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肥胖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辨证论治肥胖症

张丹

张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384-02

【摘要】总结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方法。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采用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调节整体,疏通经络,促进人体代谢的整体疗法和循经疏导,促进局部代谢的局部减肥方法,使患者真正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关键词】辨证论治肥胖症

一、辨证纲目

肥胖者体态臃肿,宗“肥人多痰湿”之说,多见有痰湿的表现,常从实证论治。但痰湿之成主要由于水湿健运失司,《内经》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系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是以脾肾气虚为主。标实,是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饮、水湿,亦可兼血瘀、气滞、郁热、虚热等。标本虚实之间,又常有偏重、错杂的情况。

古医籍中鲜有关于肥胖症的记载,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病人日益增多,寻找有效的治疗肥胖症方法己经刻不容缓。中药治疗肥胖的关键是它的辨证论治,概括起来单纯型肥胖大致可分为七型。即脾虚湿阻、痰湿内盛、胃热湿阻、肝郁气滞、气滞血瘀、阴虚火旺、脾肾阳虚。就药物减肥而言,中药的减肥效果不如西药迅速和明显,其作用机理或是通过改善体质,或是调整脏腑功能,或是影响机体的吸收和代谢。由于中药毒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而且合理应用中药可以起到整体的调整作用,既减肥,又强身,对各种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是化学合成药物所不可比拟的。这是一般西药所欠缺的,因此在肥胖病的防治中,要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因此,对轻、中度肥胖症在其他减肥疗法失败或对西药不能接受者,可选用中药治疗,对重度肥胖症先采用西药减肥,并配合中药治疗,有望进一步增强减肥效果。

二、甲因论治

肥胖的病程往往较长,一般来说,早期以实证为主,后期以虚证为主。临证时应四诊合参,标本同治。肥胖治疗上以健脾利湿为原则,可适当佐以宣肺、补肾、疏肝,选药以温热药为主,所谓太阴湿土,得阳自运。肥胖病机要点是以脾虚湿邪停聚为主要矛盾,兼或有肺失宣降,肾气不足,肝失条达。其本在脾虚,其标在痰湿。

古代中医学家对肥胖早有认识,《丹溪心法》说:“肥白人多痰”,“肥人多痰饮”,“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医门法律》中亦指出:“肥人湿多”,正如陈修园所总结:“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惟是湿痰颇多。”说明水湿也参与了肥胖症的发病。《王氏医存》在论述肥胖人多痰湿时指出:“盖不病则津液为脂膏,病则作湿酿痰也。”明确地表述了脂膏和痰湿本质上是同源的,均为停聚之津液转化而来。其成因可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引起;也可因恣食肥甘、膏粱厚味,膏粱肥腻积蓄体内引起;或因先天气虚;也可因久居湿地,好静恶动引起。可见肥胖多表现为膏脂壅盛,痰湿壅阻是任何一种类型肥胖的共性。而痰湿之所以产生,其本质都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津液不布,水液停聚而成。故肥胖都或多或少有脾虚湿阻的征象,只不过主要矛盾可能是胃热,肝郁,肾虚,血瘀等。

(一)脾虚湿阻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消肿。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5g,茯苓30g,半夏9g,陈皮9g,炙甘草6g,泽泻12g,猪苓12g,桂枝6g,炒莱菔子15g,生姜3片,大枣3枚。

脾虚湿阻是最常见的一种单纯性肥胖症的证型,不仅在患者人群中所占比例较高,而且也可以见于包括继发性肥胖症在内的各种类型肥胖症。其中又有痰湿偏重或脾虚为主之分。

(二)痰湿内盛

治法:健脾助运,化痰除湿。

方药:二陈汤合泽泻汤加减。陈皮15g,半夏9g,茯苓30g,菖蒲20g,远志10g,泽泻12g,冬瓜皮15g。

若痰浊郁久化热,可出现痰热内扰,如烦躁、口苦、食欲亢进,舌红苔黄厚腻,治以清热涤痰法。选用导痰汤加减。

方中二陈汤健脾化痰;泽泻清热利湿;菖蒲、远志化痰开窍;冬瓜皮淡渗利湿。诸药合用去痰利湿,脾运复常。此型多因多食肥甘厚味,炙膊醇饮,损伤脾胃,湿热内生,膏脂瘀积,故形体肥胖。

(三)胃热湿阻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通腑。

方药:泻黄散加减藿香9g,防风9g,栀子9g,石膏9g,甘草9g,生地9g,丹皮9g,夏枯草9g,苡米仁12g,厚朴9g。

此型多见于青少年、孕妇及产后发胖者。多见于超重和轻度肥胖者,尤其以获得型单纯性肥胖症多见。一般患者起病年龄在20~40岁,由于营养过度而引起。治疗上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健脾疏肝,或宣肺通腑,药物治疗上也选择清宣、汗下之品为主。从预后看,湿热壅盛的多为纯实无虚之人,病情较轻,经调整饮食起居,加强运动,以清热、疏利、化湿、通腑,病可痊愈;如为脾虚湿阻转化而来的,应该佐以健脾,病程会相对长一些,治疗效果会差一点。在单纯性肥胖症中,胃热湿阻型较为常见,也较为好治,预后佳。但是失治误治,则易变生他病。

(四)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养阴泄热。

方药:疏肝饮加减。柴胡9g,郁金10g,砂仁10g,白术12g,大黄10g,枳实9g,丹皮9g,莱菔子15g。

方中柴胡、郁金疏肝理气,砂仁、白术、枳实理脾散郁;丹皮清肝泄热,大黄清热通腑,莱菔子下气散痞。诸药合用清肝泻热,理气化瘀。该型患者多由肝郁起病,多见于更年期肥胖,女性多于男性。

参考文献

[1]唐万斌,陈宗铠.肥胖病[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1.

[2]王晓燕.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1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3,3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