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

郝政

郝政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中心线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的新成果。新发展理念在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新的回答中,凸显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蕴;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当代运用和丰富,特别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与现实应用;新发展理念直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发展理念

一、对根本论题开展分析,凸显其意蕴

1.1立足邓小平理论阐述中国发展内涵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如何进行发展,以及怎样才能实现持续性的发展进行探索,对中国发展内涵开展深度的分析,让人们更好的认知中国发展。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邓小平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制定为三个步骤,通过重点发展来带动的全局经济建设,促使国内经济得到有效的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建设的有效性。同时,邓小平也指出在实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紧抓精神建设,促使中国实现稳定的发展,形成发展理念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进行思想的指导。

1.2依据三个代表对社会建设根本进行探究

三个代表对实施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开展探索,对中国实施经济发展的根本进行探索,将发展问题与的我党的执政和党的发展性质进行联系,实现更高层面的经济发展。江泽民将邓小平所提出的思想进行深化,对其进行高度的发展,将发展作为中国实施国家建设的一个战略思想。同时,江泽民提出,不论国际环境是如何的变化,无论我国在发展中遇到怎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发展思想,依据发展思想就可以应对外部以及内部的发展问题。我国坚持的经济制度是具有优越性的,只有让经济实现发展,才能让国家综合力量得到增长,提升人民的幸福度。此外,他还指出创新是实现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提升自主创新实力才能解决技术落后的问题。

1.3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托分析发展价值

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人们群众创造历以及人实现全面发展的一种体现,是具有重要发展意义的。科学发展观有着自己的科学认知,将全面、可持续以及协调作为其发展思想,并在协调发展的观念上进行深化,提出“五个统筹”思想对经济发展进行指导,促使社会经济实现稳定化的发展,对一些建设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提升国内经济发展的高度。同时,胡锦涛提出只有让经济实现健康的发展,才能构建坚实的物质发展基础,促使经济实现稳定的发展,是对政治经济学的一种阐述,强化国家经济建设的质量。

1.4立足十八大与十九大对社会主义内涵实施分析

在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对社会主义内涵进行深度的分析,将中国梦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一项目标,引导人们开展社会建设,提升国家发展的凝聚力。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与十九大对社会主义的新内涵开展分析,让人们更好的认知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从多个发展角度对发展问题进行阐述,促使各阶层群众对经济建设进行深度的认知,提升国家开展经济建设的群众基础的坚实程度。十八大与十九大都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思想,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促使经济建设、文化层面建设以及生态文明与政治等建设实现全面化推进,对改革开放进行深层面的认知,促使科学发展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中国梦的发展基础得到夯实,促使经济建设得到更高层面的实施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当代运用和丰富

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当代运用和丰富,特别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与现实应用。在人的本质的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共产主义作为实现人的主观性与自然的客观性真正统一的新社会,最根本的就在于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就是“已经生成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马克思以人的发展的三大形式理论,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阐明了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及其内涵。他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社会经济关系演进中,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作为生产主体的人的发展,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第一大形式的特征。这时,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人只是直接从自然界再生产自己。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形成,是第二大形式的特征。这时,一方面生产中人的一切固定的依赖关系已经解体,另一方面毫不相干的个人之间的互相的全面的依赖,构成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而这一联系的纽带就是普遍发展起来的产品交换关系,从而“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正是在这种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关系中,才形成了人们之间的“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第三大形式以自由个性发展为特征,这一社会形态中的“自由个性”具有两方面的规定性:一是个人的全面的发展;二是人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共同的社会财富。第三大形式的发展是以第二大形式的发展为基础的。④实现人的发展的第二大形式到第三大形式的演进,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发展问题探讨的根本课题。马克思在对社会经济关系发展问题的探讨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创新”概念,但他对创新的政治经济学意义还是做过多方面的论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发展理念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系统阐述,主要是围绕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以及趋势性开展分析的,对中国意识以及智慧实施系统性的阐述,是对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目标开展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成就的一项阐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五大发展理念”的时代品质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研究[J].周绍东.经济纵横.2017(03)

[2]新阶段、新理念、新发展——用新实践丰富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J].杨新铭,杨春学.学习与探索.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