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体育兴趣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浅谈中职体育兴趣教学

◆李钊

◆李钊内蒙古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014000

摘要:在中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教材及活动内容贯穿于体育教学中,课中活动枯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上着手,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兴趣激发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比较广泛,但很容易变化,这主要是受教师教学水平、学校体育传统和个人体育专长与体育成绩的影响。作为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调节他们的兴趣倾向,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一、中职生的体育兴趣

要想上好体育课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也就是说本专业的知识要掌握得好,同时要有教学能力并且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所研究。从教学方面来说,教与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换一个角度说,学得好不一定教得好。所以必须认清自己角色的改变——从一个学习者变成了一个教学者。从心理状态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教学的规律,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我在工作中的教学对象是中职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其心理特点,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广泛,但容易变化。受教师教学水平、学校体育传统和个人体育专长与体育成绩的影响,许多学生开始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由于生理上变得成熟,使男女学生的体育兴趣发生了较明显的分化。男生喜欢活动量大和能表现灵活、敏捷、竞技性强的活动,如篮球、足球、武术、田径等。女生则喜爱姿态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柔韧、机智和美感的项目,如艺术体操、排球等,她们对脏、累的项目如中长跑最不喜欢。但多数的学生还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在学生的头脑意识中体育课就是玩的时间,根本没有“课”的概念。所以让学生上好体育课,就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的比例。

二、提高体育兴趣的重要性

1.从课的形式分析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从课的形式上来说,我认为有些过程可以省略,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例如我观察学生对上课之前的开始部分也就是在整队、报告人数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不好的方面,应该对这一部分进行改革,在内容上应该少而精。而且像整队、报告人数这两项是从军事体育过渡过来的,体现出的不是活跃的上课气氛,而是严肃、死板的,所以很难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有兴趣。如果在上课之前加强整队、报告人数这一过程,体育课一开始就显出了严肃性。虽然说体育课也是课,但是它和其它文化课的教学相比较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体育课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在课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上都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应该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然后再考虑教学的内容。作为体育教师还要在教学大纲的规定下,适当调整一下内容,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事物要懂得变通,不能犯本本主义。

2.从体育游戏分析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

体育课多安排一些体育游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说中学生在体育课中都愿意做游戏。对于体育锻炼,有些学生喜欢,有些却不喜欢。例如踢足球,很多男生喜欢,但是很多女生却认为太野蛮。但是游戏就不同,它总是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教师要设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游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体育游戏具有主动积极性,这是它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精力多花在体育游戏上,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选择游戏的时候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又要适合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态度。例如“球类活动”,我认为这是和球类自身特点有关,变化性强、对抗性激烈、灵活多变是球类活动的特点,所以球类活动能被广大的学生所接受。这样多安排合适的游戏,目的就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符合他们好动、不好静的特点。

3.从教学过程分析体育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兴趣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是丰富的、有趣的、生动的练习方法激发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讲解明确,示范动作尽可能正确、优美,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然而从我的实践情况来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想象的体育课差距很大,所以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不是很积极。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久而久之,不仅能影响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还能影响学生对体育课错误的理解,认为体育课是机械的、单调的。因此要对体育课加以改革,既要适应教学原则,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为上好体育课打下牢固的基石,能进一步让学生对体育或健身活动、运动训练产生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提供发挥他们潜能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