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式领略诗词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优化教学方式领略诗词魅力

邓若楠

新疆石河子第二十二中学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同时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古诗词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一个版块,在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的诗词中,涵盖了字词、发音的学习和思想情感的体味。本文阐述了当前社会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分析原因,探究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习古诗词、打下诗词基础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感悟诗词魅力的重要时期。古诗词具有鲜明的韵律感和节奏性,甚至一些词可以用唱的形式来表达,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较为容易的突破点。然而,近年来古诗词教学质量和效率不显著,教学方法的优化也没有太大突破,导致学生在古诗词中学习到的知识范围有限,难以创造性、关联性的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因此,注重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研究非常有必要,这也是让学生领会诗词魅力的重要手段。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现状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语文教学现状大部分延续了传统教学模式,抑制古诗词多样化教学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课堂主体不明确。课堂活力往往是教师引导,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积极、活跃。“灌输型”的教学方法不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也难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另一方面,教学忽视学生阶段性特点和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偶尔忽视身心发展特点,容易造成教学超过或低于最近发展区。

(二)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古诗词教学主要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然而教学的固化和误导容易使教学质量降低。以下两点就是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误区。其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的韵味也是在反复理解和朗读中体会的。教师过于注重细节的讲解、制定严格的要求,例如古诗词默写和背诵,不能出现错别字和错音。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会都处于被动发展状态。其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难以真正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古诗词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也固化的采用了解作者、朗读诗词、逐句分析、情感体会等步骤,对于步骤之间的联结点并没有过多的创新。学生难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待诗词,去扩展知识面。

二、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情景,提高学生想象空间

情景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好动、好奇心强和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学生最开始接触古诗词,肯定难以与现实连接,教师强制要求学生背、记,甚至制定一连串的背诵、默写、分数评比的规定,这样虽然进步发展较快,但抑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甚至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因此,情景的创设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艺术情感的抒发和表达。一方面,情景的创设是为了营造画面感,给予学生“美”的体验。古诗词的魅力可以说是老少通吃,既有四季风景的简洁表达,还有作者对所见所闻的感慨。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充满美感的。创设情景就是为了还原画面,引领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例如在人教版《村居》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简笔画,画出“杨柳”“春烟”“纸鸢”等意向,还原场景。另一方面,情景创设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度,使学生在面对任何一首古诗词,都能灵活把握,自我创设连接点。例如《绝句》中,看到白鹭和黄鹂想起在动物园了解到的动物种类,看到“门泊东吴万里船”,联想到游乐场河边停放着的船只。

(二)解读内容,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快餐文化”和语言华而不实、甚至语句不通的歌曲的影响,学生对语言的了解出现了偏差,误认为文字华丽就是好,文字简单就是差,不去寻找其中的逻辑和意象关系,导致学生在写作和语言表达上,过度追求“定状补”多的语言。由此可见,对语言文字的不严谨,将对小学生的长期学习和发展,都产生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因此,注重古诗词内容和手法的解读,不仅是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结构的基础,更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古诗词具有言简意赅性的特点,因此,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字词的意味,带领学生看到古诗词的多种可能性。例如《所见》中对技巧和方法的探索“歌声振林退”“忽然闭口立”,帮助学生体会动到静的过程。教师通过总结和分析写作手法的异同点,学生拓展知识面、加强知识联结更将会加容易。

(三)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小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完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小学古诗词中的教学难点,通常都是古诗词情感的体会和理解。同时,古诗词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人,其专业素养和所做、所为、所想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位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的教师,所表达的内容和所传达的思想,都潜移默化的导入学生的生活和习惯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变化,一方面,教师需要树立创新意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习惯,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古诗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古诗词教学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学科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和学科素养,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晓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能力的缺失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66.

[2]冯娟.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微[J].学周刊.2018(34):65-66.

[3]施芳芳.小学语文中有效实施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8(3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