其精确性已被广泛用于基因多态性分析和基因表达谱分析等方面.基因芯片是一种DNA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大量已知的DNA片段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固定到固体载体上,形成DNA矩阵,同法将患者的DNA固定至固体载体上,通过体外转录等技术将荧光标记分子掺入至两份DNA当中分别做成DNA矩阵和样品DNA,使用扫描仪对样品DNA和DNA矩阵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对两者分析两者各点阵间荧光强度的不同从而得到诊断所需的基因表达信息,其分析结果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颜登国等在2012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能够通过检测患者免疫基因的改变确定其病灶是否出现转移.这份报告为结直肠癌转移的确诊提供了理论依据.Melotte等[5]利用此技术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DNA的检测,发现片段中NDR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较正常DNA片段有特异性变化,此项发现很可能在今后成为早期结直肠癌临床确诊的主要检测途径.

1.2直肠腔内超声(ERUS)直肠腔内超声被认为是目前最准确的分期方法之一.ERUS能够准确清楚的显示患者的直肠层次以及其周围器官和肿大淋巴结,通过对患者的肿瘤浸润评估进行分期诊断.目前在临床治疗上其主要用于术前患者肿瘤的分期诊断和肿瘤定位,为后期的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临床数据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肿瘤切除率.ERUS的主要原理是将纤维乙状结肠镜通过肛门送入患者体内,根据反馈的回声光带确定患者肿瘤的具体类型、位置,为之后的手术提供便利,其正确诊断率为81.2%~94.7%,由于其高效、准确的有点,在临床上已被用于术前诊断,最新研究表明其在经肛内镜等微创手术中也拥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虽然ERUS相比于其他例如EUS等传统检测手段在分期检测上拥有很大的优势,尤其体现在准确性上,但其对肿瘤向病灶周边及远处转移的评估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情况下需要结合CT,MRT来诊断具体患者确定最优的治疗方案

2治疗方法

目前手术治疗仍旧为直肠癌治疗的主要临床手段,其目的在于切除病灶部位,但由于结直肠癌病灶部位复杂,手术根除率低,切在我国结直肠癌患者主要为中晚期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仅为50%左右,复发率在60%~80%,且仅有10%~20%的患者具备二期手术的条件.目前结直肠癌治疗手段正向着生物免疫治疗的方向发展.

2.1CLS多细胞免疫治疗CLS多细胞免疫治疗是在原有的生物免疫治疗手段的最新突破,此种技术已运用于临床,其具有杀伤肿瘤的细胞活性更大、靶向性更强等优点.多细胞治疗是在原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基础上增加NK细胞、γδT细胞、CD3AK细胞三种细胞,通过5种细胞联合治疗,相互协作,互通有无,最终将癌细胞杀伤,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目前CLS多细胞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的治疗手段.在治疗原理方面CLS多细胞免疫治疗和DC+CIK细胞一样,都是通过采集患者外周血液中的单个细胞核,在GMP实验室内对细胞进行分离,诱导,扩增,激活等操作,培养出高品质的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分多次回输到患者体内.CLS多细胞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DC细胞、CIK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和CD3AK细胞,这种组合在师姐范围内被认可为最经典组合细胞,在治疗癌症的效果方面非常显著.组合的具体分工为:DC细胞最先进入人体机体对其免疫系统进行调动,标记肿瘤抗原,在此作用下使得免疫细胞群CIK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和CD3AK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CIK细胞具有广谱的癌细胞杀伤功能,对被标记的癌细胞进行广泛杀伤;NK细胞在具有有效杀伤肿瘤干细胞作用的同时也具有杀伤成熟癌细胞功能;γδT细胞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又对DC细胞的作用进行补充,对DC无法识别的癌细胞进行标记杀伤;CD3AK细胞针对病毒癌细胞具有超强杀伤力.CLS多细胞免疫治疗目前是世界上治疗肿瘤的最新技术,是继手术、放疗及化疗后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其具有治愈率高、转移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延长患者存活时间等特点

2.2CEA免疫治疗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糖蛋白,在传统治疗中,CEA一直作为确诊结直肠癌的一个参考因素,人体内的CEA含量对结直肠癌细胞的聚集、凋亡等生物特性有着重要影响,结直肠癌变组织CEA含量较周围正常组织高30%~62%.近几年对CEA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临床诊断和术后检测,Ojima等利用CEA与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IL-12基因等的联合作用,成功说明我们确实能够通过CEA来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虽然目前此类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但进展令人鼓舞.

转移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比较常见的复发转移情况,复发患者中一般只有10%~25%适合二期治疗.由于肝脏往往是结直肠癌症的唯一转移病灶,目前临床上仍旧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联合射频治疗是一种以传统手术为基础的改进型治疗方案,传统的手术是直接切除病灶,此种治疗方法在旨在使得病灶组织坏死.其原理为利用影响引导技术将热传导探头影倒置病灶组织,使其凝固坏死,最终达到肿瘤治愈的目的,但其相比于传统的病灶切除,存活率低,但治疗操作简单,患者甚至可以不住院治疗,此种治疗手段比较使用了转移灶分散或者转移灶较小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对于转移治疗,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单一的病灶切除并非最佳治疗方案,往往需要结合其自身转移灶情况进行外科切除、化疗、射频治疗等手段联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4讨论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规律、饮食习惯等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人民对癌症的认识不清,预防、重视不足,以及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的特点导致了多数临床案例为中晚期,使得患者的术后存活率大幅降低.近年来对于结直肠癌的确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令人振奋,尤其是最近几年,生物、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有效的技术得以运用到结直肠癌的有关治疗当中,结直肠癌的整体治疗方案正朝着确诊早、治疗顺应性好、术后复发少、患者存活率高的良性方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GoldbergRM,MeropolNJ,TaberneroJ.Accomplishmentsin2008inthetreatmentofadvanced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J].Gastrointest[CancerRes,2009.3(5Suppl2):S23-S27.2]侯中博,肖天宝.结直肠癌研究进展[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贵州省肛肠病医院.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暨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贵州省肛肠病医院:,2012:6.[3]齐芸,黄桂林.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2,07(20):1477-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