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习作素材,让写作下笔如有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积累习作素材,让写作下笔如有神

姜德贤

姜德贤山东省平度市灰埠镇大庄子小学266715

作文,是一个一直困扰师生的难题。学生感到作文难,其根本原因何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两句名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文源于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当然,写好作文光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农村小学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呢?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作过精辟论述: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

一、精读博览,广为采撷

1.从课内获得积累语言

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的典范,是祖国文化的精髓。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文化素养的感悟。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教师要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意境之美;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学习思想品质,感悟事理之美,体会人物的心境,感知人物的形象美。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到美、欣赏到美、领悟到美,便会有积累的兴趣。这样,学生从课本中收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在大脑中储存下来,长期积淀,就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1)多途径,精心为学生选择读物。可订阅少儿刊报,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低段学生可指导其读童话、寓言、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段学生可指导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高中段可指导他们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学生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学生耳熟能详,积累语言文字就得来全不费功夫了。

(2)指导背诵的方法。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提纲背诵的方法: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抓住重点词,然后循着主导词熟读成诵;有些名言警句、诗歌,可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再如理解背诵法,没有以此为基础的记忆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为防止遗忘,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3)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要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勾划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就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取名《朝花夕拾》,专记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等。

(4)及时归类,纳入旧知。对积累的语言进行归类,有助于建立与旧知的联系,实现新的知识构建。可按词语组合方式积累,如“ABB”式、“AABB”式、“AABC”式、ABAC式、ABCC式、ABCB式。有含有相同部分的词语如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都以“天”开头;有用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如南辕北辙、声东击西、大惊小怪、出生入死等。

(5)剪贴法。在阅读过程中,可让学生把好的文句剪贴在自己的本子上。

二、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观察新农村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的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身边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教师热爱关心学生、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爷爷奶奶勤俭节约;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田野庄稼、虫鱼鸟兽、日月星辰……通过观察,能激起学生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情操。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习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写一个熟悉的人,进行作文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在作文前教师组织开展“夸夸他”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有可能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教师要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的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总之,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做技巧指导,再让学生适当多练,相信作文一定会花艳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