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在门诊护士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柔性管理在门诊护士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熊艳群

大冶市人民医院湖北省大冶市435110

摘要:目的:分析柔性管理在门诊护士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门诊护理人员44例(在2016年7月12日至2017年7月12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柔性管理,有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干预,有30例,随后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患纠纷率和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评分(97.18±1.75)分、护理质量评分(98.32±0.42)分、自我满意评分(95.28±2.47)分、护患纠纷率(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护士实施柔性管理效果显著,方可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柔性管理;门诊;护士;管理

柔性管理属于新型管理模式,转变前提为从思维方式线性模式到非线性的转变,其中非线性思维为共时性的,从表面混沌的现象可看出事物的演化、发展顺序,进而识别潜在未知问题,进而加强预防,用于护理人员管理中,方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1]。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管理模式在门诊护士中的价值性,如下文所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60例在2016年7月12日至2017年7月12日期间收治的门诊护理人员作为本次实验人员,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各有30例。

观察组22例女性,平均在职工龄(15.38±5.75)年,平均年龄(37.45±5.75)岁;职称:6例为主管护师,6例为护师,10例为护士;学历:15例为大专生,7例为中专生。

对照组22例女性,平均在职工龄(17.54±5.92)年,平均年龄(38.16±5.82)岁;职称:7例为主管护师,5例为护师,10例为护士;学历:14例为大专生,8例为中专生。

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存在对比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包括每月统计当前门诊不足之处,并在开展小组讨论会时提出,开启头脑风暴模式,共同寻找解决方法,并将最终方案用于临床中。

观察组采用柔性管理,主要内容如下:

(1)规范护理人员行为:为了保证柔性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让护理人员明白依靠共同力量进行人格化护理的重要性,常规情况下,柔性管理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同时其也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

(2)具体实施方法:①由于门诊患者具有病种多、发病急骤、工作量大等特点,常导致门诊护士背负较大心理、生理压力,对此护士长需时刻关心、疏导护理人员,及时解决、疏导其遇到的问题,缓解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保证护理人员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面对患者[2];②提倡一视同仁模式,加强科室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柔性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促使护理人员能够在行动上、思想上做到一视同仁,构建一个和谐、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3];③由于沟通是柔性管理的主要渠道和人们之间的基本交流,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柔性化,促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和谐,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情感,目前所有医院中,所有的不安全隐患均来自人际关系,对此还需加强护患之间信任感,降低潜在风险性,做到防患于未然[4];④在科室内多开展柔性激励机制,比如实施护理人员定期考核、护士长竞聘上岗制、规范管理等模式,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评选出优质护理示范科室和优秀门诊部门,同时对于新进护士,需加强入岗前培训,由资历高、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带教,做到言传身教,促使新进护士感受到奉献精神和良好品德;⑤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综合技术水平,因此在教学模式中,需加强改进,培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5]。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评分、护理质量评分、自我满意评分、护患纠纷率。

1.4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自我满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服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柔性管理主要特征在于:务实重于务虚、激励重于控制、肯定重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心理重于物理、内在重于外在。其能够在护理人员心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管理核心为“以人为中心”,与传统管理相比,主要优势在于:不依靠权利的影响力,而是依赖护理人员的心理过程,激发其内在的创造精神、内在潜力、主动性等。将柔性管理用于门诊护理人员管理中,能够通过奖惩模式,激励护理人员,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完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且能够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在院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

总而言之,柔性管理具有系统、合理、针对、个性化等特点,用于门诊护士中,方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娟,邓群,胡德英等.武汉市某三甲医院柔性管理与护士关怀能力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14(1):69-71.

[2]董西莲,冯变英.柔性管理对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2(34):4333-4335.

[3]夏芳,胡曼,王仁芳等.柔性管理对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682-684.

[4]田宏,王艳艳,刘迪等.柔性管理对传染病高干病房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54,178.

[5]张琦.柔性管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5(11):1545-1547.